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古代科举趣闻:一个外国人中榜后嫌弃官小,回国后当上了宰相


如今 , 人们如果想要进入仕途 , 首先要通过高考这一关进入大学训练四年 , 然后才有资格参加国家一年一度举行的公务员考试 。 而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 , 在古代要想入朝为官 , 得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拔 。 关于科举考试的起源 , 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开始于盛唐 ,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著名的那句:"天下人才俱入吾彀中" , 就是他在读书人参加大唐科举考试时得意所感 。

科举|古代科举趣闻:一个外国人中榜后嫌弃官小,回国后当上了宰相
本文插图
不过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科举制的正式建立是在隋朝 , 因为在隋朝以前 , 想要做官要靠"察举制" 。 什么意思呢 , 基本上如果你家里是做官的 , 下一代就可以被推举上位接着做 , 如果你是平民百姓 , 除非天资聪颖 , 十里八村的风评好到爆 , 才有可能被乡绅举荐到上面 , 推举个一官半职 。 而到了隋朝呢 , 就基本上废除了这种容易搞小圈子 , 而且埋没人才的落后制度 , 启用了科举制 , 扩大了平民子弟鲤鱼龙门、入朝为官的可能性 。

科举|古代科举趣闻:一个外国人中榜后嫌弃官小,回国后当上了宰相
本文插图
【科举|古代科举趣闻:一个外国人中榜后嫌弃官小,回国后当上了宰相】那本意是选拔人才为朝廷服务的科举制度 , 怎么会有外国人参与呢?这就不得不说科举制中还有一个叫"宾贡制度"在起作用 。 这种制度最早起源于唐朝 , 盛唐之时八方来朝 , 好不威风 , 作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 , 周边的小国在朝贡大唐的同时还都希望能派遣本国的人才到大唐学习 , 和今天的公派留学生类似 , 而为了照顾这一批外国留学生 , 大唐专门设立了类似于科举制的"宾贡制度" , 目的就是将周边诸族士子与唐本国士子加以区别并予以优惠照顾 。

科举|古代科举趣闻:一个外国人中榜后嫌弃官小,回国后当上了宰相
本文插图
"宾贡制度"创立以来 , 为后世历朝历代所沿用 , 一直经历了唐宋元明等朝代 。 在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 , 天下初安 , 恢复了因为战乱而取消的科举考试 。 恢复之初也立即向明朝的藩属国下发了通知 , 告之他们国家的人才也可依照前朝旧例派遣人才赴大明参加考试 , 当时向高丽、安南和占城三个属国下了旨意 。 在明朝的时候 , 如果一个读书人想要参加科举 , 还要先通过乡试和会试 , 最后进行殿试 。 藩属国的学子来中国参加科举也要在当地参加类似中国的乡试考试 , 毕竟他们也想通过考试选拔一批拔尖的人才 , 去到大明为自己的王朝争争面子嘛 。

科举|古代科举趣闻:一个外国人中榜后嫌弃官小,回国后当上了宰相
本文插图
在洪武四年举行的科举考试中 , 就有一个外国人幸运考中科举 , 他就是高丽国的金涛 , 这个金涛中了进士以后 , 朝廷封了他一个地方县丞之职 , 也就是今天的常务副县长 , 一个年轻人能够做到地方二把手 , 按理说应该烧高香了 。 可是这个金涛胸怀大志 , 他认为大明朝有几百上千个他这样的县丞 , 想要层层晋升不知等到何年何月 , 而他的目标是要位极人臣做一番大事业 , 所以他打定主意是不可能留在大明做地方官的 。

科举|古代科举趣闻:一个外国人中榜后嫌弃官小,回国后当上了宰相
本文插图
金涛因此婉拒了朝廷的封官 , 回到了高丽国 , 据说回去以后 , 高丽国王因感其
"名扬一时 , 使天下知我国有人" ,
遂提升其为正五品右司谏 , 后来他又不断晋升 , 做到了高丽宰相之位 , 这在王世贞所著的《皇明奇事述》里都有记载 , 说金涛"归为其国相" 。
参考文献:《皇明奇事述》、《历朝科举考》
文:西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