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学家实现室温下光子“单行” 量子通信要靠它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浙大科学家实现室温下光子“单行” 量子通信要靠它》。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浙江在线11月20日(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周炜 朱原之)高品质的单光子源是实现光量子信息技术的基础——它在确定的时间内最多发射一个光子,光子“单行”,才能实现量子通信、光量子计算机等新一代技术所依赖的量子效应。浙江大学光电学院方伟与化学系金一政、彭笑刚合作,首次实现了室温下基于胶体量子点的电驱动高纯度单光子源,为研发实用化、集成化的单光子源开辟出一条新路。
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林星、戴兴良、濮超丹。
单光子源与我们日常所见的传统光源大为不同。方伟副教授的实验室主页上写着一句话:“太阳用连续的光谱展示多彩的天地万物,我们用一两个光子探索神奇的量子世界。”太阳光、电灯等发出的都是“抱团”的光子,而单光子源在确定的时间内最多发射一个光子。
设计制造出可集成化、使用方便的理想的单光子源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在凝聚态领域,目前主流的方法有自组织量子点与金刚石色心等两种体系,但面向实际应用,仍然充满着局限与巨大挑战。2014年起,方伟、金一政、彭笑刚等学者联手,另辟蹊径,尝试用胶体量子点来制造新型的单光子源。
单光子源结构示意图
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当物质中的电子从一个高能级跃迁到一个相对较低的空能级,能量就会被释放——如果这份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会看到这个物质在发光。在半导体材料中,如果电子掉进空能级的空穴,就会发出光子,这被称为“电子空穴复合”。为了保证一个较高的复合效率,科研人员常会提供一个复合介质,也就是“发光材料”。在这类材料里安排电子和空穴“相亲”,成功几率会大大提高。学名叫“可溶的无机半导体纳米晶”,简称为溶液纳米晶的量子点,正是非常优异的发光介质,只要电子和空穴一对一的进入到量子点,就会复合发光,发光量子效率可以高达100%。
胶体量子点是一种已知的发光性能极好的纳米晶体材料。科学家需要实现的目标是:如何让单个的量子点在室温下通过电激发,高效地发出一个光子。由于通常状态下,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比空穴“跑”得快得多,想要在单个量子点中制造和谐的“复合”,必须想办法平衡两者速率。
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一片片指甲盖大小的透明器件,厚度不到一毫米的结构中,包含了科学家巧妙的设计:他们将单个的胶体量子点用绝缘层包裹起来。这个绝缘层放慢了电子的“步伐”,同时也阻止了电子与空穴的直接复合而产生“杂光”。在2.6v电压的驱动下,单个的胶体量子点成功被激发,屏幕上看到的针尖大小的亮点,正是胶体量子点发出的一个个“单行”的光子。这一巧妙的设计,成功保证了高纯度单光子的产生。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电驱动量子点荧光,每个亮点代表单个量子点
方伟介绍,制备新型量子光源不需要苛刻工作环境,样品的制备可以通过便捷的溶液旋涂法完成的。在光量子技术实用化、集成化的需求面前,这一新型光源纯度高、制备工艺简单、工作电压低等特征展现出了特别的优势。研究团队认为,随着目前胶体量子点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他们将进一步改进技术路线,并有信心为真正实现量子信息应用做出贡献。
- 北京大学实现世界上首个千兆赫兹碳纳米管集成电路
- 如何挑选出优质基金,实现财富快速增值?
- 癌症治疗有望实现“量体裁衣”上海肿瘤基因诊断中心成立
- 【黑科技】科学家用软件模拟蠕虫大脑 然后控制机器人移动
- 江苏卫生监督执法将实现“全透明”
- 北京首条全自动线路实现"无人驾驶" 单程25分钟
- 铁西区举办 “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伟大梦想” 读书鉴赏会
- 北京市首条全自动线路可实现“无人驾驶” 单程25分钟
- 12月23日,来这里,实现孩子所有的圣诞愿望!
- 受萤火虫启发 MIT科学家培育出发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