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养老金实质性入市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比养老金实质性入市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点击上面蓝字

“郭施亮”

轻松关注  公众号 guoshiliangbo

比养老金实质性入市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近年来,随着部分省区市陆续签署了委托投资合同,地方养老金投资运营的步伐也显著加快。实际上,从养老金的投资运营筹备,到养老金的实质性入市,整体推进进程仍然符合市场的预期,但对于关乎全民财富命运的资金,养老金在入市等问题上,反而会更显谨慎与周全,而养老金入市进程的稳步推进,实际上也是必然的举动。



 

事实上,对于多省区市的逾四千亿元的委托投资合同资金,目前正加快步入实质性推进的阶段。根据数据显示,从目前逾四千亿元的委托投资合同资金来看,已有超过

2800

亿元的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从以往逾百亿的资金到账,到如今千亿级别的资金到账规模,也足以体现出地方养老金的入市步伐加快,且逐渐对市场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力。



 

但是,对于养老金而言,其关键之处,还是在于安全性以及分散性的原则。其中,从养老金的投资范围来看,涉及的种类包括了银行存款、国债、养老金产品、重大项目、企业改制等项目,而且还涉及股票、混合基金等品种,而分散性的资产配置,实质上更利于提升养老金投资运营的安全性。



 

除此以外,养老金仍会设置风险准备金制度等配套举措,力图确保养老金的安全运营。由此可见,从投资品种的安全性、分散性以及风险准备金制度等安排来分析,实际上已为养老金投资运营乃至投资入市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养老金入市,如今已经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考虑到养老金的特殊情况,其真正入市的规模可能并不如市场预期那样乐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养老金真正入市的规模会显得相对有限,而如今委托投资合同的过半数资金已经完成了到账投资的任务,但受限于分散性、安全性等原则,料千亿级别的养老金入市,中短期心理层面影响会高于实际影响。



 

养老金提升投资运营的能力,利于减缓养老金缺口压力的问题,同时也为长期投资利率不高的养老金打开了潜在的投资回报预期。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养老金入市更多还是来自于部分新增流动性的涌入,而少量新增资金对市场产生的影响仍显有限,而比养老金实质性入市更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提振市场的投资信心,逐渐提升市场持续有效的赚钱效应,提升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的安全感。



 

提升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的安全感,看似轻松,实际上却充满了不少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近年来以国家队资金作为代表的大资金大机构崛起,并有逐渐占据市场话语权的趋势。然而,在实际情况下,证金等机构却频繁采取精准持股

4.99%

的策略,间接规避了

5%

的举牌红线约束。至于其余大资金大机构,则其会否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等因素获得更具优势的利润最大化,则直接影响到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回顾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国股市基本上以散户作为主导,但在实际情况下,部分大资金大机构的投机性更甚于普通散户。由此一来,却或多或少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以及投机性,市场成为了大资金大机构占据赚钱优势的市场,而普通投资者的安全感却并不高。



 

再者,自中国股市成立以来,三公交易环境以及信息披露对称性问题一直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致命伤。很显然,如果缺乏了三公交易的环境以及相对对称的信披制度,那么市场很难成为一个成熟健康的市场。与此同时,三公交易环境以及相对对称的信披制度,同样也是投资者保护的根本基础。



 

此外,中国股市长期以来重融资的特征,而融资功能与回报功能的失衡发展,往往加剧了市场的抽血压力,降低了市场的整体投资吸引力。近年来,虽然有再融资新政、减持新规升级版给予配套,但一周一批次的

IPO

常态化发行,无疑难以掩盖中国股市过于重融资的特征。在实际情况下,虽然以养老金为主导的新增流动性加快入场,但提升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的安全感却显得更为关键。



近年来,投资者保护提及频率较高,但在缺乏三公交易环境以及相对对称的信披制度基础上,投资者保护很难获得实质性的成果。至于股市的投融资功能,虽然融资功能属于重要功能,但缺乏了持续有效的投资功能,那么市场就不是一个完整健全的股票市场,而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的投资者,若不能享受到资本市场崛起壮大的发展成果,只沦为部分大股东、大机构捞钱的渠道,那么长期下去,市场的投资信心还是会持续降低,甚至挫伤市场的融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