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被迫离职 —— 一个并非中年危机的故事

35岁,被迫离职 —— 一个并非中年危机的故事

文/竹林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平时手机上装了几个新闻客户端,现在的客户端,好像都有一个问答的版块,人们总是爱问一些问题,一些话题性较强的问题,也总是能被推到前面供读者浏览。



作为职场人士,我发现一直以来,关于职场的话题总是没断过,年末岁初的时候,关于年终奖、企业裁员的话题又多了起来,加上一直存在着的三十多岁中年危机等元素糅合在一起,几乎每天都在撞击着职场人尤其是三十来岁的职场人的神经。



为什么这种话题具有如此的持久性,根本原因可能在于现在大量的八零后职场人正处于这个年龄段,九零后年龄较大的职场人也接近三十岁这个槛,职场竞争的激烈让人们不敢有丝毫放松,再加上华为这种著名企业前期爆出的超过三十几岁就要裁掉的新闻,更让人们对有关年龄的职场话题倍加敏感。



一个人如果能在像华为那样的著名企业都做到了三十多岁,至少证明素质还是不错的,竟然也弃之如敝履,对企业没有了价值,那么众多在普通企业的职场人又将何以自处?这种深深的危机感时刻笼罩在人们的心头。



那么,三十多岁,我们会经历什么可能不受我们控制,事情到来之后我们有什么准备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则是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



好朋友大壮,最近刚刚经历了一次职业上的大变动,他三十五岁,因原公司经营不善被迫离职,这在外人看来似乎应该是一场人生危机的时候,他却上演了一场不一样的转机。

大壮,83年的典型八零后,工科男,毕业于一个普通的 985 高校,专业学的是机械设计,毕业后进入一家制造业公司当了产品工程师,这是这个专业毕业生的一个最普通的职业入口。



过去的十多年中,大壮兢兢业业,从助理设计师慢慢成长为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公司里面类似这样的设计师很多,并不是所有的设计师都能够通过管理通道成为领导者,很多是走了另外一种叫做技术通道的上升渠道,就像是大壮这样,在级别上也有所提升,但是并不担任管理职务,只是在管理项目的时候,会有专属于项目的下属,在组织架构上是没有下属的。



大壮本人技术还可以,自己也爱好钻研,公司虽然是制造业的公司,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大壮所参与开发的产品,有很多是公司重点的产品,这也给他自己带来了更多的深入研究的机会,一个项目下来,必然会有一些专利出自大壮之手,此外,由于大壮善于思考和总结,还经常会有一些论文发表在本行业的核心期刊上,多年下来,大壮已经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研究型人才了,他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工程师。

由于个人的原因,大壮在工作第五年的时候也跳过一次槽,从一个城市到了另一个城市,幸运的是,另一个城市也有很多同行业的公司,所以大壮当初找工作是毫不费力的,工作四五年的工程师,正是那个行业的人力部门最喜欢的一类人——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而且工资要求也适中,干活上手很快,几乎到了就能上手。



在新公司,大壮一样勤勤恳恳,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这家新公司,前几年发展还可以,但是后来却开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是行业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就是高管团队的无能,把公司渐渐地带到了坑里。



回天乏力,公司动起了裁员的主意。大壮这样的高级工程师竟然被领导叫去谈话,领导的意思很明白,公司经营困难,希望降低人力成本,目前工资较高的人用不了那么多了,领导再三表示,不是因为你不行,相反,你很优秀,实在是公司遇到了问题,否则也不可能让你走的,但是公司会给走的员工以 N+2 的补偿。



大壮看到留下没希望,补偿也还可以,只是这种被裁的名声有点不好,但事到如今,也只能离开。

于是开始投简历,并通过以前的熟人朋友打听哪家公司需要人。平时也有猎头听到了他想走的消息,也会不时地联系他。



一个月的功夫,大壮已经在好几家公司面谈过了,他作为资深的工程师,一般业内的公司是很容易收留的,有一家甲公司在下午通知他面试的时候就提醒他带着能证明工资收入的材料,于是大壮打印了一年的工资流水单,到了这家公司,用人部门谈过,人力马上来谈待遇,只是表示只能给涨 10%。大壮想着自己准备仓促,手里也没多少 offer ,就答应了,这家公司当晚就把 offer 发到了大壮的邮箱。但是大壮总有些心有不甘,还是继续找机会等消息。



