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重大的全国赛事为何要放在这里?

 

这么重大的全国赛事为何要放在这里?

这么重大的全国赛事为何要放在这里?

这次大赛获奖作品

这么重大的全国赛事为何要放在这里?

 

洪巧俊

 

11月15日,经过6天紧张激烈的角逐,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雕刻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江西省余江县圆满闭幕。本次竞赛经过预赛层层选优,来自全国的117名选手跻身决赛,同台竞技,以“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为主题。作为中国技能大赛项目之一的全国雕刻职业技能竞赛,在全国是首次。那么,这么重大的赛事为何要放在余江?

且听巧哥说。

 

 

巧哥如果不是从小有个作家梦,或许也能成一个“大国工匠”。因为巧哥30多年前曾跟着师父在上海办木雕厂,如果巧哥一直干下去,还真的有可能成为一名“大国工匠”。最近不是有一大批人被认定为“大国非遗工匠”吗?还有人被认定为“华厦大国工匠”呢!

巧哥这样说,没有别意,是表明我的家乡余江县雕刻这个传统工艺,有历史、有能人、有技艺精湛者,30多年前就敢到大上海办木雕厂。

巧哥的父母就住在余江县雕刻一条街,每次回家都会漫步在这条街上,街两面是鳞次栉比的店铺,店铺里卖的是雕刻作品,有木雕、根雕、玉雕等。巧哥欣赏着这里的一件件作品,尤其喜欢匠人在雕刻的过程。一块木板或一块石头,在能工巧匠手中是怎样成为艺术品的。

多年前,巧哥走在这条艺术之街上,看到一个店铺里有几个女人在雕刻,而一位中年女人完全沉醉在她的作品中,在她刀下的花鸟是那么栩栩如生,逼真动人,其手法娴熟,足见技艺之深厚。我足足看了十几分钟,她才发现我,可见她的专注。

她的木雕作品有着余江木雕特色,构图饱满、层次丰富,图像写实,加上潮州通雕、圆雕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作品立体感更强,从而形成了细腻、精致、纤巧、瑰丽艺术效果和艺术风格,可谓集匠心于一体,赋玲珑于全身。她告诉我,她与丈夫从事木雕已30年了,她的名字叫上官国琴。

在这条街,还有一个人的名字响当当,他叫洪雁球。他是巧哥的堂弟,他不仅在雕刻一条街上有展览厅,还在余江县工业园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主要生产佛龛、字画箱、木箱等木雕产品,产品畅销海内外。

30多年来,他唯一不变的是对木雕的“痴迷”,木雕已经完全融入了他的生活。所以在国内的文博会上常常看到他的身影与作品。他的樟木箱尤其深受艺术家们的青睐,每年卖出的产品在3000只以上。他说,“我也没有其他的什么爱好,木雕就是我生活的重心,不仅是事业,更是精神寄托,做木雕的时候感觉特别快乐。”

像我堂弟洪雁球这样的雕刻人,在余江还有很多。

如今这条独具特色雕刻一条街,已经获得“江西省雕刻创业示范街”、“江西省特色商业街”、“江西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街区”等。

 

 

说起余江木雕,有个人不得不说,这个人就是张果喜。 1973年,还是一个小木匠的他靠一只樟木箱和变卖祖房的1400元钱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之后他建立起了“稻田上的帝国”。 果喜集团被日商誉称为“天下雕刻第一家”。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绝大多数国人还在小心翼翼地谈论怎样赚钱成为万元户的时候,他已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亿万富翁。

1993年,他与星星有个“约会”,国际编号为3028的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由此他成为中国企业家中摘“星”第一人。

2002年,他的资产总额达到1.5亿美元,在当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名列42。

在巧哥看来,张果喜的贡献不仅仅是创造了财富,更重要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独自创办的余江县雕刻技工学校,培养了8000多名本地木雕技术工人。这批人已成了中国雕刻行业的生力军,如今余江籍雕刻从业人员达3万之多。 雕刻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增加了百姓收入,提高了余江的知名度,已成为余江的一张文化名片。

 

余江素有“雕刻之乡”的美誉,雕刻加工历史悠久,雕刻艺术享誉海内外。余江雕刻始于汉唐,至明末出名,清末因佛教木雕而达鼎盛。近代余江雕刻更是誉满海内外。其雕刻产业涉及木雕、根雕、铜雕、玉雕、石雕等生产性企业及加工作坊1000余家,三万雕刻大军遍布全国

该县自2013年以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江西省“振兴杯”雕刻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成为广大雕刻人竞比高超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的重要平台。这也为全国雕刻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一篇《余江雕刻:走过千年 演绎化腐朽为神奇》的文章里看到这样的文字:

细若蚁须的飘逸汉字、栩栩如生的历史名人、惟妙惟肖的飞禽走兽、独具匠心的神仙佛像……一块块石头、一节节树根、一块块铜片,甚至一枚枚被人废弃的果核,经过雕刻艺人那一双双灵巧的手,摇身一变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里的能工巧匠,能让世界各地的石头、木头、玉石等材料脱胎换骨,成为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杰作。

……千年余江雕刻,在智慧与巧手中,在延伸变革中,演绎化腐朽为神奇,正实现华丽之变。”

 

读到这里,不知您会不会如此感叹:“这样的重大赛事,放到余江才真正是名副其实、众望所归!”

写作不易,打赏随意!

这么重大的全国赛事为何要放在这里?

洪巧俊:杂文家、时评家、艺术评论家。是当今在全国写三农时评、杂文最多的人。曾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光明网、新浪观察、南方都市报、香港文汇报等媒体开设过专栏。获“新华网十大优秀评论员”“全国优秀网络评论员”等。已出版著作《生命,千古之谜》《三农情结》《广东艺道》《中国朱泥手拉坯壶第一人章燕明》等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