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辛:谈剥削——上海公园自由论坛演讲之十七

谈剥削——上海公园自由论坛演讲之十七
文/范海辛
什么是剥削?凭借暴力或对生产资料的垄断 , 优势一方无偿占有劳动一方创造的价值 , 这就叫剥削 。 一般的马列教科书上 , 仅仅认为剥削来源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 而未注意到暴力的作用 。 我要强调一下 , 暴力也是剥削的重要构成要件 。 暴力的剥削 , 列宁叫做超经济强制剥削 , 这在奴隶制中最显著 。 奴隶制中 , 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已经不是主要因素 , 主要因素是暴力强制 。 为何会这样?因为奴隶制主要不是发生在工业生产领域 , 而是在较原始的农耕生产领域 。 农耕生产时期 , 地球人口较少 , 荒山荒地多 , 只要有简单的铁制农具 , 奴隶就可以获得生存资料 。 在奴隶制度下 , 奴隶因为不堪忍受残暴的待遇 , 时刻要逃跑 , 奴隶主要以人身囚禁使奴隶失去自由来实现剥削 。
剥削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 , 是阶级论、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的正义性合法性的来源 。 辨明剥削 , 对于摧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马克思之前 , 古典经济学确实无法说明利润的来源 。 马克思指出 , 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 。 那么剩余价值是谁创造的?马克思认为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 这个听起来很雄辩、也很有道理 , 100多年来骗了不少知识精英 。 然而现代经济学界对此已经形成共识 , 价值是由科技人员、生产工人和经营者三方面共同创造的 。 或说是由创新与劳动共同创造的 。 而价值中的剩余价值 , 不是由工人创造的 , 而是由科技人员与经营者的创新创造的 。 什么是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 这是科技上的创新 , 而经营者的创新则是新的经营管理、新的营销策略等等 。 美国福特汽车厂的流水线 , 就是企业管理上的创新 。 这个理论首先是由德国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 , 而后被国际经济学界主流接受 。 由于熊彼得的理论牵涉到较多专业知识 , 我这里不可能详细展开 , 只是提一提 , 让大家知道 。
工人或工薪阶层大多是靠出卖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或技艺来谋生 , 他们创造的价值 , 已由工资支付 。 为何说他们没有创造剩余价值?经济学家已经用定性与定量分析充分论证了这个问题 , 我这里从老百姓的日常经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
范海辛:谈剥削——上海公园自由论坛演讲之十七。
一个老板 , 如果他不采用任何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 在管理与生产中也没有任何创新 , 那么可想而知 , 这个企业的经营一定非常困难 , 老板的利润也是越来越少 。 严格地说 , 老板的那些微薄利润多少都有剥削之嫌 。 而经营好的企业 , 能够几十年、上百年传承下来的企业 , 一定是有着不少创新的 。 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不是厚黑 , 而是合理性与创新 。 合理与创新不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东西 , 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 一时一事的合理都是暂时的 , 要永葆合理性就需要不断创新 。 资本主义这个制度就在逼迫参与其中的人们要不断创新 。 这才是它不可战胜的根源 。
俗话说 , 一招鲜吃遍天 。 这个一招鲜就是创新 。 创新为何能带来利润 , 就在于它的实用效果以及市场的稀缺性 。 没有实用效果不行 , 没有奇货可居的稀缺 , 也不能卖高价 , 物以稀为贵嘛 。 苹果手机的高利润不是对中国加工厂工人的剥削 , 而是高超的使用价值与市场稀缺 , 一句话 , 是创新的回报 。
创新不在于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 只要是按部就班的劳动 , 一般其工资都不会高 。 简单劳动也能实现创新 , 一项小改革小发明 , 只要能带来效益 , 都会给发明者与企业带来好处 。 相对而言 , 复杂劳动更容易实现创新 。 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敏锐的观察力与充分的想象力 , 其次是知识与经验 , 最后是资金 。 因此同等智力条件下 , 知识分子与经营者更容易实现创新 。
既然工人没有创新、没有创造剩余价值 , 那么老板只要给足了工资 , 就不存在对工人的剥削 。 那么怎么叫“给足工资”?经济学理论上说 , 工资必须满足工人劳动力的再生产 , 就是说工人拿了这个工资应该能养家糊口 。 在现在的中国 , 工资除了能让工人维持吃穿用外 , 还要使他能租房买房 。 如果工资不含住房的开销 , 那么就是剥削 。 以现在的上海为例 , 我以为能维持体面生活的工资应在月薪一万元、最低不能低于3000-4000元 。 在3-4000元以下的 , 都有严重的剥削 。
