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蔚州大鼓:从坚守民间艺术到复兴传统民俗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新春走基层】蔚州大鼓:从坚守民间艺术到复兴传统民俗》,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长城网张家口2月22日讯(记者张世豪)记者最近几次到蔚县采访,总能看到蔚州大鼓的表演,心中被这些民俗传承人的坚守所打动。





第一次见到蔚州大鼓表演是在蔚州署,几位大鼓书的民间艺人在表演,周围人来人往,但很少有人驻足聆听,可他们依然很投入地唱着、弹着,丝毫不因缺少观众而对表演打折扣。由于弹唱用的是方言,外地人很难听懂,但表演者的态度却深深打动了记者。





据蔚州大鼓书第四代传承人、张家口市曲艺家协会蔚县分会主席赵斌介绍,这两年在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下,蔚州大鼓书有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在2017年的首届张家口市旅发大会上,还是在蔚县本地的各项活动中,蔚州大鼓书都进行了很多展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接受大鼓书,大家也开始认可这项民间艺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蔚州大鼓的传人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这样介绍:蔚州大鼓,又叫蔚县大鼓书,由河间西河大鼓发展演变而来。蔚州大鼓的创立人是蔚县常宁乡西店村的张永怀,他喜欢听大鼓书,经过刻苦钻研,并结合蔚县方言、蔚县秧歌、蔚县莲花落、二人台等艺术形式的优点,借鉴西河大鼓的演唱技巧,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蔚县本土特色的表演风格,由此创立了蔚州大鼓。





创立者





如今传承者们都将张永怀当做祖师。





1912年出生的张永怀是蔚县常宁乡西店村人。童年时期,张永怀读过三年私塾,却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七八岁时,张永怀在本村社火班踩高跷,并学会了二人台表演;十二岁时,张永怀能用二胡演奏多个民间小曲。





1927年,为了谋生,张永怀与同伴到北平(今北京)学织地毯技艺。地毯厂离天桥不远,闲暇之余,张永怀经常去天桥听书。在众多曲艺表演种类中,张永怀对西河大鼓百听不厌,几个月后萌生了学习鼓书的念头。再后来,他干脆辞工,利用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和向人借的钱,购买了三弦、大鼓和铜板等,开始在街头巷尾“表演”。





张永怀没有正式拜师,也无门无派,由于经常去书场园子里听书,被同伴们戏称为“二进园子”,张永怀就把“二进园”定为艺名。经过自学和锻炼,张永怀的鼓书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先是在众人的帮助下,“打地摊”说书,后被邀请坐场说书,从而有了收入;逐渐名声大噪,声闻京华。这在1928年至1930年。





后来,张永怀回到家乡,走村串乡,为父老乡亲们送上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广受欢迎。张永怀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生活经验丰富,又善于观察生活,再加上他的天赋,模仿风声雨声、鸡叫狗叫战马嘶鸣、孩童妇孺啼哭欢笑声,无不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千年蔚州,代郡风云。张永怀又将这里的历史、文化、民俗等融合到表演中。生于斯长于斯,张永怀表演起来得心应手,恰如其分,如同明摆在观众面前一样,让人欲罢不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由于在表演中融入了本地曲艺艺术和本地文化特色,张永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广受张家口本地群众欢迎。当时,只要一提“二进园”在说书,人们就是多走上几里地,甚至多走十几里也要观看。





有人回忆,冯玉祥将军驻守张家口时,曾邀请张永怀演出。张永怀问:冯将军爱听什么段子?副官说:忠勇报国,战场杀敌。演出头一天晚上,张永怀请人将《岳飞传》中岳母刺字的章节念了两遍。第二天,张永怀为冯玉祥和将士们演出,在场的所有人都被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感动哭了。为感谢张永怀的精彩说书,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将军特赠两根金条。





后人谈及张永怀创立蔚州大鼓时,总会提到这与他的痴迷和敬业分不开。





在说书过程中,张永怀对自己学马的鸣叫,总是不满意。一次,张永怀听一位前辈说书,觉得人家的战马鸣叫十分到位。为了学习,他把家里仅有的两间房子和几亩薄田都卖了,当做学费,请前辈传授。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他如愿以偿学到了这方面的技巧,并在演出中运用自如,很受到听众称赞。此后,很短时间内,张永怀又用演出赚来的钱把自己卖了的房子和地赎了回来。





