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造车」大揭秘:比亚迪理想北汽小鹏四家接单


滴滴「造车」大揭秘:比亚迪理想北汽小鹏四家接单
滴滴开始造车了 , 不过是选择代工模式 。9月21日 , 据彭博社报道称:滴滴出行与比亚迪合作打造定制电动汽车 。 这不是滴滴第一次和比亚迪合作 , 今年6月 , 双方合作的无人车在上海完成了首次路测 。滴滴“造车”的想法始于2018年 。 彼时 , 滴滴联合比亚迪、北汽等31家汽车企业成立了“洪流联盟” , 滴滴表示该联盟将共同探讨共享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标准 , 并宣称将和车企共同设计、生产共享出行智能工具D1 。比亚迪和滴滴的合作只是其中之一 。 据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独家获悉 , 滴滴和比亚迪、北汽、理想、小鹏四家车企都达成了合作 , 这些车辆专为共享出行 , 他们承担着滴滴“0188”的构想落地 , 也是滴滴筑高护城河的关键 。 对此 , 滴滴表示暂不回复 。四家车企接订单近日 , 滴滴和比亚迪合作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消息浮出水面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第33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 比亚迪上个月获得了工信部的批准 , 销售一款名为 D1的电动轿车车型 。2018年 , 滴滴遭遇顺风车危机 , 彼时 , 为了对冲危机 , 滴滴联合比亚迪、北汽等31家汽车企业成立了“洪流联盟” , 滴滴表示该联盟将共同探讨共享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标准 , 并宣称将和车企共同设计、生产共享出行智能工具D1 。这款由比亚迪代工的D1 , 是滴滴第一款定制电动汽车 。 据悉 , 这款定制电动车今年计划投放一万辆 , 明年计划投放10万辆 。这款由比亚迪打造的D1区别于比亚迪现有车型 , 右侧门采用了侧滑门设计 , 左侧门则是正常开启设计 , 该设计有助于避免开门时碰到后方来车 。对于电池和销量双双失利的比亚迪来说 , 和滴滴的合作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 2017年 , 宁德时代的电池出货量高达12Gwh , 为全球动力电池的销量冠军 。 随后 , 宁德时代完成了三连冠;2019年 , 特斯拉凭着全球36.78万辆的销量 , 打破比亚迪的五连冠纪录 。不过 , 据Tech星球了解 , 和滴滴合作的不止比亚迪 。 据知情人士透露 , 2018年底至2019年初 , 滴滴制定了一个代号为D01的项目 , 具体内容是滴滴要投放和车企合作的新能源定制车 。事实上 , 滴滴此前也曾在多个场合提及新能源汽车的投放目标 。 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在2017年曾透露说 , 2020年滴滴将在平台投放100万辆电动车 。Tech星球从知情人士获悉 , 滴滴分别和北汽新能源、理想汽车、小鹏还有比亚迪达成了合作 。 “去年理想的样车就出来了 。 ”一位参与该项目的人士告诉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 “不过他们签得是战略合作 , 具体操作的话以合同为准 。 ”
滴滴「造车」大揭秘:比亚迪理想北汽小鹏四家接单
网络曝光的滴滴和理想合作的新能源汽车样图如今的滴滴正处在冲击1亿订单的爬坡期 , 其最高峰日订单已经突破5000万 , 不过庞大的订单量需要更多的网约车和司机 , 通过合作的方式 , 某种方式可以大规模降低成本 。滴滴的新能源车厂商朋友圈2018年 , 滴滴开始从出行平台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延伸 。这年3月 , 理想汽车(彼时还未更名为车和家)宣布其获得30亿元B轮融资 , 同时 , 其创始人李想宣布了另一个消息:车和家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 , 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 , 并组建团队 。 据悉 , 合资公司滴滴占股51% , 车和家占股49% 。 此外 , 滴滴还是理想汽车的投资方 。合资公司的目的是打造全新的出行产品及服务 。 具体包括:打造共享出行场景专属的智能电动车产品、智能化车队的运营及服务、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应用等等 。
滴滴「造车」大揭秘:比亚迪理想北汽小鹏四家接单
