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风险一定要知晓
有很多投资者反应,本来买的是银行理财,但事后才发现买的是保险,不仅期限长达五年,而且收益率要远远低于银行理财。
“陈娟(化名)很反感我上告,当面说我这样做会害她没了工作。”广州的王桂芬(化名)说。
王桂芬早就想到去建设银行缴纳诉讼费会有困难,但她还是去了。在建设银行广州市东泰路支行客户经理、“老熟人”陈娟的陪同下,王桂芬没有排队,而是径直去了建设银行广州市东泰路支行的一个柜台。尽管如此,王桂芬还是等了近一个小时,最终被告知无法办理诉讼费缴纳,因为“不符合手续”。
王桂芬今年71岁,2017年8月29日刚加入一个已有13名投资人发起的诉讼团队。王桂芬说,自己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建行竟然骗了她。这个团队中的人都曾在2014年从建设银行购买了第三方理财产品,投资金额从50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据一名投资人透露,他们这样自发组成的团队其实还有几个,有一个17人的团队找银行比较早,连续讨要说法,拿回了所有的投资本金。“还有一个投了1000万的,在银行睡了一个月,最后也把钱拿回来了。”
陈娟愿意帮王桂芬,是因为她始终认为自己也是受害者。她向王桂芬解释,那么多人买了这款产品,她一个小小的客户经理怎么可能顶得住。
2014年,经当时是建设银行广州市五羊新城支行客户经理的陈娟极力推荐,在没有做风险承受测试的情况下,王桂芬一次性购买了数额达到100万元的“理财产品”。但就是这款收益率为10.5%的“投资基金”,变成了她这一年半来的噩梦。
100万元,可以说是王桂芬一辈子的积蓄了。“不管幕后是什么原因、什么产品,如果银行知道的,银行负主要责任,如果银行不知道,是行长或者员工偷偷干的,银行也要先承担责任,再追究个人责任。”
王桂芬说,这个项目既保险,又有那么高的收益,我还谢谢他们给我推荐。
王桂芬在陈娟和另一名叫温卓(化名)的工作人员陪同下把100万元转到了指定账户。
陈娟多次催促王桂芬,“再晚就买不上了”。电话、微信、上门等招数轮番上阵后,王桂芬想通了,反正手头的100万元也不急着用,自己虽然有心脏病,但当时身体还算好,就同意买了。
2014年8月27日,周三。陈娟和温卓开车带王桂芬去吃了早茶。奇怪的是,陈娟并没有让王桂芬在自己工作的五羊新城支行转账,而是去了4公里外的建设银行广州尚东美御支行。为了打消王桂芬的疑虑,陈娟解释称,钱从五羊新城支行划出来他们会不高兴的。
面对一名男性柜员询问时,王桂芬平静地背出了那一套已事先背好的回答,“我知道钱的来龙去脉,我甘心情愿划去的”。她还别过头看看坐在后面的陈、温二人,二人做了个OK的手势叫她不用怕。
像王桂芬、赵李涓等偏保守的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购买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稳健,反正银行“保收益”,最终都是“刚性兑付”。实际上,刚性兑付的背后依然存在不少风险,比如王桂芬等人这次遇到的恰恰是银行工作人员销售的第三方理财产品,当产品无法如期兑付,如何追回钱款也就成为了这些人的梦魇。
近年来,诸如银行员工私售非本行理财产品、假理财、萝卜章等理财风险频发,无一不指向银行内控制度的漏洞。
不过,在拷问银行的同时,投资者也应提高警惕,“银行保底”“在银行购买”等刚性兑付思维往往滋生出了更多的侥幸心理。随着理财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打破刚性兑付、回归理财本源是大势所趋。
银行理财风险一定要知晓
去年南京银行曾曝出一款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例,银行在推销的时候声称“中低风险、稳健增值”、“半年绝对回报13%”等字眼,但结果期满却大幅亏损了15%,实际上投资者购买的并非银行理财,而是银行代销的基金。
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被曝出卖“假理财”的事件,支行行长称所卖的理财产品保本保息,由于“原投资人急于回款,愿意放弃利息,一年期产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还有半年到期,相当于年化8.4%的回报”,但实际上却是完全伪造出来的产品。
此外,还有很多投资者反应,本来买的是银行理财,但事后才发现买的是保险,不仅期限长达五年,而且收益率要远远低于银行理财。
一般来说,以上理财诈骗或是亏损的案例,中招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尤其是理财变保险这种案例。现在很多老年人手中攒了不少积蓄,并且期望寻求升值保值,但是金融知识及风险防范意识匮乏,所以很容易上当。此外,银行理财的购买起点最低是5万元,一旦不慎买错涉及的金额都非常庞大。
在买银行理财的时候一定要知晓以下风险:
一、区分银行自营和代销理财
我们平常所说的银行理财,指的是银行自营的理财,银行把资金募集去之后自己去投资管理,资金大多流向存款、债券之类的中低风险领域,面向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产品禁止直接投资证券市场,即股市,只有面向高净值客户的理财资金才允许投向股市,高净值客户的门槛很高,一般要求金融资产在600万元以上。所以普通老百姓能买到的一般都是风险可控的中低风险银行理财。
