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破解农业企业融资难的利器

注:本文中的农业企业,应作扩大化解释,指涉农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等。

供应链金融-破解农业企业融资难的利器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长期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中小企业整体信用状况较差,没有太多固定资产用于抵押,且难找到合适的保证人;风险、成本与收益的倒挂,使银行不得不「抓大放小」。

农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尤其如此。急需资金的他们嗷嗷待哺,有时不得不选择民间高利贷。饮鸩止渴实出无奈,原因正如农村金融专家何广文教授在与笔者交流中谈到的:对有着广阔发展空间的企业而言,机会比成本重要。

主体评级欠佳,难获得信用贷款;缺少固定资产、抵押物,难获得抵押/质押贷款;也找不到合适的保证人,去做保证贷款。怎么办?

供应链融资,或许是破解难题的一把利剑。

供应链金融-破解农业企业融资难的利器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相结合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供应链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确保借贷资金基于真实交易。

供应链融资,是在贸易融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指以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真实交易为背景,以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为支持,获得金融机构授信及融资服务。

具体而言:

应收账款融资,指供应商(中小企业)把应收账款质押或转让给金融机构、保理公司以获得融资款,应收账款到期时,由买家(核心企业)付款,优先用于偿还贷款本息;

存货融资,指拟融资企业将存货交付指定机构监管并获得贷款,如未按期偿还,则由金融机构对存货进行处置变现;

预付账款融资,则是融资方(买家、中小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以支付采购款时,由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货物交由指定机构监管。此后,融资方分批次还款提货,卖方(中小企业)提供回购担保。

既然中小企业的主体评级不好,那就引入债项评级,以「主体评级+债项评级」相结合的方式做风险控制;中小企业的信用不太好,那就用核心企业的信用来做背书(如应收账款融资中,第一还款来源是核心企业;预付款融资中,核心企业负责回购);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少,那就通过盘活流动资产来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

通过「订单农业+供应链金融」,农业产业链中小微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失为多赢格局:核心企业获得了稳定的货源,且能提前锁定价格,降低收购成本;中小微企业的流动性得到支持,生产、经营活动可以持续,且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事实上,农业供应链金融领域一直不乏探索者、践行者。

早在2008年,中粮集团与龙江银行曾在黑龙江肇东市开展过试点,后被总结为“五里明模式”,即「公司+合作社+信托+银行+科技」,合作社把社员土地归集起来,统一管理、流转;中粮信托作为受托人发布信托管理计划,银行提供资金支持;中粮肇东公司与合作社签订订单,负责收购合作社生产的粮食作物,收购款优先偿付合作社贷款本息;中粮联合科研院所,对合作社的生产、种植全过程予以技术指导,以提高产出效益。

供应链金融-破解农业企业融资难的利器

后来,山东得利斯集团,亦与青岛银行展开了基于生猪产业链的融资模式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2013年互联网金融兴起后,以农发贷(诺普信投资)、希望金融(新希望六和投资)、安心de利、沐金农、赢众投等为代表的p2p平台,深耕农业供应链金融,虽然规模不一,具体模式有别,但「城市反哺农村、金融服务实业」的理念则是相通的。

农业供应链金融,已出现数点星火,再过几年,定当成燎原之势。但作为研究者,本人仍有以下几个疑问,供大家一起探讨。

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厘定。如果严格按照供应链金融的定义,目前市面上一些模式、产品并不能算在内。而若大而化之,把所有涉农生产经营的融资服务,都叫供应链金融(实际上属于产业链金融),又将让相关讨论、研究无所依凭(只要不是消费金融,都可以划归在内)。若概念不一致,则讨论无意义。

2、 典型要树,但全面推广更重要。某蚂蚁、某东金融,也在涉足供应链金融,按说以他们的资源、体量、留存数据,做好既是应有之义,也是不容辞之义。希望他们真正能做领头羊、拓荒牛(鉴于信息太少,不妄加揣测)。

3、 多些行业探讨,少些企业宣传。笔者曾参加过某小型研讨会,从几位嘉宾的主题演讲,到圆桌论坛环节,宣讲企业的多,说农村金融的不少,唯独聚焦于供应链金融的少,而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真知灼见、深刻洞察,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