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亿债券12只信托违约,机构、媒体集体发声:风险可控

多家机构认为,当前企业基本面未普遍性恶化,整体风险可控,且难以波及A股市场。

更多资讯,请下载

Wind金融终端APP

来源:Wind金融终端APP

债券、信托违约接连出现,接下来市场走势会如何?

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已出现至少19起债券违约事件,涉及规模近180亿元,同期还有至少12只信托产品出现兑付风险。

多家机构分析认为,当前企业基本面未普遍性恶化,整体风险可控,且难以波及A股市场。

昨天,

国债期货弱势盘整全线收跌

,10年期债主力合约跌0.12%,5年期债主力合约TF1809跌0.10%。银行间现券收益率攀升,10年期国开活跃券180205收益率上行1.21bp报4.4125%。

上证综指收盘小跌0.2%

报3135.08点,日线四连阴失守30日线;

深成指涨0.17%

报10465.54点,创业板指跌0.42%报1796.91点,失守1800点位。两市成交3981.53亿元,与上交易日同期持平。

盘面上看,酒类板块大涨;世界杯临近,概念股活跃;医药板块再度冲高;农业股表现不俗;次新、油化板块深度回调。

债券、信托连续违约

违约事件,近期市场倍加关注。其实,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信托市场已连续发生多起违约事件。

Wind统计显示,自2018年以来,尚不足5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发生至少19起债券违约事件,涉及发行主体11家,合计债券余额为176.04亿元。

除此前春和集团、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等“熟悉的面孔”外,

新增违约主体5家,分别为上海华信、富贵鸟、凯迪生态、神雾环保、中安消。

180亿债券12只信托违约,机构、媒体集体发声:风险可控

除了债券市场,一向被视为“刚兑”的信托市场,今年以来也爆发多起违约风险。根据Wind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至少12只信托产品出现兑付延迟或无法兑付的情况。

180亿债券12只信托违约,机构、媒体集体发声:风险可控

与此同时,债券、信托产品年内到期规模仍处高位。

债券方面,

Wind此前统计显示,2018年中低评级信用债到期量19178.74亿元,占总到期量的比例达33.81%,而2017年该比例还为28.71%。

其中,

2018年下半年,中低评级信用债到期量将达9467.18亿元

,占总到期量的比例达34.71%。

180亿债券12只信托违约,机构、媒体集体发声:风险可控

信托方面,

Wind统计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信托产品合计到期规模209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40.48%

,此外,年内还有40968亿元信托产品即将到期,同比去年增幅31.59%。

180亿债券12只信托违约,机构、媒体集体发声:风险可控

为何出现连续违约?

针对债券、信托出现的违约情况,机构普遍认为,是强监管、降杠杆、去风险等措施下带来的“阵痛”。



对于债券市场出现的“违约潮”情况,

中金公司

认为,本次“违约潮”并非事出偶然,与2016年暴露的通缩时期的企业偿债风险不同,本轮债务违约加速受去年底来融资环境收紧所驱动,尤其是

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非标资产快速回表为地方政府与民企的资金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而对于信托产品频繁出现的违约情况,国海证券认为,资管新规以及55号文对信托业的监管必然导致信托规模收缩,影子银行的拆解意味着原本依靠信托通道融资的企业融资受限,并导致企业流动性紧张,对企业信用风险和信用利差形成压力,这也是今年以来信托业违约事件快速增加的原因。

联讯证券分析,当下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融资能力更强,在融资条件偏紧的情况下,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会更强,

一些盈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可能将面临较大压力。

180亿债券12只信托违约,机构、媒体集体发声:风险可控

风险排查已升级

为应对有可能出现的违约事件,一线监管部门“动作”不断,先后发布防控风险有关政策,加强对债券发行人、中介的信息披露监管力度,为尽早发现和化解风险提供条件。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针对已经违约的债券,监管机构在研究推进各种市场化、法制化处置措施,比如

探索违约债券特殊转让交易机制,拟引入私募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接手进行债务重组。

机构已经行动起来。包括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已采取措施积极“排雷”,从承销立项到受托管理,各个环节都加强了风险防控。

债市整体风险可控

虽然今年以来出现的信用风险问题与2016年有所不同,但市场担忧情绪明显。

其实违约债券在发债总数中占比非常小。统计显示,就公司债而言,截至5月25日,沪深交易所共挂牌3766只,但

今年来两市9只债券发生违约,占比0.24%,远远低于成熟市场3%左右的信用债违约率。

中金公司认为,目前一方面发生债务违约的频率虽然有所加快但尚属个案,在整体市场中占比极低;另一方面相比上次债券违约频发的2016年,本轮债券违约密集发生的背景是货币政策维持紧平衡与资管新规下非标回表给部分企业资金链带来一定压力,

而非企业基本面普遍性的恶化。

虽然整体风险可控,不过申万宏源固收研报建议投资者尽早做好排雷工作。

联讯证券也分析,

债务违约受伤较大的板块是大周期板块,包括采掘、钢铁、房地产、有色金属等,这些行业的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对债务融资的压力相对敏感一些。

对股市实质影响有限

中金公司在上述报告中指出,当前信用违约对于股市实质影响有限。

海通策略研报同样表示,信用违约率很低,出现系统性风险概率不大。

该机构认为:



1.2011年、16年信用风险暴露背景是宏观经济增长下滑、企业盈利恶化,这次信用违约主因是融资渠道收紧,违约主体向民企、上市公司倾斜。

2.目前信用违约率很低,稳中求进、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政策基调下,信用风险全面扩散概率不大,对股市影响更偏情绪面。

3.

短期事件因素扰动市场,中期市场盈利和估值匹配度仍较好,

4月以来外资加速流入,配置偏内需的消费及转型方向的科技和医药。

安信策略认为从当前违约情况看,其对市场的风险偏好冲击可控。

其最新报告指出:

今年以来的企业债违约虽有抬头,从结构上,其主要具有三个特点:1)资金募集规模较小,对流动性冲击有限;2)初始评级不高,市场对其违约风险有一定预期;3)私募债占比较高,其主要面对承受风险能力更强的合格投资者。

由于近期超短融等短期债券发行规模锐减,下半年债务偿还高峰或将出现在9月(3603亿元)。

而从行业层面来看,

交运(470亿)、公用事业(396亿)、建筑(288亿)、采掘(202亿)、房地产(189亿)等行业到期债务规模较大,仍需保持关注。



广发策略认为,部分信用违约不改市场中期逻辑。



近期的经济和财务数据持续验证基本面不差、市场风格也更趋均衡化。

但A股整体依然偏弱,风险偏好受到抑制,继地缘政治风险之后,部分信用风险成为制约市场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

资管新规对于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仍将持续,但是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更多显现的依然是机会。

在流动性稳健中性并且融资环境愈加规范的背景下,现金流表现优异的上市公司将受到市场偏好。



蓝筹板块在经历了较大调整后有望在MSCI的催化剂下展开相应的修复行情。

三大报: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针对年内违约量有所攀升的情况,主流金融媒体也纷纷发文,表示风险可控。

中国证券报发文称,信用债市场总体风险可控



证券时报表示,

从长远来看,少量违约对建立市场化的定价估值体系、完善市场风险分散分担机制、促进债券市场成熟都有积极意义。

上海证券报也

指出,目前发生的民营企业信用债违约现象,是在整体流动性紧平衡的大环境下导致个别企业的风险暴露,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180亿债券12只信托违约,机构、媒体集体发声: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