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小吃,“有毒”!

这里的小吃,“有毒”!

福 州 小 吃

有一种“毒药”,叫福州小吃

很多人也许要表示“欣赏无能”

相较于其他各式菜系

闽菜似乎更加平实低调、却又独树一帜

颇有点儿“只能让爱我的人懂我”的意思

比如,对于福州人来说

即使一碗小小的锅边

那也是黄金都换不来的美味了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这里的小吃,“有毒”!

“吃”这个字在福州话里被称为“食”。“食饭”、“食酒”、“食茶”。

 

八大菜系里的“闽菜”,说的就是福州菜,可见饮食这一路在福州的分量自然不轻。提起闽菜,第一个总能想到佛跳墙这种大菜。但就像烤鸭虽然登得大雅之堂,却不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食物。在福州,五花八门的“小食”或许才最能代表这个地区人们的饮食风貌。

这里的小吃,“有毒”!

在小编这个外人看来,福建饮食里最吸引人的部分在闽南三角,即泉州、漳州和厦门。“古早味”的丰富和混杂似乎远远超越了福州小吃。比起拥有沙茶、醋肉、姜母鸭的闽南,福州的饮食风格似乎更加保守和传统,更偏向于清淡一派,也算是十分尊重食物的本味了。

这里的小吃,“有毒”!

【鱼丸】

鱼丸是最能代表福州的传统小吃。小贩挑担敲着碗勺叫卖鱼丸,是曾经福州街头巷尾最常见的画面,早年福州人更是“没有鱼丸不成席”

 

这里的小吃,“有毒”!

鱼丸一般用鳗鱼、马鲛等鱼肉捣成泥糊状,调拌优质薯粉为皮,用精肉、虾仁等做馅,捏成丸子。煮熟后泡以美味高汤,加上葱花,浮于汤面,称 “七星鱼丸”

据说这七星鱼丸是海上渔妇所创,被一出洋经商的商人学到手,返回福州后如法炮制,开了家“七星小食店”,独家经营“鱼丸汤”。后有一位赴考的举人进店就餐,食鱼丸后啧啧称奇,口占一诗曰:“点点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游 客迷;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店主将诗裱于店堂上,从此食客盈门,生意日隆。“七星鱼丸”因此诗而得名。

这里的小吃,“有毒”!

如今福州街巷到处都有鱼丸摊店。郊县的长乐、福清等地也有食鱼丸之俗。除店卖外,还有走街串巷肩挑叫卖者,他们以调羹敲打小碗招徕顾客。

这里的小吃,“有毒”!

【肉燕】

肉燕是福州小吃中最精巧的一味,作为福州小吃里登上宴席的食物,有“无燕不成席”的说法

这里的小吃,“有毒”!

最早见到肉燕,以为跟沙县的扁肉差不多。其实,肉燕的奥义全在于燕皮。肉燕看起来是“皮包馅”,其实是“肉包馅”——没错,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知道的时候简直瞠目结舌,因为燕皮看起来真的没法跟肉联系在一起。

 

做燕皮要选用精猪瘦肉,用木锤锤成肉茸,再加入过筛番薯粉,擀成纸片薄。肉燕细品起来比想象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几个会觉得有点腻,因为实在是太香了。

这里的小吃,“有毒”!

福州人常将“扁肉燕”与去壳鸭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取“压”了“乱”就会平安之意,故称“太平燕”,“燕”与“宴”同音,又称“太平宴”

“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时鸣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长辈即席致谢后,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湾同胞和海外福州侨胞喜爱,到福州来, 必带燕皮回去馈赠亲友。

这里的小吃,“有毒”!

【光饼】

光饼因工艺到位的光饼油光发亮,脆而微咸,嚼来有淡淡回甘。征东饼、福清饼、葱肉饼等都算是光饼的“里亲外戚”。

这里的小吃,“有毒”!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部追歼倭寇至福清牛田(今龙田)。为减少炊时, 戚继光布置各营以炭火烤灸用面粉做成的两种圆饼。一种小而干燥;一种大而松软,略带甜味。两者中间均打一小孔,用绳串背于身上,便于士兵携带作为临时干粮。由于它随处可充饥,增强了队伍的机动性,为平倭立功。此后,为纪念戚公,福清及福州、闽清等地人民仿制这两种圆饼,前者叫“光饼”,后者称“征东饼”。

后有人在光饼上添上芝麻,成了“芝麻光饼”,又叫“福清饼”。福清一带每遇清明,用它作祭品。

这里的小吃,“有毒”!

福州人除了祭祀时会买整个光饼回去拜拜,一般都不会干吃,而是会夹入韭菜、鲜蛏、嫩笋、紫菜等一起食用。

这里的小吃,“有毒”!

【鼎边糊】

鼎边糊也叫锅边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浆摊在锅边,等米浆被烫成皮以后再用锅铲将其慢慢刮到汤里。汤底由各种小海鲜熬成,虾、鱿鱼、海蛎之类,烧沸以后就是一锅汤汁鲜美又黏稠的锅边糊啦。吃的时候可以配油条、虾酥或者海蛎饼,都是油炸食物,这样搭配不会腻。

这里的小吃,“有毒”!

旧时,福州南台、下渡一带百姓 三月“迎大王”(土神)时,家家户户都做锅边糊。锅边糊至今仍为福州人习见并爱食的早点。由于锅边易熟,故福州俗语叫“锅边一煮就熟”。锅边糊也流传到福州以外地区,如莆田。

 

这里的小吃,“有毒”!

