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跟随老饕重“食”旧京年味儿

黄哲
朋友圈以吃货为荣 , 各路美食领袖纷纷“遍地英雄下夕烟” 。 但到春节该怎么吃这么大的事 ,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 还得请教老饕 。
以《老饕漫笔》《老饕续笔》等蜚声文坛的赵珩先生 , 身为晚清“一门三进士 , 兄弟两总督”的名门之后 , 是生在东四深宅 , 长在京西“大院儿” , 退休前是出版社总编辑、文史研究学者 , 可谓是老饕里的老饕、老北京里的老北京 。
年夜饭|跟随老饕重“食”旧京年味儿文章插图
赵珩在北京家中 黄哲 图
1
“咳 , 虽说是老例儿 , 可你知道吗 , 过农历年曾经是违法的 。 ”
年过七旬的赵先生 , 笑声爽朗 , 就像他前不久获得文津图书奖的《二条十年》里在东安市场里边走边吃的那个无邪少年 。
原来 , 北洋政府初期也推行类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新法” , 作为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后、移风易俗的一部分 , 只准过公历新年 , 也就是元旦 。
一开始 , 人们偷着过农历新年 。 后来即便公开庆祝了 , 政府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无法真正处罚 。
后来 , 连政府都学着清朝 , 农历腊月二十一左右放假、正月十七前后收假 , 只是免了由钦天监择取良辰吉时的规矩 。 一个过年 , 也可见人心向背 , 民意难违 。
但即便中国人过农历年的老传统始终顽强存在 , “曾经的年俗尤其是食俗 , 已经失去了原本最大的存在基础 。 ”见我不解 , 赵老指指不远处一个快递盒 。 “现在你想吃什么 , 去商店超市随时能买 , 网上下单更只需要动动手指 。 从前别说没有这么发达的物流 , 官方至少四周的假期 , 而终年无休的民间商业 , 一年就回一次老家 , 则往往干脆要休得更久 。 ”
这也就意味着 , 以前的老北京 , 哪怕你是官宦人家 , 如果不从腊八就开始“忙年” , 又得把起码足够吃到元宵节的半成品备齐 , 那么 , 整个春节期间如果不能厚着脸皮找各种理由去别人家蹭吃蹭喝 , 那就只能抓瞎挨饿了 。
2
【年夜饭|跟随老饕重“食”旧京年味儿】以在文化界小有名气的赵府年夜饭为例 , 每年雷打不动的压轴 , 是鸡汤什锦火锅 。 除了豆苗是临近除夕采买新鲜的 , 肉圆、虾圆、鱼圆、蛋饺、燕皮……哪一样 , 都得要阿姨在腊月提前就得忙活起来 。
八宝饭是年夜饭餐桌上再常见不过的主食 , 在营养和美味均不缺乏的当下 , 大家一般只是用来拿主食“盖盖儿” 。 但耗费人工如同微缩版同仁堂的赵府出品 , 却抢手到亲朋争相索要 , 每年都要做几十个送人 。
赤豆煮烂、豆皮过滤掉 , 然后再把豆沙用猪油炒 , 连果脯也要自己配齐十数种 。 等吃的时候 , 八宝饭蒸热 , 还要加上油炒过的桂花 , 再用冲调好的藕粉糊浇一下 。 据有幸吃过的人讲 , “整个除夕夜 , 吐气如兰” 。
阿姨准备八宝饭的同时 , 果盒也就一并有了 。 作为过年时不可或缺的点缀 , 果盒必得彩绘描金的福建大漆捧盒 。 赵家的果盒一般是两盒 , 第一盒粗细搭配 , 金丝蜜枣 , 和顺橄榄、白糖杨梅、大福果、蜜饯金橘等南边“细软” , 搭配杏脯、梨脯、醉枣、瓜条、青梅、蜜饯山楂等本土货色 。
第二盒一样是道“南北和” , 正宗产地的栗子、榛子、小胡桃、杏仁、核桃仁济济一堂 , 搭配五香花生米、黑白瓜子、柿饼等物美价廉的北京土产 。
“丰俭由己 , 但一定得注意装置的学问 。 ”赵先生解释 , “蜜饯类干果绝不可与硬壳类同放一盒 , 混放的话 , 后者受到前者潮气影响就会失去酥脆 。 ”
至于另一道年夜菜单上的八宝鸭子 , 则非赵家女主人吴丽娱亲自下厨料理不可 。 这位中国社科院历史学科的研究员 , 原籍杭州 , 其出品的鸭子颇有绍兴冲斋居士的《越乡中馈录》之风:三斤多种的湖鸭 , 不大不小 , 更不能用北京填鸭代替 。 洗净开膛 , 在鸭肚子里放入糯米和切成细丁的火腿、香菇、开洋 , 以及莲子、笋丁、芡实、白果等 , 最后用线将鸭皮缝好 , 放入砂锅中 , 加绍酒、少许酱油炖到烂熟为度 。 上桌入口 , 骨酥肉烂 , “不过一家老小争相吃的 , 不是鸭肉 , 而是早已吸取了鸭子精华的那一肚‘八宝’ 。 ”
3
如今 , 不少人家也挖空心思拟定菜单、并以上等笔墨纸砚誊录 。 在赵珩家里 , 一份主人亲拟、小楷工录的食单 , 却早已是多年不断的传统 。 在这一点上 , 他的偶像是民国文人和美食家萧时朋 。
按1930年代物价 , 一桌上好的燕翅席30银元 , 而萧先生设计的菜单 , 在当时费用就值两大元 , 可见知识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