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出4000亿!保健品,中老年养生路上最大的坑……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一年卖出4000亿!保健品,中老年养生路上最大的坑……》。来源是。
一年卖出4000亿!保健品,中老年养生路上最大的坑……。保健|养生|保健品|卖出|中老年|胡肇衡|徐华锋---
养生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我国保健品市场愈发火爆。
年轻人焦虑赚钱,容易被传销骗;老人焦虑健康,就容易被保健品骗。一些患者盲信保健品宣传的“奇效”,拒服药物,使病情恶化,医生束手无策。
保健|养生|保健品|卖出|中老年|胡肇衡|徐华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图/电影《路边野餐》
在“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保健品投诉量位居榜首。然而,这些负面信息似乎并没影响国人的消费热情。
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告诉《生命时报》采访人员,2017年,我国保健品销售额达到4000亿元,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我国每年人均保健品消费仅为24美元,是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的1/5、1/7和1/8,可见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受访专家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 徐华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胡肇衡
武警总医院主任营养师 刘庆春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5种保健功效最不靠谱
保健品,严格意义上是指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从功效上看,可分为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缓解体力疲劳、增加骨密度、减肥、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脂等。
保健|养生|保健品|卖出|中老年|胡肇衡|徐华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早在2012年,国家就公布了企业可宣称的27个保健品功能,比如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等,并规定不得擅自引申,比如辅助改善记忆不能引申为“补脑”。
为此专家总结出最不可信的5个保健功能:
1
抗不了癌
美国癌症研究所曾提醒公众,不要对保健品抗癌有过多期待。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尤长宣告诉《生命时报》采访人员,保健品没经过大型临床试验,不能说有抗癌作用。
国家规定的27个保健功能中,没有“癌”和“肿瘤”,可见官方态度。癌症患者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防癌要从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和乐观心态做起,靠吃保健品防癌、抗癌实在不靠谱。
2
治不了慢性病
以鱼油为代表的保健品常宣称能促进心脑血管健康,但英国研究表明,鱼油对心脑血管疾病并无益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告诉《生命时报》采访人员,如果哪种保健品对心血管疾病有治疗作用,早就列入医药用品了。有些人吃过后之所以觉得有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作用。
27个保健功能中,针对慢性病的说法都带有“辅助”二字,比如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如用保健品替代药物治疗,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3
调节不了身体酸碱度
有种说法称,酸性体质易得癌,于是号称“能调节身体酸碱度”的保健品便热销起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胡肇衡告诉《生命时报》采访人员,“酸碱体质”是伪科学,正常人体的血液和细胞组织液有内在的酸碱缓冲系统,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改变,自身酸碱度永远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需要调节,保健品也调节不了。
4
净化不了血液
有保健品打着“排毒” “清除血液垃圾”的旗号。胡肇衡表示,血液内蓄积的有害物一般需要经过肝脏解毒,并经肾脏过滤,以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肝、肾功能出现严重障碍,需反复使用血液透析净化仪治疗,一般药物治疗都力所不及,通过吃保健品更无能为力。
5
增不了高
27个保健功能里有“改善生长发育”的说法,但不能引申为“增高”。
胡肇衡表示,生长发育需要营养和生长激素的刺激,但生长激素目前尚无口服制剂。有些增高保健品如含有性激素,有引起性早熟的可能,反而加速骨骺闭合,影响长高。
4种字眼的保健品须警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确指出,正规的保健品确实有调理身体机能的作用,但不能用于治病。
保健|养生|保健品|卖出|中老年|胡肇衡|徐华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因此,看到保健品上面有这些字眼,你就需要警惕了,这些保健品中可能添加了廉价、副作用多,甚至可能已被淘汰的药物成分。
1
“迅速起效”
即使是药品,也不是都能迅速达到治疗效果。如果服用后效果显著,可能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了药品成分。
反面教材:某些壮阳保健品
宣称能壮阳的保健品,有些会添加治疗勃起障碍的西药西地那非(伟哥)。这些保健品大都宣称纯中药,无毒副作用,会对患者造成很大误导。
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服用了硝酸甘油,再服用这样的保健品,可使血压急剧降低,甚至带来生命危险。
2
“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
很多慢性病在医学界至今尚未完全攻克,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根本不可能通过保健品治愈。
反面教材:某些降糖保健品
有些商家宣称糖尿病患者不用终身服药,吃保健品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保健品若迅速明显降糖,很可能是添加了降糖西药,所以糖友服用后会发现它确实“有效”。长期服用会严重破坏胰岛功能,且极易引起低血糖,对老年人尤其危险。
3
“纯天然成分”
很多商家将“纯天然”当做重点宣传的卖点,但大家应注意,“纯天然”并不意味着无毒和有效。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提醒,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纯天然成分”保健品可能隐藏处方药,长期服用很可能造成肝肾损伤。
反面教材:某些减肥保健品
“中药减肥,无任何毒副作用”是减肥保健食品中常用的宣传语。
其实,为保证减肥效果,有些商家会在宣称“中药减肥”的产品中非法添加西药,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腹泻、厌食症甚至心肾系统的疾病。
4
“治疗多种疾病”
各种疾病的机理不同,对应的药物也有区别。一种药品如果对应很多种疾病,往往意味着它的特异性不强,作用温和,也就是效果不显著。
保健品在这方面也类似,且只能起到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
3个方法绕开保健品“陷阱”
为避免落入违法保健食品的“陷阱”,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不要轻易听信推销员的“忽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加以辨别:
看批号
看批准文号,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官网查询该批号,核对产品真假。
查机构
号称有某权威机构认证,消费者可以上网搜索是否存在这个相关机构。
国家规定,医药广告不能假借国家机关名义,也不能利用医生或患者的形象做证明。
警惕虚假宣传
保健品是健字号和食字号的产品,不能宣传疗效和适应症,否则就是虚假宣传。
用“百分百根治”、“绝不复发”等绝对化的语言夸大宣传的,要谨慎。
某某院士强烈推荐,一定是虚假广告,因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明令禁止院士代言产品。
温馨提示
“病友”之间交流的保健品信息不可信,因为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买保健品最好听听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此外,购买和服用保健品,要注意这几件事。
认清保健品包装上的蓝色草帽标志。
仔细阅读保健品标签说明书。注意用法及用量、保质期等信息。
选择正规销售渠道购买保健品,不听信小广告。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用来治疗疾病,以免延误病情。
一旦服用保健品后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用并就诊。
- 夫妻两凌晨三点起床踹面,一年卖出烧饼7万多个,带的徒弟更厉害
- 沉寂一年多 长丰地产今年或将在昆明启动新项目
- 西部证券一年半内7次被罚:业绩缩水或成定局 降级风险大增
- 85后寿司姐开店一年红红火火,秘诀是什么?
- 又是一年高考时 俱乐部球员齐送祝福 球迷给帕托和拉维奇的回复实
- 这个地方“帝王蟹”泛滥成灾,一年只工作5天,捕捞就能挣10万!
- 一年房价涨70%,这座城市你还买得到房吗?
- 当年和你一起毕业的大学同学,现在都怎么样了?
- 一年抢地11宗!这位佛山“拿地王”,一日两盘亮相
- 六安房价一年上涨近千元!热门片区竟出现抢房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