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酱的滋味:何谓“八珍之主人”——孔子云无它则不食

《周礼》记天子膳食:“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所谓八珍,意指周朝贵族八种珍食的美食,后亦泛指美味。可教人奇怪的是,八珍无论如何看都该是这天子餐案上的主席,为何宋人陶谷撰《清异录》,偏还腾出个“八珍主人”的尊位来?此物有如此殊荣,古人倒不稀奇,稀奇的怕得是今时的看客——“酱,八珍主人也。”

肉酱的滋味:何谓“八珍之主人”——孔子云无它则不食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不错,也莫要绞尽脑汁般纠结此“酱”非彼“酱”,古人“以肉曰醢,以骨曰臡”,郑玄《周礼注疏》云:“做醢及臡者,必先膊干其肉,乃复莝之,杂以粱麹及盐,渍以美酒。涂置甀中,百日则成矣。”与今义的发酵工序承乎一脉。但时至今日,酱作为日常配料、佐料,早已不复“八珍主人”的地位。

肉酱的滋味:何谓“八珍之主人”——孔子云无它则不食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说文》训:“酱,醢也。从肉者、醢無不用肉也。”又《释名·释饮食》训:“醢多汁者曰醯。”在先秦时,酱大体分为两类,为醢酱和醯酱。前者主要指肉酱,由各种动物的肉佐以盐、酒等调料做成;后者主要指带有酸味的酱类调味品,包括部分较稀的醢酱,或醋,或植物酱,

肉酱的滋味:何谓“八珍之主人”——孔子云无它则不食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如醷(梅酱)等。二者中醢酱的出现要早于醯酱,最初人们只以肉为酱,渐渐才发现草木亦可成酱。商周时期还专门设立掌管醢醯制作的官位,分别命之“醢人”、“醯人”,可见酱当时所受重视的程度之深,而再探究酱与“八珍主人”这一雅号的渊源便也不难了。

先秦时酱决定着“八珍”的形成,其烹调、食用过程中若不以酱调味辅助,“八珍”就算不得真正的美食,见《礼记·内则》:“取牛肉,必新杀者……期朝而食之,以醢若醯醷。”是言食物制成以后,须佐酱方能入口。戴望亦注“胾在酱前”曰:“远胾近酱,食之便也。”故当时的酱还得同“八珍”一起被安置在桌案上,且布置菜肴时,“八珍”皆依酱而设,如颜师古曰:“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如军之须将。取其率领进导之也。”可不正是“八珍”之“主人”么!

此外诸子时代用酱还有个显著特点,便是异食异酱,不同的食物须佐以不同的酱,方为养生、礼仪之道。《论语·乡党篇》有云:“不得其酱,不食。”所言便既是这异食异酱的饮食之道,更是孔老夫子所崇尚的那秩序分明的礼乐之道了。

Eddie 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