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儿时过年的馒头香

过年:儿时过年的馒头香

过年:儿时过年的馒头香



春节又到了。近来,每当吃饭时,手拿馒头送往嘴边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从前,想起我儿时过年的情景,也想起母亲蒸得大白馒头的香味道。

 

我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农村生活非常拮据,一年到头很难吃上纯白面做得馒头。所以,那时我就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白白的馒头。印象中,一进腊月,天天追着奶奶,一幅很着急的样子,“奶奶!怎么年还不到呀?”

 

过年:儿时过年的馒头香



年,终于在我们这些小孩子们的千呼万唤、望眼欲穿中来了!我老家农村有个习俗,过年时家家都得蒸馒头、蒸包子,然后,用大缸盛放在院子里的背阴处(因那时没有冰箱)。这样,春节期间就省得做饭了,大人孩子都可随心所欲地玩上几天。当然饭还是要吃的,吃饭时,就从缸里拿出馒头包子上锅一热,全家走着聊着就把饭吃了,非常省事。那时,没有煎炒烹炸,大鱼大肉,更没有现在这些讲究,我们家尤其如此,觉得有个馒头吃就非常满足了!

 

“有钱没钱,照样过年!”,这是我老家人们春节时常说得一句话。我们家就属于没钱也过年那一类。过年时,像我们这种人多钱少的家庭,也能吃上大白馒头,全靠母亲的“技术创新”,说创新好听点,其实就是“山寨”。但这种“假冒”绝对没有半点知识产权的纠纷。

 

过年:儿时过年的馒头香



我母亲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持家过日子好手,她把穷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尤其过年过节,她更是变着样地粗粮细做,哄我们小孩子高兴!我印象中,每到过年,家里最忙的就是母亲。至今,她做饭的身影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年节临近,她就忙活开了,早早地就把过年蒸馒头、包包子的几种原材料准备齐全,有非常金贵的白面,还有相对较多一些的玉米面和高梁面,肉当然更少了,记得那时生产小队过年都要杀一头猪,分给社员,自然是人多肉少。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到过年还真难为我的母亲。好在母亲心灵手巧,虽然白面少,她照样能蒸出又大又白的馒头来。难不成母亲会变魔术?

 

年三十的前两三天,母亲腰间围着一条黑色的围裙,天天从早戴到晚。炕上放着两大盆面,一盆是白面,一盆是玉米面。她撸起袖子,两只胳膊用力的在大盆中揉揣,脸上挂满汗珠,因为揣面是个力气活。把面揣好后,母亲已经直不起腰来,我们赶紧用毛巾给母亲擦汗水。

 

过年:儿时过年的馒头香



制作这种山寨馒头,得需要较高技术,母亲是制作这种面食的高手。所谓的“山寨”馒头,就是馒头的外边是白面的,里边的瓤是用玉米面制作的。后来我问母亲,这种馒头是怎样蒸出来的?她笑着说,“做这种馒头,是没法的法子,不然咱们那么一大家子人,怎么有馒头吃呀!馒头瓤虽然是玉米面,但吃这样的馒头,总比大过年的啃玉米面的饼子好点儿吧?”接着她又把制作方法说了一遍。原来,刚才揣面那是第一步,面和好后,她先将玉米面团成圆球形状饬发,发好后上锅蒸熟。待凉温后,再用白面将其裹上,团成馒头状饬后,再用锅蒸熟。我母亲蒸得这种“山寨”馒头又大又白,看着就有食欲,但吃起来里边的瓤有点硬,与吃玉米面的窝窝头没有什么区别。尽管这样,我们一家人依然吃得津津有味,口口香甜。

 

后来,虽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过节,甚至平时,母亲的“创新技术”就不再用了,而是蒸制表里如一的纯真白馒头了,其味道更香甜可口,让人欲罢不能。后来我虽然到城里工作,但年年都回老家过年,就是乐意吃母亲做得大馒头,并且每次都大包小包的捎着,回城送给亲戚朋友,亲朋都把馒头当成艺术品,舍不得吃。再后来,母亲因病去逝。从此,我再也享受不到这特殊香味的白馒头了。每到过年,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眼泪总是不听话的往外流。

 

又过年了,我好想儿时馒头的香味道,我好想吃母亲做的大白馒头!

2018年2月9日

过年:儿时过年的馒头香


本文作者

过年:儿时过年的馒头香

刘金江,笔名金江、刘洋。河北沧州人,现移居北京。文学爱好者。曾在全国报刊发表过十几万字的科普文章。闲暇时写点散文、随笔、小诗和小小说发在公众号或网络平台,纯属自得其乐!

过年:儿时过年的馒头香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大家读本

过年:儿时过年的馒头香

过年:儿时过年的馒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