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防暑|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照样吃“冷饮”


吃货,防暑|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照样吃“冷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每到夏日 , 头上有炙烈的阳光让人避之不及 , 草丛的蟋蟀、蚱蜢也嗷嗷直唤惹人心乱 , 想靠枕小憩一会儿却因闷蒸之气辗转反侧 , 通风的窗、手摇的扇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
若是能在此时 , 喝上一口凉水 , 吃上一碗凉粉直入脾胃 , 透彻心扉岂不美哉 。那么在没有冰箱的古代 , 人们是如何制作冰食解馋消暑的呢?古代有哪些令人喜爱的冰食
在美食方面 , 人们从不厌倦对它的研究和开发 , 为了能解决在炎热天气下既能愉悦地享受美食 , 又能降温解暑 , 古人们可谓费尽了心力 。
不仅要解决让食物变凉的问题 , 还要增添食物的口感丰富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味蕾 。
1、冰镇美酒:《大招》有曰:“清馨冻饮 , 不醊役只 。”冰镇美酒的起源相对于其它的冰镇美食起源要早 。

吃货,防暑|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照样吃“冷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考古记载 , 将酒进行冰镇从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 像《周礼》、《诗经》中就有把酒放入盛有冰块的容器中 , 待冷却之后再倒入酒器中饮用 , 尤其是在君王设的宴席中 , 或是贵族接待重要客人时会摆出冰酒来共同享用 。
古代著名比较著名的冰镇酒饮有:冰镇清酒、椰子酒、梅花酒等 。
2、冰镇水果:《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许多用直接水果制作的冰食 , 制作方式简单 。即把切好的水果或者直接将整个未去皮的水果放入装有冰水或冰块的木桶中等待至凉 。
然后再拿出来食用 , 既保持了水果原有的风味 , 同时增添了冰凉的爽感 , 并且因为没有添加任何其它材料 , 所以从老人到小孩都可以食用 , 深受众人的喜爱 。

吃货,防暑|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照样吃“冷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冰镇饮品:在《本草纲目》里有关于“渴水”的记载 , 即一些果蔬饮料 。饮品的制作比起直接将水果冰镇后食用要复杂讲究的多 。
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可食用的冰块或者冰水 , 然后将水果挤榨成汁或捣碎成泥 , 配上一些喜欢的蜂蜜、牛奶等 , 最后将三者分别倒入碗中用调羹舀食 。
在过去的各朝各代中都有具有代表意义的冰镇饮品 。比如:秦汉的白糖蜂蜜水、隋唐的“引子”等等 。
4、凉糕:《都门杂咏》:“新搏江米截如肪 , 制出凉糕适口凉 。”凉糕属于一种小吃类的冰食 , 前期的制作时间比较长 , 因为要先把凉糕的主要食材冰糕制作出来 。
这里的冰糕是用米磨成浆进行加热使其变得浓稠 , 然后加入一些能够凝固液体的材料 , 在装入盆等容器中等待冷却成一整块 , 最后根据食用多少切开成小块加入调料 , 冰水等装入碗中便可食用了 。

吃货,防暑|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照样吃“冷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冰食的制作要素及准备过程
冰食的制作需要长时期的前期准备工作 , 因为在古时冰块、冰水只有冬季才有 , 所以想要制作冰食首先就要解决冰块、冰水的获取和储存的问题 , 那么 , 如何能让冬季的冰块留存到夏季 , 并且随时能够使用呢?
1、选择藏冰地址:想要留住储藏的冰块首先需要选择一个不容易遭到太阳辐射且不被雨水侵蚀 , 常年保持温度较低又较为干燥地方十分重要 。
在古时 , 为满足宫廷需要 , 会设置专门的“掌冰”机构 , 负责藏冰地址的选择和规模的确定 。《水经注》中载有:“室有数井 , 井深十五丈 , 藏冰及石墨 。”古代的藏冰选址一般在山的阴面或者宫殿之下 , 以减少温度对冰块的影响 。分页标题

吃货,防暑|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照样吃“冷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修筑冰窖:《燕京岁时记·打冰》:“凌阴者 , 今之冰窖也 。”在古代选好地址进行冰窖修筑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大工程 , 这是根据对冰块的需求量来确定的 , 所储藏的冰块需求量不仅要考虑到日常的用量 , 还要考虑到在储藏过程中冰块的损失量 。
冰块每次的储藏量会是实际用量的三倍 , 更有《大清会典》中记载单在紫禁城的内窖中就储藏了二万五千块冰 。
在修筑冰窖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融冰的排水问题以保证上部冰块的质量 , 所以通常还需要修筑一些干井 。考虑到其造价古代的冰窖主要有官冰窖、府第冰窖、商民冰窖三类 。
3、确定食用的材料:制作冰食除了冰块、冰水的必不可少之外就是可食用的材料了 , 这主要在于个人的喜好 , 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们对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 。
最为简单的就是白糖、蜂蜜了 , 然后就是黄豆、牛奶、果酱、蜜饯等等在商业的推动下越来越丰富的食材 。

