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有更多“改革自信” | 一线视角·见证2017

《我们应有更多“改革自信” | 一线视角·见证2017》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健康摘要: 得风气之先,才能不断引领时代。40年来的改革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代人要继续秉承和发扬的品质。 。


正文开始:

我们应有更多“改革自信” | 一线视角·见证2017

中国不“输入”也不“输出”模式,但世界却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心仪”中国

我们应有更多“改革自信” | 一线视角·见证2017

“评论中国”,是目前国外政界、学界、媒体非常热衷的一件事。由于工作原因,总担心好评中有礼貌、客套的成分,所以倾向于观察更具说服力的“怎么做”。回望即将过去的一年,印象深刻的正是几个“怎么做”的小细节。其中一段,就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有关。

  

记得采访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时,说到中国当下的改革发展,他主动翻开此书的法文版,向我展示他的读书体会;在哈萨克斯坦,当地的官员谈及此书,随口就能背出书中段落。而最让我震惊的,是看到了由塔斯社自行组织翻译并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精装版本。其时,市面上已有中国官方机构翻译出版的俄文版,但俄方仍觉得“不过瘾”。对此,塔斯社社长米哈伊洛夫回答也特别干脆:值得!

我们应有更多“改革自信” | 一线视角·见证2017

好一个值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以系统性的思考,呈现了当今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因此也被不少人称为“了解中国的必读书”。而当“深圳”“特区”等代表改革开放的词汇,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治国之道,开始为更多国家所思考、学习,或许可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何对于世界繁荣与进步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今年9月,俄罗斯举办“东方经济论坛”,一些分论坛并没有中国嘉宾。但谈到远东开发时,来自俄罗斯、韩国、美国、日本等国的一些学者、官员,竟多次建议“借鉴中国西部大开发经验”“打造远东版的经济开发区”。而参加论坛的唯一一名来自中国深圳的政府官员,则是走到哪儿都受到欢迎,因为与会嘉宾都想听他讲讲“深圳经验”。

  

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该国政府规划了城市1/3的土地,与中国政府合力打造工业园。从总统到园区管理者都表示,希望借鉴中国的苏州工业园模式。行走园区,处处可见的宣传牌上,都写着那句影响中国改革的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我们应有更多“改革自信” | 一线视角·见证2017

  

无论是愿意倾听中国声音,还是乐意和中国合作,对很多国家来说,走近中国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改革发展良方的过程。的确,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不仅更新了自身在世界发展矩阵中的排位,而且在一些方面开始成为领跑者。从当年的“深圳奇迹”“浦东奇迹”改变许多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到如今“一带一路”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走向世界的中国,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魅力。

  

长期研究中国的俄罗斯汉学家塔夫罗夫斯基,曾在中共十九大后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并没有把它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别国,也没有刻意输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然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的国家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无疑让人们对这一思想体系的兴趣越来越大。”这或许可以代表很多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共同看法。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不“输入”也不“输出”模式,但世界却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心仪”中国。这样的变化,恰似一面反光镜,足以照见对未来改革与发展的信心。

  (作者为本报驻俄罗斯采访人员)

我们应有更多“改革自信” | 一线视角·见证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