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全国政协委员发出\"心声\":胸痛中心全域覆盖分级诊疗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4位全国政协委员发出\"心声\":胸痛中心全域覆盖分级诊疗》。来源是新民网。

4位全国政协委员发出\"心声\":胸痛中心全域覆盖分级诊疗。胸痛中心|分级诊疗|全域|心血管疾病|全国政协委员|心声---


新民晚报北京今日电 (特派采访人员 江跃中 方翔)《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全国心血管病患者约有2.9亿人。当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已占居民疾病死亡人数的40%以上,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对此,在京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4位来自心血管医疗界的全国政协委员,用各自的提案发出两会"心声"。

胸痛中心|分级诊疗|全域|心血管疾病|全国政协委员|心声---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4位全国政协委员发出\"心声\":胸痛中心全域覆盖分级诊疗

图说:葛均波委员(中)与其他委员一起交流提案。特派采访人员 张龙 摄

支招一:完善防治体系

提案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 葛均波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及国家CDC共同制定了心血管健康指数,充分反映全国及地区人群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心血管病流行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水平。

建议从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深度开展心血管健康指数的深化,定期更新和公布指数,将其列为各地卫计委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的衡量指标,定期进行评估并公布结果;以心血管健康指数为抓手,完善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和顶层设计,推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可选择若干省市,结合国家卫计委的慢病管理和控制示范区作为试点,用心血管健康指数推动省市级的心血管防治;推动临床医疗机构和慢病防治机构之间的通力合作,把预防和治疗紧密结合,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完善建设。

支招二:加强"三全模式"建设

提案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 霍勇

胸痛中心是一种区域协同救治的服务模式,是急诊急救体系建设的重要形式,通过多学科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危险评估、诊断以及规范的治疗,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目前,共有406家胸痛中心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的认证。

"三全模式"是现有胸痛中心建设理念的扩展和提升,包括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要加强"三全模式"建设,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持续推动医疗机构建设胸痛中心,实现全域覆盖的模式,合理优化医疗资源,建立基层筛查、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发布心血管危急重症全程管理标准,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推动各级胸痛中心全程管理患者、分级诊疗的落地;加大急性胸痛的公益宣传,普及胸痛急救知识,提高全民自救和他救意识,全员参与胸痛中心建设。

支招三: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提案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 张澍

中国有6000家以上具备硬件设施的县级医疗机构,但在心血管领域,能够做先进治疗的只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如介入治疗--支架、导管消融术等,在6000家医院中,大概只有1000家能做。

为了能使县级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技术,让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首先,要让专科联盟下沉到基层中,给基层医疗机构带去先进的技术;其次,鼓励医生集团为基层、边远地区提供医疗服务;第三,完善继续教育培训方式;第四,精准扶贫要改进。目前是政策性任务,要考虑如何升级为符合市场经济的、有效的帮扶。对需要帮扶的地区进行实实在在的培训,通过培训当地医务人员,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伍。

支招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提案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 杨杰孚

我国目前医疗服务能力存在质量不高、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等问题,随着基层医疗机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首诊、分级治疗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基础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不断增加,基层民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此,应充分发挥医联体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要鼓励医生去基层医院工作,适当提高其收入待遇;提高基层硬件水平,大医院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可以把部分设备无偿捐助给基层医院;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尤其是对边远地区,要教给患者基本知识;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如果病人情况特殊,病情发生变化,可以从基层医院回到大医院治疗,大医院简化相关手续,优先安排就诊或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