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卫宇TB」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原来区别大着呢
宰相是一种泛称 , 指以百官之长的身份 , 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官员 。 而丞相则是一种具体的官职 , 丞相只是宰相的一种 。 丞相一定是宰相 , 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 因为西汉以后的朝代 , 并没有设置丞相 , 而是以其他官衔来行使宰相的职权 。 如相国、司徒、尚书令、录尚书事、同平章事等 , 这些都是宰相 。
什么叫宰相?历来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 不过主流看法是宰相必须有议政权 , 同时还能领导文武百官并监督百官的执行情况 。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权力的官员 , 才能称为宰相 。 宰相能参与朝廷的重要决策 , 并就重大事项 , 向皇帝提出的自己的主张 。 法令和制度成文以后 , 交由文武百官执行 , 宰相还要监督执行情况 , 看文武百官是否执行到位 。 如果没有执行到位 , 则敦促他们改正 。
本文插图
秦朝建立以后 , 朝廷设置了三公: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都是宰相 。 这是丞相作为正式官名首次出现 , 丞相的意思就是“掌丞天子 , 助理万机” ,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
汉承秦制 , 西汉建立了也沿袭了三公制度 , 不过西汉朝廷还设立了相国一职 , 地位高于丞相 。 此时丞相只是相国的副手 , 相国当然也是宰相了 。 两汉时期相国不常设 , 担任相国的人不多 。 汉朝第一任相国是韩信 , 后来有曹参、萧何、樊哙、周勃、吕产继任 。
及至西汉中后期 , 别说相国了 , 连丞相都没有 , 丞相先后改为司徒、大司徒 。 到了东汉 , 丞相又改回司徒 , 但是权力明显不如丞相了 。 东汉建立后一直没有设立丞相之职 , 直到东汉末期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 , 他“建议”朝廷任命自己为丞相 。 于是曹操成了汉朝的最后一位丞相 。
本文插图
三国时期 , 蜀汉的丞相权力非常大 , 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丞相府也是蜀汉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权力中枢 。 蜀汉的诸葛亮是蜀汉唯一的一位丞相 , 也是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丞相 。
曹魏没有设立丞相 , 在魏前期和中期 , 都是以三公(司徒、司空、太尉)来代行宰相的职权 。 理论上 , 曹魏的司徒、司空、太尉都是宰相 。 到了曹魏后期 , 曹魏的宰相职权已经过渡到了尚书令 。 此时曹魏的宰相 , 已经是尚书令了 。
东吴虽然设立了丞相 , 但名不副实 , 和传统意义上的丞相完全不是一回事 , 更像是一种虚职和荣誉职务 。 东吴的丞相 , 一般不参与朝廷的重大决策 , 只是参加朝廷的一些例会 , 并无实际职能 。 东吴实际上的宰相 , 都是大司马、大将军这些高级军职 。 他们外则领军 , 内则领证 , 是东吴实际意义上的宰相 。
三国归晋后 , 延续曹魏旧制 , 以尚书令、尚书仆射为宰相 , 尚书台也成为西晋的宰相机构 。 贾充、卫瓘等重臣先后出任尚书令 , 时人谓之“台辅” 。 值得注意的是 , 西晋的中书令权力也非常大 , 执掌机要 , 地位显赫 , 往往也被视为宰辅之臣 。 如西晋重臣张华 , 就曾担任中书令多年 , 他以中书令的身份 , 提领政务 , 在当时有“名相”之称 。 但中书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宰相 , 仍然是内朝官 , 无法领导外朝的文武百官 。 西晋的宰相 , 仍然是尚书令和尚书仆射 。
本文插图
到了东晋 , 录尚书事成为宰相的代称 。 东晋明文规定录尚书事“职无不总” , 总览大权 。 录尚书事手握大权 , 是事实上的宰相 。 东晋先后由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和陈郡谢氏这4家士族执政 , 每家士族执政时 , 都把录尚书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 士族通过掌握录尚书事 , 以辅政大臣的身份操弄权力 , 进而控制东晋的朝政大权 。分页标题
南北朝时期 , 虽然录尚书事仍然是非常显贵的职务 , 但已经不再是宰相了 , 并不能发挥宰相作用 , 只能视为荣誉职务 。 南北朝的宰相 , 是尚书令和尚书仆射 。 不过在南朝宋、齐两朝 , 尚书令和尚书仆射遭到君主猜忌 , 所以权力遭到皇帝身边内官的侵蚀 , 权力不如西晋的尚书令和尚书仆射 。
隋朝统一南北方后设立三省六部制 , 其中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 三省的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都是宰相 。 不过六部都归尚书省管辖 , 所以中书省的长官尚书令和副长官尚书仆射(左、右仆射各一人) , 地位高于中书令和侍中 。