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大多指基金、保险、信托等产品,银行只是一个销售渠道,从这些代销机构收取佣金,资金要由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去管理,这里风险就不可控了,资金流向股市、楼市的情况很正常,理财产品的风险要高于银行自营理财。
银行自营和代销理财很容易区分,产品说明书都会写的非常清楚。另外,在中国理财网上也可以查到银行自营理财产品的信息,输入产品名称就可以查到,如果没有的话,你就要怀疑是否是代销的理财产品了。
二、区分真理财和假理财
其实银行卖假理财的情况非常罕见,也极少有银行员工有这么大的胆子去伪造虚假的理财,一般牵涉到这种事件的大多是银行的高端客户,在某个单独的理财贵宾室里,没有走正规且受监控的渠道。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到中国理财网查询一下产品是否存在。
以上两点以后发生的可能性很低,从10月份开始银行不管是卖自营还是代销的理财产品,都要进行“双录”,即录音和录像,银行员工欺诈或误导投资者的现象将大幅减少。
三、不要购买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大家在购买银行理财之前都会做一份风险评估问卷,投资者只能购买相应风险等级或是更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比如你做出来的结果是稳健类,就只能购买低风险(R1级)和中低风险(R2级)的理财产品。有些投资者做完问卷后,发现想买的理财产品已经超出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于是自己要求或是银行员工建议再做一遍,建议大家最好不要这样做。
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五个风险等级,分别为低风险(R1级)、中低风险(R2级)、中等风险(R3级)、中高风险(R4级)、高风险(R5级),对应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分别为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激进型。一般来说,风险等级为1级和2级的理财产品基本不存在本金风险,但是风险等级在3级以上的就说不准了。
比如某银行在售的一款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R3,为部分保本理财产品,也就是非保本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是6%,但是预期最低收益率是-20%。也就是说你可能获取6%的高收益,也有可能亏损20%。
四、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高收益未必拿得到
数据显示,近期银行理财的平均收益率在4.65%附近,中小银行也有很多产品收益超过5%,但超过5.5%的情况很少见。但有些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却能达到6%、8%、10%,三季度预期收益率最高的一款银行理财甚至能达到20%。这种并非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而是银行自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一般我们说的收益率指的是预期最高收益率,但是结构性理财的预期最高收益率越高、达到的可能性就越低,从平均到期收益率来看,还不如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高。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非常复杂,如果大家不是特别了解,最好还是不要去碰。
- END -
来源:整理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如果您认为我们的标注有错漏,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更正或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 共同协商解决。谢谢!
- 山东泰安妇幼卫生信息暨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培训班举办
- 颠覆!英央行承认金融科技公司有望超越传统银行
- 艾秀·国际剧场 | 招商银行2018新年音乐会,法国浪漫歌舞音乐剧
- 人民日报:留神“退保理财”新骗局
- 城里人“下乡买房”有何法律风险?
- 影子银行的主动腾挪—金融行业周报
- 【理财】各种背景标签都不靠谱了 P2P接下来该怎么玩?
- 石家庄邮储银行 支持万余人创业
- 宁波银行深耕普惠金融 探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
- 银行信贷额度紧缩甬城部分楼盘延迟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