吃货,防暑|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照样吃“冷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4、确保食物的冷冻:唐人贾公言:“冰若有鉴 , 则冰不消释 , 食得停久 。”冰食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一个冰字 。无论是家中自用 , 还是作为买卖 。
如何让能让食物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冰冷而不融化是人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了方便冰块的保存 , 人们制作出了冰盒子 , 也就是“冰鉴” 。
冰鉴实际上是利用红木、花梨等名贵木材制作出的双层实木桶 , 圆形或者方形 , 下方有厚实的基座 , 上方有密封的盖子 , 中间设置夹层以放冰块 。
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冰块与空气的接触 , 从而延缓了冰块的融化 , 同时也能保持其中冰镇食物的新鲜 。

吃货,防暑|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照样吃“冷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冰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利用冰块制作美食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 并在这千年中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发展 , 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 , 同时也体现出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
1、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在唐代以前人们都是在干净的水源地带修筑水坝将水围住 , 等冬季到来时自然结冰 , 然后进行人工挖凿搬运至冰窖 。
在冰窖的地面铺上当年的稻草和芦苇 , 将冰块放置其上 , 放好冰块之后再在上边用树叶覆盖起来 , 最后封好冰窖的入口来维持窖内的温度 。
而到唐朝时人们偶然发现当硝石落入水中溶解时会使得水的温度降低 , 甚至凝结成冰 , 当然这种冰不能像天然冰块一样让人直接使用 , 但这一发现大大降低了冰块的储藏成本 , 同时使得冰块能够被普通人使用 , 这也就促进了冰食的大众化和广泛化 。

吃货,防暑|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照样吃“冷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从社会上层到民间街坊:《清嘉录》:“土人置窖冰 , 街坊担卖 , 谓之凉水 。或杂以杨梅、桃子、红花之属 , 俗称‘冰杨梅’、‘冰桃子’ 。”
从西周至宋前 , 夏季冰块的使用 , 以及相关的冰食是社会上层阶级的特权 , 普通民众没有钱财之力能能够享用 , 就算是朝中大臣都需要凭票获取冰块供家中制作冰食以降温解暑 , 这就大大限制了冰食的发展 。
到了宋朝 , 商业得到重视 , 冰窖不再是官家专用 , 民众皆可自行挖制冰窖或者从地方冰窖中购买冰块用于家用或商用 。分页标题
于是在许多的商业街道中 , 便有了专门的冷饮店 , 也有一些人在家制作好冰食到街头小巷叫喊售卖 , 从而使得冰食从达官显贵的家中流入到千家万户 。

吃货,防暑|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照样吃“冷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从单一到多样:《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公子调冰水 , 佳人雪藕丝 。”在最开始时 , 冰块冰水的使用仅在少数人当中 , 而且融化速度较快 , 加上每天的吃食也都有相关讲究 , 冰食吃的多了容易对脾胃造成损害 , 不利于身体健康 ,
所以冰食的品种是比较有限的 , 比如在冰水中加入一些糖、香料等 , 到了唐代人们才制作出了冰棍 , 直到宋朝冰食的品种才多样化起来 , 不仅有各样的冰镇饮料还有刨冰 , 到元代则有了原始的中国冰激凌 , 到明清时就更是琳琅满目了 。

吃货,防暑|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照样吃“冷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4、从昂贵到廉价:《云仙杂记》:“长安冰雪 , 至夏日则价等金壁 。”冰食刚开始售卖的时候价格是十分昂贵的 , 这当然首先是因为冰块的来之不易 , 再者就是物以稀为贵了 , 这些本是皇家贵族才能享用的宫廷美食刚到民间时当然不能贱卖了 。
价格高而制作成本随着冰窖民用的发展制作成本变低 , 看到其中商机的商人们自然是不能放过的 , 于是涌现出了越来越多样式的冰制美食 , 以及专门以此为营生的店铺 。
渐渐下来 , 冰食的价格也就自然的趋向平民化了 。正如《忆京都词》中所说:“冰窖开后 , 儿童舁卖于市 , 只需数文钱购一巨冰 。”

吃货,防暑|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照样吃“冷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总结
古代的人们不仅讲究日常生活中的细致周到 , 在美食方面也同样具有深远造诣 。冰食是人们利用冰水、冰块在酷暑之时制作的一道道具有独特口感的美食 。
不仅解馋还能降温解暑 , 让人们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熬的热季 。比如爽口的冰镇美酒、沁人心脾的冰镇水果、口感丰富的各样冰凉饮品等等 。
【吃货,防暑|从自然藏冰到人工制冰,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照样吃“冷饮”】为了解决冰的获取和储藏等相关问题 , 人们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 制作出来令人赞叹的冰窖和冰鉴 ,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 , 人们发现了人造冰块的可能 , 从而使得冰食也渐渐地从社会上层走向民间 , 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