按关键词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
选出你所赞成的一种分法并说明理由 。
A、15 | 610 | 1112 B、13 | 45 | 610 | 1112 C 1 | 25 | 610 |1112 D 12 |35 |610 |1112 学生发表意见 。
师明确 , A、B两种分法都是可以的 。
但同学们发现没有 , 不论哪一种分法当中 , 6至10段始终是一个整体 , 我们是否可以探究一下这几段之间的关系呢? 六、细嚼慢咽 学生齐读6至10段 , 提问: 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纬度 , 经度 , 高下 , 古今 。
13、) ___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抓住关键词:首先 , 第二个因素 , 第三个因素 , 此外 。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 , 同桌之间交流 。
明确:不能调整 。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 , 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
纬度影响 , 经度次之 , 高下差异又次之 , 古今差异最次 。
另外 , 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 , 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 , 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 , 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 , 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 , 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 , 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 , 条理清晰 , 易于接受 。
2、 ___主要用什 。
14、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明确:举例子 。
(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间 , 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开20天 。
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
但有时为了使说明对象更透彻 , 可以举更多的例子 。
七、抛砖引玉:大林寺桃花 学生齐读诗歌 , 理解诗意 。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
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 。
四月 , 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 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 。
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 , 重遇春景后 , 喜出望外 , 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
八、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 。
15、文 ,___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 , 饶有趣味 。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 , 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
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
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 , 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
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 , 从而热爱科学 。
布置作业: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 , 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 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 。
熟读课文 , 把文中的雅词美句摘录下来 。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 现象本质 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篇三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
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 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
。
16、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 , 其作用何在 , 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 , 这是学习的难点 。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 , 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 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 , 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
通过学习 , 掌握说明文的特征 , 以便能学以致用 。
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
本文安排两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激发兴趣 , 导入 新课 。
春夏秋冬 , 斗转星移;草木荣枯 , 候鸟去来 , 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 , 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 ___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 , 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 ,。
17、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
三、学习字词 。
(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 , 字词采用窗口显示 , 指名学生读 , 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 。
) 衰草连天 鬓毛衰 连翘 翘尾巴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观测 道观 播种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每个词齐读两遍 , 读准字音 。
四、自由朗读课文 , 标好段序 , 完成课后练习题 。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 , 找出有关起止段落 , 划分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
来源:(未知)
【学习资料】网址:/a/2021/0321/0021739379.html
标题:大自然的语言|2021年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三篇(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