2019年 , 滴滴与北汽新能源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京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滴滴旗下的北京小桔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股67%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3%。更早之前 , 滴滴已经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汽车、东风乘用车、东风悦达起亚、华泰汽车、江淮、吉利、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奇瑞、中国一汽、众泰新能源12家汽车厂商达成合作 , 共同建设新能源共享汽车服务(主要是分时租赁) 。据滴滴4月份发布的《2020滴滴平台绿色出行白皮书》的数据显示 , 截至2019年底 , 滴滴平台注册纯电动车达96.9万辆 , 在全国纯电动车汽车保有量中占比超过3成;平台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数达70.9亿公里 , 相当于全国纯电动汽车总里程的五分之一 。但想要完成这一目标 , 需要逐渐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 。 2018年6月 , 小桔车服旗下的“小桔充电”首批合作桩站在北京铁路文工团、南京应天欧尚落地 。 2019年底前底公开数据显示 , 小桔充电已链接全国近10%的公共快充桩 , 服务全国近20%的纯电动车车主 。这为滴滴大规模普及新能源汽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滴滴此举意在降低成本 。 相对于燃油车 , 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更低 , 以北汽EV200为例 , 一次充电最长续航可达到260公里 , 百公里电耗仅15度 , 电费成本不足8元 , 加上停车充电等费用 , 相比2.0L的同性能燃油汽车 , 可节省75%的能耗成本 。这意味着一旦新能源车占到滴滴平台上网约车车型的一定比例 , 那么滴滴的运营成本将会大规模降低 , 最终消费者的出行成本也会降低 , 更重要的是 , 这将解决网约车平台一直以来的盈利难题 。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的产能 。比亚迪和滴滴合作的D1车型预计明年投放10万辆 , 这已经占据其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半 。 一位车企资深员工告诉Tech星球 , 车企的产线排得非常满 。 像长城的K7车间满产能一年一万五辆 , 产线一直想休息 , 但其实每天只能挪出来一个小时 。比亚迪尚且如此 , 理想和小鹏的产能是否可以满足滴滴的需求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告诉Tech星球 , 传统车企并不喜欢接新能源汽车的订单 , “他们给得价格高 , 但是车子没有量 , 对于供应商来讲产值拉不起来 , 磨具费开一大堆 , 成本高 , 产值不高 , 开发到回收成本周期拉得太长 , 所以好多人不愿意投资” 。做大的必经之路2012年 , 程维揣着80万从中关村的一间地下室起步 , 2020年 , 滴滴已经成为一家估值数百亿美元的独角兽 , 最高峰时平台日订单突破了5000万 , 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滴滴的挑战依旧存在 。 网约车是一个双边平台——海量用户才能吸引车主 , 车主的增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 随着乘客和车主的不断增加 , 平台的运营成本逐渐降低 , 以此实现互联网的规模效应 。但网约车平台的规模效应是有局限性的 , 而这种局限性更多的是来自于供给端 。 Lyft创始人曾表示 , 我们这行是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存在的 , 但到了一定的点也就没用了 , 一般这个点就是三分钟的从接单到抵达的时间限制 。也就是说 , 只要有企业付出一定的成本 , 调集足够多的车辆 , 维持三分钟时间 , 那么滴滴的地位就有被冲击的可能性 , 也因此 , 滴滴一直面临着前赴后继的挑战者 。 而至今为止 , 滴滴平台上 , 每天有25%的订单未被满足 , 每天依然有几百万的运力缺口 。另一个趋势是 , 自动驾驶的到来将会改变车辆的所有权 , 未来 , 用户不需要再购买一辆汽车 , 因为买一辆和租一辆车都是无人驾驶 。 如今 , 丰田、通用等顶级车企全部都在研发无人驾驶 , 因为只需要车企在一定的区域制造和投放足够的无人驾驶汽车 , 便有打破目前出行市场格局的可能 。显然 , 滴滴必须要切入汽车制造 , 也需要入局自动驾驶 。做自动驾驶 , 滴滴有数据 , 有落地场景 。 但想要造车 , 滴滴显然缺乏汽车制造的基本功 , 而这个基本功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 , 还包括超强的资金支持 , 100亿也只是入场券 。 程维曾明确表示过 , 滴滴不会自己造车 , 一句话表明了滴滴的态度 。但滴滴想要保持领先地位 , 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拥有车辆的使用权 。 因此 , 滴滴和北汽、理想等车企都成立了合资公司生产网约车等定制车型 , 眼下 , 滴滴为主机厂承接一部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 而未来 , 在自动驾驶上 , 也可以深入合作 。这是滴滴确保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 , 也是其成为超级独角兽的必经之路 。来源:微信公众号“Tech星球”(ID:tech618) , 作者:王琳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