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行囊:怕饭馆没开门 把抓饭装进女儿的行囊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妈妈的行囊:怕饭馆没开门 把抓饭装进女儿的行囊》。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妈妈的行囊





妈妈怕成都饭馆没开门 把抓饭装进女儿的行囊





瑞雪兆丰年。在南方待久了,家乡的一场降雪,对于陈希(化名)而言,都像临行前的送别。2月21日,正月初六,结束了7天的春节假期,在成都工作的陈希再次踏上归程。从大学开始算起,这已经是她离家的第十个年头了。虽然这些年来,假期的时间一年比一年短,但是她的行囊却一年比一年满。





回家时,行囊里满满装着的是过去一年的收获和对父母的思念。返程时,行囊里满满装着的是记忆里的家乡味和家人的期许。这一清空一装满,像一种仪式般,寓意着新的一年正式启程。





牛肉干、馕、巴旦木、葡萄干、各种口味的酸奶和牛奶……陈希从2008年开始离开家乡乌鲁木齐到成都上大学,后来辗转北京、厦门,去年5月返回成都工作,算起来,春节后离家的行囊她已经收拾了10次。包括干果、各种口味的酸奶和牛奶等,都是她返程行囊里的必备品。





“家乡这两年的变化太大了,连我带的这些特产也是。就比如这个馕,以前品种很单一,许多外地的朋友都吃不惯。”陈希说,去年回家时她惊喜地发现,烤馕已经有了葡萄干馕、玫瑰花酱馕、核桃馕、辣椒酱馕,大大小小十多个品种。当她再次带给外地的朋友时,收获了一片好评,“朋友都说和想象的有点不一样。”





冰淇淋味、青柠味……陈希一边把酸奶装进行囊,一边数着有多少种不同的口味,“我妈提前给我买了9种不同味道的酸奶,还有巧克力牛奶”。陈希说,离家在外时,最想念的家乡味道就是各种口味的酸奶和牛奶。“以前我在家里的时候,都是把这些当水喝,外面的都没有家里的好喝”。





今年也是陈希毕业后春节假期返程最早的一次,她的妈妈一直担心,成都的饭馆是不是还没开门营业。在念叨了两三天后,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做点抓饭你带上吧,回去要是饭馆还没开门,你自己热一下就能吃,还能带给你同事们尝一尝。”





临行前一天下午,陈希的妈妈就把羊排提前解冻,把胡萝卜、黄萝卜、葡萄干洗好,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做好了满满一锅抓饭,分别装在大小三个饭盒里,又用塑料袋一层层包好。“太多了!这些应该足够饭馆一个星期不开门了。”这边陈希嫌多,那边妈妈还嫌不够,“这还有羊排给你带上吧,可以炖汤。”说着又把家里各式各样的羊肉都包成一包包的,塞进了她的行囊。





陈希说,她每次离开家返程时都要超重,除了托运的20公斤之外,手上大包小包加起来也将近10公斤。“现在离家的时间越来越多,也慢慢能够理解妈妈。只有我的行囊满满当当,她才能放心我回去以后不会饿肚子。谢谢妈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于婷摄影报道





“泡菜坛里有红豆腐和豆瓣,我给你多装个(点)。”





“不拿,懒得拿哦……”





“要拿,你在东北吃不到四川的泡菜。”





“那就拿嘛,莫装多了。”





儿行千里远赴东北





母亲把家的味道塞满后备箱





2月19日晚上,农历大年初四,四川巴中一乡村,夜深人静。一农家小楼内,年逾七旬的刘婆婆和周爷爷,正在给远赴东北的儿子周勇打点行囊。





不到20岁时,周勇便离开村子,跟随长辈前往沈阳打工,一待便是二十多年。





今年48岁的他,已在沈阳定居,春节走完亲戚,决定初五早上开车从巴中老家返回沈阳。





得知儿子、儿媳和孙女即将返回沈阳,二老十分不舍,尤其是73岁的刘婆婆。





“丽娃子(小女儿名字)初十要开学,初六前高速免费,还能省下一千多元过路费。”周勇说。





听儿子说罢,刘婆婆招呼周爷爷,二老钻进厨房,给儿子准备行囊。





家里的腊肉和香肠,挂在厨房灶台的上方,身材矮小的刘婆婆搬来一根长凳,小心翼翼站上去,把香肠和腊肉取下来。





她还找来塑料袋,从家中泡菜坛子里舀出今年刚做的腌制豆腐,还有去年做的豆瓣酱。





“柑橘要装一口袋,路上解渴。”





“瓜子和花生带一点,孙女路上嗑瓜子。”





二老恨不得把家里的一切都装进儿子的汽车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





从四川巴中到辽宁沈阳,大约有2200公里路程,小小的后备箱,沉甸甸的,装满了老人对儿子的爱。





二老育有一对儿女,儿子在沈阳,女儿在海南,一南一北,距离老家都超过两千公里,每年春节,二老都要给儿女打点好行囊。





初五早上,刘婆婆从小带大的孙子,也在同一天赶车回成都上班,“孙娃子(孙子),赶紧耍个女朋友结婚哦,我抱个重孙……”





这栋两层的小楼,春节热闹了一周,随着儿孙们的离去,只剩下两位老人,又归于沉寂。





刘婆婆和周爷爷,不是个案。在四川巴中,每年节后,有数十万青壮年离开家乡,前往东北、江浙和珠三角务工谋生,一年一次迁徙。





或许,正是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才成就了春节的特殊意义。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