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贾谊
贾谊认为,暴力只能用之于“攻”,而不能用之于“守”,“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取得天下之后,治理天下就要“贵顺权”,行“仁义”之道,所谓“取与、攻守不同术”。贾谊从秦王朝覆灭中深刻认识到人民的威力,认识到只有实行“礼法结合”的两手统治,才能求得长治久安。
贾谊认为:民“无不为本也”、“无不为命也”、“无不为力也”。所以,“民不可不畏也”,从古至今,凡是“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必须处理好人民的问题,对他们要讲礼义教化。他说:“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文章图片
古代的酷刑
历代君主统治人民有的采用礼义教化,有的采用刑罚,两种统治方法,其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采用礼义教化的则“民和亲”,采用刑罚的则“民怨背”。他还将商、周、秦三代采用不同的统治方法产生的不同结果予以对比:“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浴,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
就是说,以礼义教化统治下,可见,“累子孙数十世”;单靠法令刑罚,就“子孙诛绝”。贾谊反复劝告西汉统治者,如果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抛弃秦代那种“弃礼义,捐廉耻”的做法,而采取礼义教化的统治方法。
文章图片
教化百姓
贾谊在重礼的同时,也不忽视法的作用。他认为礼和法作用各有所侧重,但不能互相代替。他说:“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然而,礼与法比较起来,贾谊认为礼的作用大于法,主张先用礼义教化,后再用刑罚。
在他看来,“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即人们的思想随着教化形成,所以行为合乎道义就像出自本性一样,人的思想品质是能够随着所受教育不同而改变的。所谓:“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夫胡、粤之人,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泽不能相通,行者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
教化百姓
贾谊肯定,在人们思想还没有放荡以前就开导他们,教育他们,教化就容易成功。至于领悟治国的方法,懂得道义的要领,那更需要教化的力量。他说:“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在治国方面,贾谊主张应当施行仁政,才能减少狱讼。正如他在《新书》中所述,“和可以守而严可以守,而严不若和之固也,和可以改而严可以改,而严不若和之得也;和可以战而严可以战,而严不若和之胜也。则惟由和而可也。故诸侯发政施令,政平于人者,谓之文政矣;诸侯接士而使吏,礼恭于人者,谓之文礼矣;诸侯听狱断刑,仁于治,陈于行。其由于此守而不存,攻而不得,战而不胜者,自古而至于今,自天地之辟也,未之尝闻也。”
文章图片
影视剧中的汉武帝
贾谊的礼法结合以及先礼义后刑罚的重要思想,不仅得到了汉文帝的赞赏和接纳,而且部分主张后来被汉武帝所接受,在治狱和狱政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汉武帝刘彻继位以后,汉朝的法律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汉初以黄老为主、儒法为辅,转变为以儒为主、礼法并用。
这一时期,儒家春秋公羊学派大师董仲舒便提出了“春秋一统”的主张。在思想上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孔子之术”来统一诸子百家的思想;在法律上,要求“大德小刑”,德主刑辅。首先,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创造出一套“天人感应”的迷信学说,作为其神学国家观和法律观的理论依据。他把天描绘成创造一切、支配一切的最高主宰。在他看来,一切祥瑞和灾异都是天降的,又都是由统治者的行为感召来的。
文章图片
董仲舒
董仲舒对天的神化,是为了给“君权神授”制造理论根据。他认为,君权是神授予的,具有天人合一的权威,理所当然地要受到绝对的尊崇,所以,君主施政立法,教化人民,都看作是“承天意以从事”,都是天的意志的体现。君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有代天实行赏罚的绝对权威。君主代行“天意”,如果不服从君主的统治,就是违背了“天意”。显然,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其次,董仲舒根据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忠孝仁义”的说教,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三纲五常”的理论。所谓“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在他看来,“三纲五常”既是封建社会的道德准则,也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谁要是违背“三纲五常”,就是“反天之道”,为国家法律所不容。
稿源:(荒芜动漫谈)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c100b1133R020.html
标题: 定期|囚犯能够定期返乡?汉朝宽狱缓刑制度,中国古代狱政思想的巅峰(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