为了更好地演出,创立者能背过数十部大书、上百部小书。说书用的线装书占据家中放衣服的柜子多半的空间。





传承人





张永怀技艺过人,想学蔚州大鼓者甚多。不论年龄大小,不论文化深浅,张永怀收徒唯一的标准就是:品行必须端正,无不良行为。





张永怀将蔚州鼓书传给了很多人,但是由于体格、天赋、嗓音、文化等局限,最终出色者不多。1980年代后,随着说书市场萎缩和老艺人凋零,多数传承人的手艺并未得到继承。





张永怀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传承人,他就是1936年出生的崇正计。崇正计是蔚县桃花镇鸦涧村人,12岁时到张家口北市场西河大鼓艺人柴福源的书馆做学徒,后来柴福源年岁渐大,带徒不便,就推荐他回蔚县跟随张永怀学习鼓书。张永怀以师兄身份带徒,传道授业,直至崇正计能独立演出。





儿女幼年时,崇正计并未刻意教授蔚州鼓书;崇桂梅、崇银从小看父亲表演,耳濡目染,渐渐也就会了。女儿崇桂梅在10岁左右就暗地自学,并掌握了三弦的指法和弹奏,后经父亲指导,三弦演奏水平大大提;十四五岁开始,曾多次跟随父亲外出表演大鼓书。1965年出生的崇银只有初中文化,是崇正计的长子,他自幼自学表演说书。少年时,就曾在学校为同学表演大鼓书;后来也曾跟随父亲演出;成年后,与师兄苏锦合搭档,到各乡镇去说书。





崇正计曾和女儿一块演出,一场演出要连续两三小时,常常是说一场书整个人就虚脱了。崇正计往往提前准备一壶酒,在说书的间隙猛灌几口酒,让精神保持兴奋状态。张永怀和崇正计的声音都很洪亮,当时没有音响等设备,他们在台上说书,百米之外也能清楚听到。





1955年出生的苏锦合也只有初中文化,是蔚县南留庄镇白后堡村人。少年时期,苏锦合酷爱读武侠小说,后来迷上了大鼓书。但凡听说来了说书的,常常翻山越岭去听讲,并自学了三弦和大鼓书。成年后,在哥哥的牵线下,又拜崇正计为师,正式学艺。改革开放后,苏锦合先后与师弟崇银搭档,与和平搭档,与张永怀的其他徒弟搭档,说书多年。





2016年,在蔚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蔚州大鼓的传承人开始复兴这一民间艺术。





复兴传统民俗





创立者和传承者开创的蔚州大鼓书兴盛时可谓万人空巷。





1938年,张永怀再度进京演出,在天桥书馆说了三个月,引起了北京曲艺界的关注。同年,他又被天津曲艺馆请去,说书两个月,备受听众欢迎。后来,张永怀曾在下花园演出,煤矿工人争相观看,一度造成了“煤矿工人罢工”现象,刚演了四天,便被煤矿上撵走了。





建国初期,崇正计和同伴到村子里说书,当时人们家里还比较穷,有钱给钱,有粮给粮,一个五六百人的村子可以让崇正计他们演出很长时间。崇正计和女儿崇桂梅曾到煤矿说书,最多一天能挣五元钱,而且管吃管住;而当时在生产队,一个月好好干才挣两三元钱。





从198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群众可以接触到的艺术表演形式越来越多,蔚州大鼓的受众市场逐渐缩小,加上老一辈艺人逐渐凋零,说书人都有了其他工作,蔚州大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民间艺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蔚州大鼓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使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从2016年年初开始,老艺人苏锦合、崇银、崇桂梅进行集中排练,恢复演出。蔚州大鼓还设立“心蔚传奇鼓书曲艺”微信公众号,搜集和发布蔚州大鼓的各种资料,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民间艺术。





此外,他们组建了蔚县心蔚传奇鼓书曲艺有限公司,进行商业演出和对外宣传;在蔚县有关部门支持下,还定期到蔚县有关景点演出,参与市县各项活动。





年轻的血液不断注入这项传统的艺术。老艺人特别重视培养年轻鼓书艺人,特别是培养“90后”和具有大学学历的后续人才。目前,第五代传承人已全部为“90后”,其中有四人为大学生,多人在高校学习音乐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