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只能陪父母64天!
当下,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
背井离乡、异地漂泊已是一种常态。
我们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
有太多的梦想要实现。
正是这些计划和梦想,
让我们不断放弃与父母的相处,
心里总想着,
爸妈总在那儿,以后有的是机会。
但是,
有没有认真想过,
我们到底还能陪父母多久?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计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
只有过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
一天在一起顶多相处11小时,
若父母现在60岁,
假设活到80岁,
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只有1540个小时,
也就是64天。
64天,
就是我们以为的来日方长!
1
人生很长,
但能陪伴父母的时间真的不多
漫长人生,
能够分给父母的时间竟只有64天,
很多人表示不敢相信。
按照这种方式计算得出的答案虽未必准确,
但其中的残酷却很真实,
有人陪父母的时间甚至都到不了64天——
“我是重庆人,在武汉工作,
一年就春节能回家一次,一般能有5—7天的假期。
7天里,大概还有三四天要出门和亲戚朋友聚会、应酬,
真正能留在家里陪妈妈的时间大概只有一两天了。”
“妈妈今年50岁,如果妈妈长寿活到85岁,
那在她剩下的35年时间内,
我在她身边的时间最多2个月,
而最少只有1个月!”
“我老家河南,已经在重庆定居10年,
儿子也已7岁,差不多也是春节才回老家。
一般就是6天时间,真正在家的时间不超过1天,
而且回河南过春节,是隔一年回去一次。”
“父母如果能活到85岁,
还有23年,隔1年回去陪他们1天,
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只有11天了。”
多年前,
国内有大型调查机构曾针对25-50岁的中等收入群体做过一项调查:
63%的人每年和父母团聚的次数少于3次,
这些人每年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平均为78小时,
即3天6小时。
即使那些回家频繁,甚至能跟父母住在一起的人,
陪父母的时间也没比64天多到哪去。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住在家,但工作也是早出晚归,
所以真正和父母相处的时间,
只有晚上到家吃饭的1个多小时,
就算这样,有时候坐在父母对面,
我也是掏出手机玩个不停。
我发现,我能跟朋友煲1个多小时电话粥,
但是不愿跟父母多说几句话。”
看到这里,
很多人几近哽咽,
猛然意识到,
人生很长,
但能陪伴父母的时间真的不多。
不能陪在身边,常常给父母打电话也可以聊以慰藉吧。
可即使是打电话,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前段时间,
湖南卫视播出的综艺节目《儿行千里》中提到一个问题:
你能做到每天与父母通电话吗?
有位观众说到:
“上学的时候还能坚持一周两次,
上班后差不多一个月一次吧,
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
我都不会主动和父母打电话。”。
有的观众说,
打电话不知道聊什么,
有的觉得电话里的父母太唠叨,
还有观众觉得,每天在朋友圈会发自己的生活,
让父母看到就够了……
很多子女就这样坚信着来日方长,
肆无忌惮的消耗着有限的亲情。
2
渐渐老去的父母,
不惜接受虚假的关怀
没有我们陪伴的父母,
非常孤独与无助,
他们成了“空巢老人”。
在中国,近1.7亿60岁以上的老人中,
有40%以上过着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生活预计到2030年,
老龄人口将近3亿,
而“空巢老人”的比例或将达到90%。
这意味着,届时,中国将有2亿饱受孤独之感的“空巢老人”。
而新闻中的一幕幕悲剧正暴露出“空巢老人”困顿的生活境遇。
2015年3月14日,
延安市一位独居老人
在家卧床吸烟引发火灾,
不幸遇难;
2016年11月,
西安城南一小区里,
一名70多岁的老人离世半个月后才被发现;
3
没人愿意父母老去,
但谁都阻止不了这天到来
很多子女都认为,
尽孝好像不用着急,
父母会一直等在那里。
然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恰恰是这种不着急,
让我们忽略了岁月正在一点点
剥夺父母的年华。
等我们着急的时候,
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毕淑敏在文章《孝心无价》中说: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
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
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
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
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都忘了,
忘了时间的残酷,
忘了人生的短暂,
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当年,季羡林接到老母亲病危的消息,
他日夜兼程赶回去,
却只见到一副冰冷的棺材。
邻居老太太告诉他,母亲曾说——
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再回来,
我真后悔当年让你出去。
季羡林听完,趴在母亲的棺材上痛哭不止。
后来,他写下散文《永久的悔》:
“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
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后悔,
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
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4
余生很长,给他们留点时间吧
小时候,我们是他们的全部。
他们总在旁边担心着、支持着、关心着、唠叨着。
(公益广告《妈妈的等待》)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
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开始“离巢”了。
虽然不舍,他们还是努力说服自己,
给了我们最宽厚的爱
适时放手。
他们也从不愿打扰我们的生活,
哪怕只是说一句“不忙了,就多回家看看”。
但那个时候我们或许还不知道,
银发、皱纹、眼花这些岁月的痕迹,
有一天也会悄然降临到自己父母的身上。
相信很多人,
都是在某个瞬间发现了父母的这种变化。
不知哪天起,
妈妈开始经常发微信讲一些身边发生的小事:
邻居的小孩学会走路了,
菜园里种的菜吃都吃不完……
虽然爸爸说得少,
妈妈总会不经意地提起,
你爸爸说你怎么样怎么样。
他们虽然在跟我们细数家常,
但言语间其实都是对我们的想念。
我们跑得越来越快,
却没注意到他们越走越慢,
我们越来越强的同时,他们也越来越老。
哪天我们猛然回头,
才发现他们已老到走不动、看不清、也记不住了。
他们一遍遍地教我们,电视里面那个字怎么写。
如今,他们一次次地问我们,电视里面写的是什么字。
他们还停留在原地,
等我们归来,我们却来去匆匆。
他们有多少要说的话,
刚到嘴边,又咽下。
他们要的一点都不多,
就是有空多回回家,能多打个电话问候下。
“孩子们工作压力都很大,
奔波、上班已经很辛苦了,
作为父母,我们不会要求孩子天天来看望,
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父母老了,
我们能给的爱不能再迟到。
来源:瞭望智库
- 10个身体“求救信号”,暗示你已经快被压力压垮了
- 原来我们喝的自来水、桶装水和烧开的自来水是这样的,今天算明白
- 消化内科主任:吃完早餐做一个动作,长寿不难!
- 别再坐凳子了!站起来利用凳子做做这些动作,帮你健身
- 失眠后如何治疗 有哪些方法呢
- 如何护理身体 早上晨练有何好处
- 什么时候吃枸杞子最好,每天是多少粒?我们都错了!
- 健身只能练皮肉?肺活量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也很重要!
- 习近平叮嘱我们护好绿水青山(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系列报道之
- 习近平八个“我们要” 畅谈远东和东北亚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