到了唐朝 , 中书省、门下省的权力明显萎缩 , 远不如尚书省 。 三省中只有尚书省还在发挥作用 。 不过因为唐太宗曾经担任过尚书令 , 所以唐太宗以后唐朝不设尚书令 , 而是以尚书仆射作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 。 不过唐玄宗朝时 , 尚书仆射的权力遭到明显挤压 , 皇帝往往会临时任命一些较低官衔的人 , 来代行宰相职权 , 并授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简称同平章事 。 安史之乱以后 , 同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 , 而尚书仆射已经沦为荣誉职务了 。
本文插图
【「袁卫宇TB」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原来区别大着呢】
宋朝的宰相以同平章事为正 , 以参知政事为副 。 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都是宰执大臣 , 都被视为宰相 。 北宋名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就先后担任过参知政事和同平章事 , 他在宰相任内 , 推广了有名的王安石变法 。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变法 , 除了皇帝的信任 , 当然得益于他的参知政事和同平章事身份 , 有利于他推行变法 。 另外宋朝主管军事的最高长官枢密使 , 也被视作宰相 。 当然了枢密使都是文官担任 , 没有武将出任的先例 。
元朝的宰相比较多 , 最多时有十多个 。 地位最高的宰相是中书令 , 一般由皇太子出任 。 中书令以下是左右丞相 , 再下为平章政事 , 最后是参知政事 。 这些官职都被视为宰相 。
明朝建立后 , 初期曾短暂设立过宰相 , 即中书省的左、右丞相 。 洪武十三年 , 明太祖罢中书省 , 废丞相 , 由皇帝直接管理六部 。 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 此后明朝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 明朝前期内阁地位不高 , 权力不大 。 中后期以后地位明显上升 , 权力明显增大 。 虽然不能领导六部 , 但地位在六部之上 。
本文插图
内阁设立首席大学士 , 也称为内阁首辅 。 内阁首辅的地位高于六部尚书 , 但不是六部尚书的领导 , 也不能直接对六部尚书发号施令 。 内阁首辅往往被视为明朝的宰相 , 但争议非常大 。 按照主流观点 , 宰相必须统领百官 , 而内阁首辅并不能统领百官 , 因为明朝是由皇帝直接统领文武百官 。 另外 , 内阁首辅只有建议权 , 没有最终决定权 。 朝廷的重大决策 , 内阁首辅可以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 , 但是皇帝听不听 , 内阁首辅是没有办法的 。 这意味着内阁首辅完全没有制约皇帝的权力 。
其实内阁首辅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 , 或者皇帝办公室主任 , 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宰相 , 非常远 。 明朝最有权势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改革时 , 居然要找太监冯保合作 , 否则张居正改革根本无法推行 。 足见内阁首辅并不是宰相 。
清朝早期也有内阁 , 功能和明朝差不多 。 雍正时设军机处来处理政务 , 内阁也就逐渐废了 。 军机处成为权力中心 。 军机处的长官称为军机大臣 , 军机大臣是否算是宰相 , 这个也是有争议的 。 和内阁首辅一样 , 军机大臣地位高于六部尚书 , 但也不能领导六部尚书 , 六部由皇帝直接领导 。 军机大臣 , 算是清朝版的内阁首辅 , 也是皇帝的秘书长 。 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宰相 。 相较于内阁首辅还能提点建议 , 军机大臣连提建议的权力都没有了 , 只能“跪受笔录” , 传达皇帝的诏令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可以看出 , 丞相和宰相是有明显区别的 。 一句话 , 丞相是正式的官职名 , 而宰相只是泛称 , 宰执大臣都可以称作是宰相 。 丞相当然是宰相 , 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 丞相作为正式官职 , 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是很长 , 自东汉以后 , 鲜有朝代设立丞相 。 并这并不意味着东汉以后的这些朝代没有宰相 , 录尚书事、相国、尚书令、侍中、尚书仆射、同平章事这些是宰相 。
- 科举|古代科举趣闻:一个外国人中榜后嫌弃官小,回国后当上了宰相
- 李嘉存他在《宰相刘罗锅》里饰演家丁张成粗胖而狡黠,现实中还有“另一面”
- 金张许史|宋朝官场上的意外,身为武官没参加过科举,竟能连任宰相
- 秦国|战国时期,六国有九人到秦国做同一职业,五个成丞相,四人成将军
- 大磊谈史事宰相被刺死前对国王说:将我车裂,凶手定会来投案!结果应验了
- 杨国忠宰相出使外地一年,回来却发现妻子怀孕了,宰相大喜:夫人辛苦了
- 叶读君神童宰相晏殊,并不出名的“浣溪沙”为何独被《清平乐》选中?
- 历史?皇帝出题满朝文武无人能答,他知道答案却不说,成清代幸运宰相
- 泥融飞燕子著名宰相,无所畏惧敢于直言进谏,为贞观之治做出那些贡献?
- 阿斗对诸葛丞相到底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