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双11”围城:一场没人想玩下去的游戏( 四 )


Wendy正是这一类消费者 。 她几乎不去京东买女装 , “完全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款式” 。 淘宝种类很多 , 但决策也更加复杂 , “同一款式很多家在卖 , 不知道该去哪家” 。 而且 , 推送给她的女装 , 大部分来自她以前逛过的店铺 , “有时候想换个风格 , 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
范思瑶也有同样的苦恼 。 淘宝有“逛”的成分 , 但每个消费者、每家店铺都被打上了标签 , 流量分配已经固化 , “我的店铺客单价是300元 , 系统就不会把它推给花500块买裙子的消费者” 。 在她看来 , 这可能会提高平台变现效率 , 却不符合普通人的消费习惯 。
2016年 , 淘宝营销费用上升后 , 陆羽一直辗转多个电商平台 。 2018年春节 , 他试着打开拼多多 , 投了一两百块钱推广 , 没想到起量很快 , “经过计算 , 平均一个点击成本只要1毛钱 , 是天猫的十分之一” 。 趁这波流量红利 , 他很快做到细分品类前三 。
现在流量成本都不低了 , 但陆羽还是坚持运营拼多多 。 原因是这个平台没有抽佣 , “对家具类目来说 , 每100块就多了5元利润空间 , 这都可以让利给消费者” 。 他强调 , 自己的家具卖的就是性价比 , 价格越低买的人越多 。
营商成本降低 , 可以维持长期低价 , 这和双11的大促思维不同 。 今年以来 , 陆羽也希望在更多平台寻找流量 , 为此 , 报名了不少电商培训班 。
培训班有一期主题正是讨论“拼单”模式 , 课堂上有个结论让他印象深刻:购物节是人为制造低价 , 吸引客流、提高转化率 , 拼单是通过算法和社交聚集需求 , 规模化降低流量成本 。 陆羽没太明白逻辑 , 但记住了结论:拼单平台的流量成本更低 。
这也解释了双11遇冷的现象 。 刘岩分析 , 抖音日活已经6亿 , 拼多多的月均用户时长也已经超过淘宝 。 平台不需要花钱买流量 , 商家的营商成本降低 , 转嫁给消费者的商品售价随之降低 , “性价比本身能吸引客流 , 也就不需要营造打折的节日气氛了” 。
“现在基本已经不会在双11囤货了 。 ”从双11大赛中退役后 , Wendy逐渐养成了新的购物习惯 , 从囤积成瘾变成按需购物 , 少了一些冲动的刺激 , 多了一些计划的理性 , 慢慢感觉“拥有消费自由的日子也挺好的” 。
任何人造的节日都有尽头 。 在帮传统电商导流之后 , 抖音等新的时间熔炉 , 选择自己建造变现机器;对于围城中的商家而言 , 逃离双11反而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 城外缓慢流淌的流量充满诱惑;而对消费者来说 , 或许 , 购物回归日常的生活 , 才最让人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