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方生活几年后,我也不再看春晚了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到南方生活几年后,我也不再看春晚了》。来源是山川网。

到南方生活几年后,我也不再看春晚了。南方|生活|收视率|小川|区间|春晚---


南方|生活|收视率|小川|区间|春晚---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到南方生活几年后,我也不再看春晚了

山川网:今年除夕夜那天,小川人正好在广东旅行,所以基本上再一次错过了春晚。所以后来小川突然回忆了一下,自己差不多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关注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了,这一时间正好和小川南下工作生活的时间点相契合。

不过开篇先表明一个态度,我始终都没有认为是春晚越办越差导致收视率越来越低。事实上,春晚一直都在与时俱进,不断引入对应阶段最新的一些与观众互动的因素。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看春晚了,其实背后的时代原因更为重要。

对于一个有过活动策划岗位经验的人来说,亲身尝试过你就会明白,策划执行一个十人的活动,这十个人都会众说纷纭,更何况春晚是给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看的,其众口难调程度,毋庸置疑是世界第一。所以可以不看,但年年重复不喜欢又逼着自己看,然后再上网骂街这套路。多半不是春晚的毛病,而是这个人有毛病。

南方|生活|收视率|小川|区间|春晚---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到南方生活几年后,我也不再看春晚了

但是不喜欢看春晚,或者说不爱看春晚这件事,真的只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吗?中国如此之大,各区域对待春外的态度,又有怎么样的差异呢?正巧,小川借着一份2017年春晚各省的收视率地图,来和大家聊上一聊。

如上图所示,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收视率区间,可谓是由北到南,泾渭分明。

>80%区间:辽宁、吉林、黑龙江

60~80%区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

40%~60%区间:河南、新疆

20%~40%区间:安徽

10%~20%区间: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青海、西藏

<10%区间:广东、广西、海南

南方|生活|收视率|小川|区间|春晚---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到南方生活几年后,我也不再看春晚了

一、先来说说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这个<10%的收视率,其实基本也就意味着没人看。即使在现在的春晚收视率较高的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收看春晚的人群还是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他们差不多是伴随着春晚长大的一群人,春晚对于他们而言意义格外不同,年轻人也已经渐渐对于春晚失去了兴趣。而在两广区域,对于春晚其实历来都没有观看的传统。这个位数的收视率,恐怕当中不少还有北人南迁,或是外地游客到此旅游等因素,最终拉动了一定的收视率。

那么广东人春节不看春晚,看什么呢?就拿小川这次的广东过节经历来说,逛花市、逛花街、看灯展、外出旅游是广东地区非常普遍的过节方式。粤语说“唔行花街唔算过年”,就是说不逛花市不算过年。赏花过年方式最早起于广州,后来这个习俗逐步推及辐射到其他县市,成为广东人过春节的习俗。这个习俗显然不适合在广东以北的省市开展,因为气候的巨大差异。以今年春节为例,广东地区平均温度在15~25℃之间,出门只需要穿单衣即可,街上各式花卉自然可以在这样的温度下争奇斗艳。人们也愿意外出赏花观灯。而同期华北及东北地区正处于一年中相对较冷的时间段,不宜开展室外活动,其实极大地限制了华北及东北地区的过节形式。也就是说,影响南北地区春晚收视率的第一大因素,是气候。

南方|生活|收视率|小川|区间|春晚---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到南方生活几年后,我也不再看春晚了

二、小川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对于中国各类传统曲艺的欣赏习惯。比如相声,比如评书,比如一些地方戏曲。我们就以相声为例,相声从业者自己心里都十分有数,长江南北一大关,过了长江喜欢听相声的人数大为缩水。关于这个问题,小川之前也问过南方各省的一些朋友,大家普遍的态度是,听不懂,没意思。不光是针对华北京津地段衍生的相声,针对东北地区盛行的小品,多数长江流域以南的朋友同样没有太大的兴趣。同样的包袱,在北方眼里是包袱,到了南方人眼里就变成了尬聊。关于这点,其实无论春晚还是直播,道理都是相同的。

这就要说到南北方在风俗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了,首先无论小品还是相声,它和歌舞、魔术、杂技之类项目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它是语言类项目。而在中国只要一涉及语言,那基本就算是巨大的代沟难题了。大家可以看上图的这份中国方言地图,再结合上文中的春晚收视率地图,基本就会发现春晚的高收视率地区,基本都处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官话地区(普通话的主要流行区域)。而越往南走,方言的独特性越高,对于官话类型的语言类节目接受程度就会越低。春晚最巅峰时期,是伴随着东北小品一起走过辉煌的。而不少的南方人,对于东北的幽默方式,是不太能够适应和接受的。

南方|生活|收视率|小川|区间|春晚---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到南方生活几年后,我也不再看春晚了

三、话说回来,我们得想一想,为什么老辈人,对于春晚会有格外不同的情结呢?其实说来说去,有一个因素还是绕不过,因为曾经中国的经济条件实在是太穷了。第一届春晚诞生于1983年,改革开放后的第5个年头。那一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呢?5962.7亿元,而2017年的中国经济总量是827122亿元,是前者的138倍还多。1983年中国全年的经济总量,只是目前中国一座强三线城市的经济水平。

对于不少的中老年人群来说,他们对于春节的最大印象就是:一年到头,年三十儿那天的饭是最好的。而电视节目这种事情,也不过是因为最近十年间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能够看到的各式娱乐内容越来越多了而已。但是时间退回到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谁家里有台电视,实话实说那都是富裕的象征了。频道有限,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不仅央视有春晚,但凡经济实力还可以的地方卫视,基本上是人手搞一台春晚节目,令人目不暇接。所以我们对于春晚的吐槽,某种程度上和我们对于广场舞的吐槽是十分相似的。在年轻人当下看来无比土和LOW的过节形式,其实正是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间迅速发展,导致国人物质生活改善和精神生活发展节奏明显存在失衡留下的结果。

南方|生活|收视率|小川|区间|春晚---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到南方生活几年后,我也不再看春晚了

越来越多人可以选择过年不回老家,除夕不看春晚,其实是社会进步的有力表现。我们需要更多更丰富的价值观,从而使得我们的文化和文明如同经济一般再次崛起,终而向整个世界输出,影响整个时代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