不久,另一个同行业乙公司,也给了 offer ,但是也是折腾了大壮去谈了好几次,最终的涨幅有不到两成,这家公司比起之前那家,工作氛围相对轻松,待遇涨幅也大点,手里有了两个 offer ,大壮心里稳了下来。但是他所面谈过的一些公司里面,还有一家丙公司是他最想去的,虽然行业有些不同,但是实际的业务会和原行业相关,他感觉自己过去之后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在离开原单位已经半个月的情况下,最想去的那家丙公司迟迟没有给消息,大壮终于还是坐不住了,先到了乙公司上班,当时他的想法就是,先去上班,按照法律有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内提出离职相对简单,一旦丙公司有了 offer ,就离开乙公司。如果最终丙公司没了消息,就踏踏实实在乙公司干下去,慢慢再找机会,乙公司毕竟还算是个次优的选择。



果然,就在大壮已经在乙公司上班的一周后,丙公司给了消息,让大壮又去和总监面谈了一次,总体感觉不错,丙公司的人力部门依然让大壮提供收入证明,大壮把银行流水单发了过去。最终,丙公司人力和大壮商谈的结果是,涨薪 30%,希望大壮加盟丙公司。



于是在丙公司的录用邮件发到邮箱之后,大壮跟乙公司提出了离职,果然,刚干了一周的大壮的离职,手续非常简单,大壮以家中有事为由向人力部长表示歉意,人力部长也很客气,说没事,谁都有可能有预料不到的事情,只是你走了我们又要折腾一遍招人的流程了。大壮询问要不要给开个离职证明,当时人力部门都还没把大壮的相关劳动信息上报,于是那部长建议干脆用原单位的离职证明算了,连新证明都懒得开了,直接找出来大壮叫过去的离职证明还给了他。



几天后,大壮去了丙公司报到,成为新公司的一员。原来的同事老杨,对他这次跳槽赞不绝口,说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换行业的榜样。



大壮问老杨为什么总是感觉原来行业不好?老杨说,这还不明显,夕阳行业啊,在走下坡路,我也已经在准备后路了,你这次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对大壮来说,新公司确实是一个更好的单位,公司所做的业务,也和当前比较热的人工智能有关,大壮一方面有制造业的丰富经验,另一方面自己之前写的论文也是在讨论人工智能在产品上的应用,这不但在面试的时候给他加了分,而且未来所做的工作对大壮自己来说,既有一定基础,又有挑战性,大壮也感觉三十来岁的年纪,也该再博一次了。

没想到,别人眼中三十多岁被裁的危机,在大壮这里变成了转机,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更好的机会。



我也问过大壮,怎么能被另一个行业的公司看中呢?大壮说,也不是完全不相关,首先他们招的职位和我之前相符啊,都是项目经理,这在职位方面保证了延续性,另外他们做的新业务,其实和原来的产品也是有一些关系的,所以还是会和原来行业打交道,这也并非一个完全不懂的新领域。



大壮本人的简历,也相对比较亮眼,985 高校毕业,经历的两家公司也都是著名大企业,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得他懂设计、懂技术、懂产品、懂项目,这也是他被选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十来岁,这本应该是一个人生命最旺盛的年龄,三十而立,三十岁至少有了职业或者事业,有了家庭,也有了孩子,从整个生命阶段来看,这个阶段正应该是人生近午,即将怒放的时段。



或许是因为人们的压力,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信息,好像这个年龄让人充满了无力感甚至有些挫败感。我们确实工作得太累了,生活德太疲惫了,相信很多人表达出来的信息和情绪也是真实的。



但是,大壮的经历,似乎能让我们看到一些不同,他也 35 岁,因为单位原因离开了,但是他选择了接受,选择了改变,选择了再放手一搏。他在离开原单位而没有确定下家的日子里,内心也是恐慌的,也是没有着落的,但是他坚持过来了,没有把工作当成天大的事,他自己都开玩笑说,大不了自己去学摆摊卖煎饼。但是,他自己的积累,还是让他的所谓“危机”成为了一次转机,开始了一段新的职业历程。



也许,三十来岁的人们,应该多一些自信和坚强,少一些恐慌和抱怨,与其天天跟着网上的热点去惶恐失措,还不如自己认准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去深入钻研,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哪怕不是为了工作,为了调整心态呢?

35岁,被迫离职 —— 一个并非中年危机的故事




您可以同步在新华网、搜狐、今日头条、腾讯网、天天快报、和讯等11个知名平台查阅和识局微信同步推出的内容。



更多区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经济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

    

 

zhijujk | 识局

 

   



我们是识局团队!



欢迎加入识局君的朋友圈——“识友会”。请先添加识局小秘书个人微信(pujianger),身份信息核实完毕后,小秘书会将符合条件的朋友请进识友会微信群。



读者投稿:content@ishiju.com

申请转载:fanww@ishiju.com

广告合作:contact@ishiju.com

招商与园区运营合作:daimh@ishiju.com

人才应聘: hr@ishiju.com



业务联系电话: 021-68407696



35岁,被迫离职 —— 一个并非中年危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