比较熊彼得的理论与马克思的理论 , 我们会觉得熊氏的理论更合理、更符合常识 。 因为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期之后 , 由于暴力在经济生产中作用的降低 , 剥削与否属于一个道德问题 。 每个老板对工人 , 既可以剥削 , 也可以不剥削 。 但是按照老马的理论 , 不管你老板道德水平如何 , 反正你雇工生产 , 就一定存在剥削 。 马克思就这样使剥削成为了资本家的原罪 。
范海辛:谈剥削——上海公园自由论坛演讲之十七。由于马克思荒唐地把剩余价值的创造安在了工人头上 , 因此他就认为资本家的利润就是对工人的剥削 , 哪怕工人拿到了当地较高的工资 , 资本家也无法摆脱剥削的“原罪” , 于是阶级斗争就有了正义性与正当性 。分页标题
马克思理论的荒唐性使实践马克思理论的刘少奇陷入了尴尬 。 解放初期 , 刘少奇为了鼓励工商生产 , 竭力鼓吹“剥削有理 , 剥削有功” 。 这在文革中成为他的一大罪状 。 但实际上 , 当时无论是资本家、工人以及新中国 , 都亟需工商生产的发展 。 但雇工生产并不一定会剥削 , 否则作为被剥削者的工人怎么会欢迎剥削?刘少奇鼓励工商发展并没有错 , 错的是马克思 。
改革开放后 , 老邓又遇上了剥削的尴尬 。 当时知青大量回城 , 就业一下子成为城市各级政府的难题 , 于是鼓励私营个体企业 。 但到底老板雇工几个才不是剥削?当时几个秀才查了马克思的《资本论》 , 得出结论说 , 雇工八人以下不算剥削 , 于是允许老板最多雇工不得超过八人 。 这实际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 无论是按照马克思还是熊彼得的观点 , 剥削与否不在于人数多寡 , 而在于实际行为 。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 , 你老板只要有利润 , 不管你雇工几人都是剥削 。 按照熊彼得的理论 , 你不给足工资 , 雇工一人也是剥削 , 给足工资 , 雇工上万也不存在剥削 。
剥削论的另一尴尬在于国营企业的生产 。 如果说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 , 那么国营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哪里去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说 , 这一部分剩余价值被社会占有了 , 因为社会需要公共开支 , 以完成国家与民众的各项公共事业 。 这些公共事业是国家公务员工资以及军队法院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开支 。 但是这些公共事业开支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有 , 是由老板缴税形成的 。 老板缴税后的利润是剥削 , 那么国营企业的利润岂不也是对工人的剥削?国企的利润去向 , 一直是国家机密 。 于是底层的工人阶级有理由怀疑 , 那些不劳而获拿高薪的各级官员岂不就是过去的资本家?这让大大小小的各级职业革命家陷入了百口莫辩的剥削泥坑 , 真是情何以堪啊!
中国由于特色理论 , 对剥削这种犯罪行为特别宽松 , 以至于剥削成为特色理论的组成部分 。 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 我在网上搜索到工资占GDP的比重 , 这30年来是持续下降的 , 也就是说国民收入的三大块:国家税收、企业盈余与劳动者收入中 , 劳动者收入现在已经跌倒不足10% , 位居世界倒数第一 。 郎咸平最近指出 , 薪资占GDP比重 , 欧美最高 , 平均为55%左右 , 南美州国家平均为38%左右 , 东南亚国家平均是28%左右 , 中东地区平均大约在25%左右 , 非州国家平均在20%以下 , 中国是8% 。 这是一个可耻的纪录 。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 , 不仅广泛存在着老板对职工的剥削 , 还存在着劳动对资本的剥削 。 这种情况在股市里最普遍 。 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叫股东 , 唯有在中国 , 股东被称作股民 。 但不管怎么说 , 股民就是投资者、就是老板 。 而剥削这些老板的 , 是那些上市公司的高管 。 高管就是打工的 , 譬如平安保险的董事长 , 他就是一个打工仔 , 但这个打工仔很牛 , 一年的奖金有6000万元 , 这就是劳动对资本剥削的典型 。 其次大多上市公司的高管 , 都很容易通过买卖本公司的股票发财 , 这个发财也是对中小股东的盘剥 。
演讲开头我对剥削的定义 , 看来还要修改一下 。 剥削不仅靠暴力与生产资料的垄断 , 而且依靠某不合理些规则也能堂而皇之地试行 。 而且不仅是资本可以剥削劳动 , 反过来 , 劳动也可以剥削资本 。 美国华尔街那些金融家 , 基本都是白领打工仔 , 但剥削起股东来 , 一点不比血汗工厂的老板差 。
最后 , 再来谈谈国家奴隶主义 。 有国家资本主义 , 也就有国家奴隶主义 。 这个国家奴隶主义就是朝鲜 。 金家王朝使用国家暴力 , 把全体人民都整成奴隶 , 其剥削的严苛程度 , 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 这就是超经济强制剥削 。 在这种剥削中 , 暴力与谎言的作用超出了对生产资料的垄断 。
所以我们对剥削的研究 , 不能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狭隘视野 , 我们要跳出马克思理论的窠臼 , 以人类文明的全部知识 , 来看待剥削、研究剥削 。 只有这样 , 我们才能遏制剥削、消灭剥削 。
201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