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股份的投资价值是否会如预期般爆发? (上)

在光伏赛道上 , 高瓴资本加持的隆基股份(601012.SH)是投资者心目的“带头大哥” , 去年高瓴资本一把158亿的定增下注引发资本圈相称一段时间的躁动 。 考虑到未来十年清洁能源替换传统化石能源的确定远景 , 睿蓝研究认同押注光伏龙头公司的决议计划 , 同时 , 把研究的重点放到统一赛道上的另一个重要“玩家”——中环股份(002129.SZ) 。
中环公司去年同样是资本市场上的明星 , 只不过 , 并不是由于它被业界所称的“隆二”(第二个隆基的意思)头衔 , 而是由于李东生和他的TCL100%收购了中环股份的母公司 , 从而成功完成国企混改、实际控制这家有着良好经营业绩和技术传统的“老国企” 。
对此番控股股东的变动给中环股份带来的变化 , 睿蓝研究整体乐观 。 固然中环股份的既有企业文化与李东生的TCL治理风格相互间的“融合”仍旧具有不确定性 , 但在未来看得见的1-3年中 , 这家公司将肯定会在行业景气高涨的背景下带给投资者不错的回报 。
下文是睿蓝研究员与LEE有关如何判读中环股份公司价值变动的讨论实录 。
Q:只要是抱有长线投资理念的投资者 , 大概都不应错过光伏行业的机会 。 实际上 , 中国的光伏工业在经历过几年前那次大洗牌之后 , 已经跑出了非常优秀的企业 。 通威、隆基应该是代表吧 , 你今天预备给我们先容的中环股份怎么样?我听说业内都把它称作“隆二” 。
A:哈哈 , 我猜中环怕是不情愿被称为“隆二”吧 , 由于中环人一直以为自己才是整个行业中技术实力最强的 。 用中环总经理、也是公司过去20年的掌门人沈浩平的话说 , “我想不到哪项单晶技术不是自中环而来 , 中环股份和隆基股份的合作与竞争 , 就是一场‘校友会’ 。 ”
在我们研究职员看来 , 中环与隆基在模式上差别仍是很大的 。 隆基股份是垂直一体化模式 , 涵盖光伏上下游多个产业链环节的企业 。
而中环则是横向一体化战略 。 公司力图通过扩大出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市场地位、进步企业竞争上风、增强企业实力的同时与同行业企业实现协同发展 。
中环股份主营的新能源光伏硅片占公司总营收的89% , 产量与市场份额轻微落后隆基股份 , 但仍被视为全球光伏双雄之一 。
2019年中环推出G12超大硅片“夸父”系列产品后 , 带动了光伏行业的技术升级 , 对行业有着颠覆性的影响 。 中环从2020年起买通了210产业链 , 推出G12叠瓦组件 , 成立了600W光伏开发生态立异新同盟 。 这个“同盟”实际上是在隆基股份为首的G10阵营之外形成了G12产品阵营 。 G12产品在技术上要更领先一些 , 对行业竞争格式的改变非常深远 。
中环股份去年完成混改后 , 在银川宁夏新投资了50GWG12产能 ,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光伏产业基地 。 根据中环自己的预计 , 项目达产后公司单晶总产能将达到135GW以上 。
这一产能直逼目前全球老大——隆基股份 。 隆基股份目前为全球最大的硅片、组件制造商 。 根据隆基股份上个月在投资者交流会上的预计 , 其2021年底硅片产能可能达到110GW 。
中环股份另一个主营产品半导体单晶硅片收入固然只占公司营收的6-7% , 但综合实力全球前三 , 国外市场占有率超过18% , 海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 称得上又一个隐形冠军 。 不要小看这一块业务 , 它本身就是中环股份的老本行——半导体材料 , 同时半导体材料的战略意义也是非常大的 。
实际上 , 半导体海内扩产窗口期已经来临 。 台湾环球晶圆董事长徐秀兰预计 , 今年各尺寸半导体硅片均供不应求 。 2021年半导体硅片景气度有望持续向上;2021年整体硅片价格会与2020年持平或上涨 。 其中 , 主要新增半导体硅片需求来源于海内的新增晶圆厂和产线扩张;例如 , 海内IDM企业士兰微(600460)、闻泰科技(600745)纷纷开工新建12英寸晶圆厂 , 主要用于功率、模拟等特色工艺芯片制造 。
中环则已经提前布局扩产8、12英寸硅片 , 截至2020年10月 , 公司已经建成8英寸抛光片产能50万片/月;12英寸产能7万片/月;并且捉住海内企业的本土化配套窗口期 , 已经通过客户部门产品验证并导入量产;根据公司规划 , 中环无锡项目一二期完成后 , 公司将具备8英寸105万片/月 , 12英寸35万片/月 。
中环目前是全球少数、中国独一一家可批量供给上述产品的硅片制造商 。
Q:简朴地说 , 中环就是一个有着半导体出产基因的光伏巨人 。 当前 , 投资者仍是把更多的回报预期放到了它的光伏业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