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虚拟城市,下着一场永远不会停的雨……
轰动伦敦和纽约的大型装置艺术《雨屋》曾让人们感受了一场淋不到的雨。
两年前在余德耀美术馆展出的《雨屋》使用了150平方米的场地,是迄今最大的一件《雨屋》。艺术家 Hannes Koch 来自英国的 Random Internatinal 设计工作室,他们使用天花板上的装置瞬间感知人们的位置移动,从而让雨滴在人体所在的位置停止。当人离开后,雨滴继续落下,因此雨屋参观人数不能太多。
在观众在和雨的互动中,它探讨人和技术、人和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这里,人们看到的似乎不只是雨,而是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据说,这个技术还能应用到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中,当你戴上虚拟现实设备走在空无一物的房间中,室内定位系统检测到你的真实位置,头盔中渲染的则是虚拟世界中你能看到的场景。
在百度地图上有一座“永远下雨的城市”,这是正在从无到有建设的“不存在”的城市……
这源于发起人的一次自问:如果生活在一直下雨的城市里,会有些人很开心吗?并且那一刻他意识到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是那种“特别喜欢下雨的人”,喜欢听雨、看雨,有人甚至曾经坐着飞机追过雨。
后来,他发现这样的人在全世界的数量非常庞大。随逐这个想法就开始发酵起来:如果人们一起,从无到有建设一座永远下雨的城市,甚至延伸现实中的建筑,能走多远?
之后,百度的加入使它在技术上往前走了一步。他们把这座永远下雨的城市用全景街景的形式呈现在百度地图上。为了调查更多具体个体的想法,他们发起雨中城创意征集,共收到 9813 个城市建设提案。有 900 人受邀参与了城市深度共建当中,决定城市的整体走向。
这是雨中城最重要的一次进展,因为一群最初热烈参与和期待的人,将会是它能够生长的最重要的基础。议题大到城市色彩、特色建筑,小到特色动植物,常用问候语,城市方方面面都涵盖其中。他们自发地认领了在雨中城的身份,讲述平行时空的幻想故事,而且还会有人不时地参与这座城市的共建。
这座城市Logo的设计者毛婷和她的团队以艺术家的身份加入了雨中城的建设,将把很多天马行空的设想变成可见之物。
这是一座宁静而永远下雨的精神乌托邦,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城市,让喜欢下雨的人们能够自由地在雨中漫步,自由地草丛中蹲下来观察植物,看雨滴落到叶子上轻轻弹开……
一座真正的“幻想城市”不是几个人对着电脑想象就可以设计出来的,城市为什么存在?基于什么逻辑生长?它和现实世界是什么关系?它的物理学、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建筑师王子一和团队完成了一套精密而有逻辑的城市体系——雨中城的起源、历史、故事和城市理念。
雨中城目前的世界架构其实也在告诉我们,雨中城不会是一个空口玩笑。人们可以一起让它成为图画、成为街景、甚至可以让人们线下聚集的城市空间……
这是一个被雨水包裹的城市。温暖如春。它叫雨中城,专为爱雨的人而生,虽然永远在下雨却一点不阴沉,甚至下雨的时候也会有阳光穿过。就像在明朗晴天被雨罩起来一样,保护成一个舒适小世界。
有时候雨很大,有时候也会变小,却从不会停。
城市里生机盎然:五颜六色的孢子,雨伞般的菌类,漂浮的睡莲,高大的树木。街道阡陌纵横,遍布河道、湖泊各种水系。街道两旁的建筑有高层,也有低矮的小房子,但仔细看这些建筑大致都像是碗状……地面上常有大大小小的彩色泡泡被吹起来。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球形透明帐篷,躺在里面舒适的看阳光或者星星和雨水……
雨中城是和行动迟缓的远古生命体共生的活体城市。城中心是这个生命体的喷水呼吸器官,它将水喷出到一定高度后,扩散降至全城,形成城中雨。
甚至有艺术家放弃实体的驻地,选择了Ins上的虚拟驻地项目。
