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类战争,将是什么样态


后人类战争,将是什么样态
文章图片
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官兵在进行战术演练 。 新华社发

后人类战争,将是什么样态
文章图片

后人类战争,将是什么样态
文章图片
新疆军区某团组织装甲分队展开机动协同训练 。 新华社发

后人类战争,将是什么样态
文章图片
后人类战争,将是什么样态】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 , 一款无助力外骨骼式娱乐机甲战士机器人亮相 。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讲武堂】
当今世界 , 人类战争已经由原来的人力驱动转向了科技驱动 , 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军事理论 , 都离不开对科技的关照 , 也正是在前沿科技的催生下 , 战争一路从自然中心战、机器中心战及网络中心战 , 演进到今天的智能化时代 , 智能化战争、后人类战争等新概念开始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 , 冲刷着我们对战争法则与国家安全的原有认知框架 。
关于军事技术对军事变革的重大影响 ,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 , 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 , 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 。 ”未来 , 伴随着生物交叉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交叉融合 , 人类社会必将进入后人类时代 , 未来战争的面孔与国家安全的内涵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
1.后人类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后人类哲学关切的未来
伴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进化之路 , “人—技术—世界”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 , 与美国技术哲学家唐·伊德在《技术与生活世界》中提出的人与技术之具身关系、诠释学关系、它者关系及背景关系不同 , 从大历史尺度来看 , “人-技术-世界”的内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化:从技术延伸人体 , 到技术投影世界 , 直到技术重构人本身 。 着眼未来 , 在“人-技术”内涵的赛博格与技术重构后的“技术-世界”之间 , 一种新型的主客观关系构筑起来 , 这也是后人类主义哲学思潮描摹的未来世界 。 对此 , 以色列历史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也谈到 , 当未来的生物交叉技术改造人体之后 , 人类就不是今天这般模样的人了 。 当然 , 在早年出版的《美丽新世界》《技术与文明》等作品里 , 我们也能看到类似观点 。 近年来 , 一些译著《我们的后人类未来》《超人类革命》《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等也都在关注类似问题 。
这个后人类时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当然 , 我们今天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 还只能从科幻电影中去认知 。 从《阿凡达》《星际迷航》等作品中我们看到 , 在人类今天这样一种存在与未来人机混合体之间 , 有一种变化的大趋势 。 未来 , 对于人而言 , 生物交叉技术在逐渐改造人本身 , 机械生命体也在逐渐走入现实 。 对于物而言 , 在经过人工智能赋能以后 , 我们会迎来一个充分智能的“脑化社会” 。 两者交融 , 我们在未来就将进入一个后人类时代 , 这个时代的大致特征是人机一体、万物互联、信息融通、普适计算 。
对于这样的后人类时代 ,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而言 , 受凯瑟琳·海勒在《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启发 , 笔者认为 , 按照以往的认知 , 人类本质上是有自由意志的生物体 , 有内聚的认知 , 有肉体的具身 , 有独特的情感 , 等等 。 未来的人将不再是纯粹的人 , 在后人类主义哲学看来 , 传统人类的本质面临着被解构的命运 。 人的认知不是内聚而是分散的 , 人的具身不是肉体而是信息的 , 人的情感不是独特而是共有的 。 后人类本质上是一种异源、异质、异构的集合体或混合物 , 它没有先验的、独立的、自由的意志 , 也没有稳固的、有形的、有限的生命 , 而是作为一个“物质-信息”复合体 , 在不断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着自己的边界与生命 。
这样一种未来社会图景 , 当前受制于前沿科技的发展 , 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 首先 , 对于生物交叉技术而言 , 如今无论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布局的相关科研项目 , 抑或其他国家围绕脑科学、认知科学及相关技术布局的科研项目 , 都尚待重大基础性探索突破 。 如在全球范围内脑机接口技术研究方面 , 在实现宏观的脑机接口之外 , 在微观层面 , 在生命体和机械体之间通畅传输信息尚面临巨大科学难题 。 其次 , 对于人工智能而言 , 从时间纵向轴来看 , 自1956年美国达特摩斯会议上年轻科学家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算起 , 60余年来 , 人工智能发展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 , 即基于逻辑符号的推理证明阶段、基于人工规则的专家系统阶段 , 以及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阶段 。 当前 ,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 得益于算法的优化、算力的提升 , 以及计算机硬件水平的提高 , 计算智能已经充分发展 , 感知智能也日益成熟 , 尤其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方面 , 已经有了较快发展 , 但未来的认知智能要取得大幅跃迁 , 尚有赖于类脑芯片等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