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曹振墉 , 生于1755 , 死于1835年 , 字俪生 , 号怪嘉 , 安徽人 。 乾隆朝户部尚书曹文植之子 , 为道光帝最为倚重的宠臣 。 曹振镛在道光元年就成为了内阁首辅 , 也成为了清代少数具有实权的首辅兼首席军机 。 道光七年(1827年) , 七十一岁的曹振墉晋为太傅 , 赐予紫疆 , 获得陈画像于紫光阁的殊荣 。 清代和明代一样 , 三公是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 能够位列三公 , 充分说明了曹振镛强大的官场能力 。
本文插图
道光十一年(1831年)万寿庆典 , 赐予曹振墉双眼花翎 。 汉族官员之能获戴双眼花翎 , 曹振墉是第一个 , 而且双眼花翎以上只有三眼花翎 , 整个清代都没几个人能获得 。 道光十五年(1835年) , 八十周岁的曹振墉过世 , 道光帝为他发下诏书:“大学士曹振墉 , 人品端方 。 自授军机大臣以来 , 靖恭正直 , 历久不渝 。 凡所陈奏 , 务得大体 。 前大学士刘统勋、朱硅 , 于乾隆、嘉庆中蒙皇祖、皇考鉴其品节 , 赐谥‘文正’ 。
本文插图
“文正”是清代赐予文官的最高溢号 。 曹氏生前位居太傅 , 死谥“文正” , 有清一代 , 如此优遇汉族官员 , 当亦屈指可数 。 清代满清政府为巩固统治 , 虽拉拢汉人 , 任用一些汉人官僚 , 然对汉人始终心存戒意 , 皇帝不会让汉人获取显赫官位 , 也不会特别信任汉族官员 。 而曹振墉则是个特例 , “生极恩宠 , 死倍哀荣” , 享受如此待遇的汉人大臣为数不多 。
【历史?皇帝出题满朝文武无人能答,他知道答案却不说,成清代幸运宰相】
本文插图
值得注意的是 , 曹振墉非为名垂青史的杰出人才 , 其一生中虽也做过几件有积极影响的事 , 相较其地位而言 , 功业也不算惊天动地 , 然曹氏颇受道光帝重用 , 人们认为其原因在于他善于经营为官之道 , 正如曹氏自我名言—“多磕头 , 少说话” 。 曹振墉为人谨小慎微、克制有度 , 对皇帝投其所好 , 对同僚谦逊内敛 。 陈康祺的《郎潜纪闻》有载:道光帝除了每日披览奏本外 , 还要批阅蝇头细书的中外题本 。 奏折、题本堆积如山 , 令道光帝苦不堪言 , 遂向曹振墉诉苦 。
本文插图
曹氏献计云:“皇上几暇 , 但抽阅数本 , 见有点画谬误者 , 用朱笔抹出 。 发出后 , 臣下传观 , 知乙览所及 , 细微不遗 , 自不敢怠忽从事矣 。 道光帝采纳其计 , 此举果然奏效 , 以后朝臣们“皆矜矜小节 , 无敢稍纵” 。 道光帝可以从繁重的批阅工作中解脱出来 , 曹振墉自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
本文插图
张星鉴《仰萧楼文集》载:有一年道光帝大考翰林和詹事 , 诗题为“巢林核一枝” , 结果居然没人知道这句诗是出自何处 , 道光帝阅卷之后勃然大怒 , 以为翰林词臣竟如此无学 , 欲改期再试 。 第二天召见曹振墉 , 问诗题出处 , 曹振镛表示自己不知道 , 道光帝表示:原来连曹振镛都不知道 , 那他们不知道也很正常了 。
军机诸臣大为不解 , 问曹振墉:“昨公背诵全诗不失一字 , 今奏对何以言不知耶?曹振墉答道:“偶然耳 。 若皇上再以他题询 , 其能一一对耶?且炫己损人 , 吾不为也 。 ”原来 , 当日诸臣考试完毕 , 就拿诗题试问曹振墉 。 曹曰:“此左太冲咏史诗也 。 并将全诗背诵 , 不失一字 。 曹振墉在同僚面前的谦虚、不张扬可见一斑 。 也正因为如此 , 曹振墉能够在官场四十多年屹立不倒 , 善始善终 , 其能力也正在于此 。分页标题
参考资料
【1】《仰萧楼文集》
来源:(冷兵器研究所)
【】网址:/a/2020/0521/1590038808.html
标题:历史?皇帝出题满朝文武无人能答,他知道答案却不说,成清代幸运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