锅边糊看起来很随意,有一种家常的亲切感,让小编想起了北京的疙瘩汤,都是那种有点稀溜溜,不知不觉能抱着吃一大碗的食物,作为早餐来吃真的不错。

这里的小吃,“有毒”!

【芋泥】

福州人喜甜,所以甜的点心小吃肯定少不了,而芋泥是老福州最爱的甜点之一,香甜粉糯,一小碗落肚,幸福感油然而生。传统做法是以槟榔芋煮熟捣烂加红枣、樱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猪油等辅料制成。而用闽东福鼎产的良种大槟榔芋制成的芋泥,质地细腻,堪称一绝。

这里的小吃,“有毒”!

芋泥中的上品称为“太极芋泥”和“八宝芋泥”。由于猪油蒙盖,制成后貌似冷食,实则热食。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做为甜点推出。福建东部沿海地区皆有做芋泥的习俗。其中尤以福州芋泥最为有名,是福州地区典型的甜食。

这里的小吃,“有毒”!

这芋泥与爱国英雄林则徐还有段趣事。福州民间盛传,林则徐刚刚到广州的时候,英国、法国等国的领事想要给林则徐难看,于是便请林则徐共同进餐。在前面吃了几道凉菜之后,外国人给林则徐上了一个冰激凌,林则徐那时候是第一次见到冰激凌,看到冰激凌冒着气,便以为是热食,于是便吹了吹,想要等冰激凌凉了再吃。林则徐出丑,受到洋人的耻笑。

在此之后,林则徐以回礼为由,又宴请了各国领事共同进餐,在几道菜后,林则徐上了一道闽菜“芋泥”,这道菜为甜食,不冒热气,实则极烫。几位领事看到美食后没有多想,纷纷拿起勺子,舀起来就往嘴里送,没想到各个都被烫的怪叫一生嘴角起泡,林则徐微笑,这些人却也只能暗暗吃下这个哑巴亏。

这里的小吃,“有毒”!

【捞化】

福州捞化里的“化”,指的是兴化米粉,很细,是福建莆田的传统特产,但福州人吃的也很多。

而捞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清汤化,一种是重口味一点的猪血化。以猪骨、猪血加入豆瓣酱熬汤,汤色浓而不浊,加一份米粉,滋味浓郁还管饱,是旧时贩夫走卒的最爱。老福州人出了汤池,也会叫上一碗猪血化,一解泡汤后的疲乏。

这里的小吃,“有毒”!

不过呢现在好吃的猪血化越来越少。个人感觉这真的是一种非常地方的小吃,就像北京的炒肝儿一样,非本地人不能驾驭。后来听到别人说,猪血化即便对福州人来说,也非人见人爱的类型。

这里的小吃,“有毒”!

【蛎饼】

蛎饼(福州语称“嗲饼”),福州传统风小吃。“蛎饼”扁圆形,色黄、壳酥香,味道美,是福州市民常用的早点之一,风行数百年不衰。

这里的小吃,“有毒”!

蛎饼成品皮香酥,馅鲜美,色金黄。将大米、黄豆,分别用水浸3-4小时,掺水磨成浓浆,加入精盐搅匀后待用。猪肉剁成肉馅,葱切珠状,用酱油调成馅料,牡蛎肉洗净,沥干。将特制铁勺在油里加热后,取半汤匙料浆倒入热勺内,在米浆上放肉馅、牡蛎,再盖上一汤匙米浆,放入油锅,炸至饼面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干油。刚出锅冒着热气的蛎饼,总令人垂涎欲滴。

 

这里的小吃,“有毒”!

【炖罐】

福州人爱喝汤,炖罐必不可少。炖罐的食材五花八门,海鲜、乌鸡、甲鱼、牛羊肉、排骨、鸭腿、鸽子应有尽有。炖罐一个挨一个地放在蒸笼里,现蒸现卖。炖罐跟红鲟饭搭配最佳。

这里的小吃,“有毒”!

红鲟饭底下是八宝饭,类似于漳州的咸饭,香死个人,螃蟹的咸味,红蟳膏的浓香都入到饭里,米饭才是精髓,吃一口会中毒哟!

这里的小吃,“有毒”!

【拌面扁肉】

很多外省人认识拌面和扁肉大概是因为沙县小吃的风靡,其实在福州街头也很常见。尤其是早上,拌面和扁肉的组合,简直就像南昌的拌粉和瓦罐汤一样是当地人的首选。

这里的小吃,“有毒”!

猪油和花生酱是一碗拌面的灵魂。扁肉由馄饨演化而来,但比起馄饨,皮薄而滑;肉馅要用猪后腿上最紧致的瘦肉才能保证口感不粘而爽脆。

这里的小吃,“有毒”!

【元宵】

在福州,汤圆专指甜馅的,包肉馅的称作元宵,老福州尤为钟情元宵,平日里常当作点心,街头巷尾也常见专门贩售元宵的食铺。

这里的小吃,“有毒”!

即使已经走过了很多地方

尝过无数美味

大家心里最怀念的

也许还是从小就熟悉的味道

不可复制的家乡味

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绳索

始终牵着身在异乡的我们

而福州小吃

让许多人异乡人都异口同声高呼

有毒!

这里的小吃,“有毒”!

素材来源 | 同游迹(ID:bsrw01)

编辑 | 二顺

更多精彩↓↓↓

从放牛娃到世界首富,最后的他却不得善终

这里的驴,数量多到把一个县的人都拉走了……

《西游记》里的女儿国,现实中竟然真的全是美人!

这座红砖黛瓦的摩登城市,存了太多繁华落尽的故事……

这里的小吃,“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