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MF学社:他们为中南的建筑学发声

当无声的建材遇见灵感的火花

你能想到它们之间

会产生怎样神奇的反应吗?

NEMF学社:他们为中南的建筑学发声

在中南大学

有这样一群为建筑疯狂的CSUERS

给了我们答案

NEMF学社:他们为中南的建筑学发声

NEMF学社是一个由中南大学建筑系本科生自发创立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组织线下和线上讨论与建造活动,为中南大学的建筑学发声!

建筑之志,非一人之力可为之

必结群而究其根,探其源

NEMF学社:他们为中南的建筑学发声

Q:在北大的交流有什么收获?

厉静远:觉得我们的专业能为学校为周边环境做得更多,这也是建筑学的责任所在。北大就有一个公益营建社,针对校园中不合理的空间,收集同学们的建议,再以工作坊的形式改造并落实,得到了校长以及师生的广泛认可。我们也希望开展 “空间反认知”活动,让大家成为校园的主人,提出不舒适和想要改进的场所,切实优化校园环境。

Q:学社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团队:对内是交流的平台,对外是展示的窗口,希望以后能走出去,为中南的建筑系发声。

今年暑假,我们已经把建造成果带到了北大,在校园营造工作坊中与全国各高校设计学院的同学分享经验。现在我们也正与其他组织进行沟通,希望让我们的专业知识走出校园,也已取得了初步的沟通成果。

Q:学社成员选拔有什么样的要求吗?

王雨来:每年我们都会面向系内招募成员,很看重的一点是乐于分享,因为学社的目的就是促进年级之间的交流,促进与其他专业的交流。当然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毕竟我们是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Q:有没有考虑让更多非专业同学加入进来?

王雨来:建筑学本来就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参与进来讨论会迸发出更多有意思的思想,但学社还很年轻,资历也不足,这可能会是一个后期的目标。其实目前我们的活动就是开放的,像“后窗放映室”“空间反认知”都很适合全校师生参与。

创立——在摸索中发展

NEMF学社:他们为中南的建筑学发声

Q:本科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难度是不是比较大?

陈盛德:创立之初其实很是困难,我们该怎样去定位它、运营它并将其一直发展下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很多老师以及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的大力支持,也慢慢找到了方向。

Q:学社在运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厉静远:我们的资源是比较有限的,但是学生其实很有积极性,会努力争取每一次机会。去年有一个活动就是两个同学到校外听讲座,在厕所里遇到了主讲人,当时就拉住了盛情相邀,请他也来给我们讲一讲。系里的老师也一直很支持我们,帮我们申请资金、找资源,还经常熬夜给我们准备讲座,都是无偿的分享,很感谢老师们

石晓岳: 每年的实地建造都有很多“误会”,比如创南楼门前的林子,有小径有桌凳,但几乎没有人使用,我们想通过建造让这里更有活力,让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但是管理人员包括一些退休教师就希望保持原状,不要出现新奇的东西。

曾天:新校是充满朝气与可能性的,但铁道校区的氛围不太一样,毕竟铁道有它的历史和年龄构成,原先那种“突击式”的做法可能行不通,所以我们也在探索一种既能表达建筑学学生思想,也能尊重现有场地和环境的新出路。

筑梦——让想法成为现实

NEMF学社:他们为中南的建筑学发声

MUCH MORE暑期营造:学社每年暑假面向全院开展的设计营造活动,由组织者发布主题,各年级学生自行组队设计,并进行方案汇报评比,优秀方案将进行进一步深化,并在暑假期间由学生自主施工建造完成。

Q:MUCH MORE的主题如何确定?

王雨来:一到四届其实有一个大主题就是“探索自然”,第一届是“飘”,第二届是“雾与森林”,第三届“与子之间”,第四届“独木不林”,今年的“竹间三昧”是建造一座竹亭,前几年可能更像是一种艺术装置,今年主要是研究材料与结构,回归了建筑学的本质

NEMF学社:他们为中南的建筑学发声

Q:校园里的其他人可能并不理解你们的设计意图,如何看待这种差异?

石晓岳:最直接的方法是立个牌子,直接告诉大家这是干什么的。但一个东西,大家不知道它的作用,大妈可能拿它当晾衣架,小孩可能会在旁边玩耍,每个人有着自己的观察和使用,这其实也是我们的设计意图之一。

王宣懿:像攀登楼旁边的绿地,原先几乎没有人去,但我们的镜子(与子之间)放在那里,有人因为好奇走过去,其他经过的人就可能有一个停留,这就形成了最基本的互动。当有人去互动、去交流、去尝试理解时,就说明我们这个学科已经开始走出去了。

Q:在实际建造中有什么样的收获和体会?

石晓岳:对于真实的材料来说,只有当真正触摸到,并且亲自加工以后,才能理解它。自己也切身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比如竹亭一侧的地板边缘没有收边,坐下的时候就很容易划伤。总的来说对自身专业知识还是有很大的促进的,至少可以把所学的东西真正运用起来了。 像是婴儿第一次学会爬行,多有不足,但也看清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纽带——让我们聚到一起

NEMF学社:他们为中南的建筑学发声

Q:已毕业的学长学姐还会参与到学社的交流中吗?

团队:我们有线上交流群,平时搞活动、发推送,他们会提建议,帮忙转发推广。学社的微信平台上还有专门的“在路上”“在海外”板块,推出海内外校友的专访。以前我们都不知道有这么多优秀校友,看了真的很受鼓舞,这个平台也把校内校外联系了起来

Q:大家平时课业都很忙,还要兼顾学社的运营,如何平衡呢?

王宣懿:当你做的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才会有浪费时间,平衡时间这一说。

石晓岳:干自己主观上喜欢的事,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而且在课上学和在底下学其实都一样,都是专业学习。

Q:大家都说说在学社的收获吧。

石晓岳:最大的收获是将所学的书本理论转化为实践,平时只是在纸面上做设计、考试,现在我可以有机会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王宣懿:学社改变了我对于专业课和设计的态度,原先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但是在交流中,你会看到别人如何思考设计,慢慢也会形成自己的思考与想法,这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大一大二很迷茫也很平淡,但现在学习、生活都充满了动力,感觉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曾天:大家聚在一起,很有归属感,能为系里做点什么也是一种自我实现。这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我做了很多努力,我周围的人开始有变化,我周围的氛围开始流动,让我觉得自己的所做很有意义

厉静远:学社实现了我对大学的很多想象,我们有想法就努力去做,遇到困难一起克服,那些原先只在我的梦想里出现的情景,在学社得以成为现实。也许我会说真的很不容易,但一定都是笑着说的。

王雨来:感觉做了一件二十年后回想起来都会很骄傲的事情!

后记

一位经常参与学社活动的同学告诉我们:其实学社里的人就足够有吸引力了,现在走在大学校园里哪里可以看到这么多意气风发、眼睛放光的少年啊!热情、充满活力, 相信NEMF学社的未来会更好!

彩蛋

12月中旬,一场历史建筑文化沙龙即将拉开帷幕,届时学社将在铁道校区敞开大门,为全校师生分享长沙历史建筑的故事。当历史的建筑与现代的灵感相碰撞,你还不心动吗?

编辑 | 聂臻 吴海若

作者 | 罗雨瑶 郑天畅 胡一函

图片来源 | NEMF学社提供

审核 | 韩燕

责任编辑 | 王轩

NEMF学社:他们为中南的建筑学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