似乎是因为更受现代人喜爱的空间是每个人手机上的Instagram。它迅速成为了艺术家、策展人分享新作品的重要平台。如今这款软件又逐渐成为了艺术界更为传统的驻地项目的交流中心。
尽管Instagram在视觉文化中的迅速崛起并没有得到一致的好评,但它已经成功证明自己能够为艺术家和策展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机会。
Instagram上的机会吸引到了文化机构的注意,其中的一些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虚拟网络驻地项目帮助艺术家们直接与机构的网络平台进行合作。
这些网络驻地项目不再需要参与者搬到某个森林深处吱呀作响的小木屋里,唯一的要求就是有一台智能手机。
网络驻地项目不仅帮助艺术家们获得了新的观众群,也让网络成为了他们艺术实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OrgaOrga是一个位于德国美因茨的项目空间,它将自己的账号出租给艺术家作为网络驻地,让他们在一段时间内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从而探讨数字时代下多元交织的女性主义和性别身份问题。
不止艺术家,甚至一些藏家希望用虚拟现实博物馆的VR带你进入他们的新分享……
荷兰和佛兰德画派的大师们如今得到了虚拟现实技术(VR)的技术支持。
收藏家George、IloneKremer以及他们的儿子Joel与建筑师约翰·范·利洛普(JohanvanLierop)共同合作创建了一个未来数字博物馆。
GeorgeKremer解释说,分享家庭收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虚拟博物馆在纽约的一家中学揭幕,那里的一些学生连伦勃朗是谁都不知道。有趣的是,许多学生像玩游戏一样体验了这些虚拟馆藏,但这确实有利于VR被普遍运用。
对于这个数字博物馆,GeorgeKremer介绍说:“每幅画你将能捕捉到每幅画面的山峰和山谷。你可能感觉会把头撞到画面上,当你靠得越近,这些画的表面看起来越能够触及,像真实的物体一样。即便是画框都具令人惊叹的3D效果。高分辨率的环境会确保你不会感受到VR体验给你制造的晕眩感。”
所有作品被放在一个海绵形状的虚拟博物馆内,位于一个漂浮的蛋形结构内部。建筑师约翰·范·利洛普也通过VR找到了在日常工作中难以想象的可能性。
据说,在2018年初,创作者将发布一个适合大众的并已经设定好的应用程序。听说,这一次用智能手机和VR面具就能身临其境体验其收藏。我们拭目以待……
(图片文字来源:网络)
有粉丝后台留言,说希望艺术眼能做一个社群,定期发布一些国内外线下的展览以及活动。
我回复:我不.................不仅仅只发展览活动,我更要给我的粉丝们不定期不知名更多更丰富的福利,定期会有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出现在群里,与大家Face to face交流!!
我昨天就放二维码了,今天我再放两个,已经有小伙伴进来了,昨天我们聊到好晚...
一个是艺术眼工作人员的微信二维码,进不来群,添加工作人员拉你进去;
一个是社群入口二维码~扫一扫直接飞进去~~
也可以邀请好友进来一起交流平日创作心得喔~
艺术眼工作人员
艺术眼ARTSPY社群登机牌
- 华北一城市斥资数十亿建文体场馆 资金不足停工4年
- 一个双十二5折,成功解锁成都这座幸福城市的密码...
- 城里人“下乡买房”有何法律风险?
- 北京新增城市绿地6120亩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7.4%
- 福利贴丨昆明广场三周年庆搞事情了,TKP城市音乐节门票手快有手
- 城市管理要让生活更美好
- 让每一个城市讲好自己的故事
- 宁波,我想把你一口一口吃掉……
- 【市县动态】织牢金融稳定 “安全网” 人行丰城市支行推动金融风
- 永城市分级诊疗医联体启动会在中心医院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