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在此之后 , 在国家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和生活美学传播的多重作用下 , 众多工业设计公司和各类机构陆续涌现 , 各地纷纷成立的工业设计协会组织 , 为中国工业设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平台和空间 , 越来越多的艺术、工学、商学、管理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人才走上工业设计的专职岗位 。
尽管在中央领导的重视和推动下 , 广东省和浙江省陆续实施了高级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认定 , 但是 , 由于认定条件的设定并未与从业资格接轨 , 导致与基数庞大的年轻一线工业设计从业人员有很远的距离 , 仍然未能从根本上给广大工业设计从业人员带来自我认可和职业归属感 , 积累一定经验后的中坚层骨干设计师转行产品开发、品牌服务或被甲方挖角而结束职业生涯的比例极高 。 可以说 , 迄今为止在中国工业设计师这个“称呼”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职业背书 , 这已经严重阻滞了中国工业设计师的职业化发展进程 。
造成这一现状的另外一层深刻原因 , 就是这个话题的后半部分 , 社会对工业设计价值认知的水平也远远未能与工业设计的产业化 , 以及工业设计师的职业化发展相匹配 。 剖析其中原因 , 一方面是工业设计领域长期存在“三个错配”得不到有效解决 , 即:工业设计非标定价购买与设计价值长尾显现之间的“价值错配” , 工业设计在制造业环节中的非必要性角色与产业高水平发展应有的重要地位之间的“角色错配” , 和教育内容、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相对滞后的现状与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之间的“人才错配” , 导致工业设计产业化进程滞缓;另一方面 , 工业设计企业和服务提供机构普遍缺少专业度和核心竞争力 , 缺少产业链的支撑 , 致使设计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 , 而无法掌控服务交易达成过程中的议价权和设计工作开展上的主动权 , 仍然存在为迎合客户而抄袭和提供低水平设计方案的情况;再一方面 , 以工业设计企业为主体的规上比例很低 , 行业力量普遍弱小 , 或各自为政 , 或依靠几个长期客户小富即安不思进取 , 或挣扎求存疲于奔命 , 且缺少组织协调 , 很难在可持续发展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 以上这些都是造成工业设计产业化和工业设计师职业化发展裹足不前的原因 。
相比早在20世纪70年代 , 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期间就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声音:“工业设计是工业的命脉 。 英国可以没有政府 , 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 , 我国政府的重视度很高 , 但触及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和实质性问题的政策和政策传导机制还未能建立起来 。 工业设计在民众中的认知度很低 , 对于企业而言 , 更多的仍处在“说起来重要 , 做起来次要 , 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
电力巡检机器人
《设计》:浪尖的发展过程中是否面临过“生死存亡”的时刻?当初是如何化险为夷?
罗成:作为一个经历了20多年发展的民营企业 , 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无法想象的困境和在当时看是过不去的坎儿 。 庆幸的是浪尖有擅于学习和思考的领导和管理团队 , 在危机和危险来临的时候 , 提前做出研判和规避 。 当然 , 也有在发展方向和战略上谋划时存在的意见相左 , 也有在面对是否割舍短期利益、夯实品牌基础、谋求更长远发展时候的选择分歧 , 但只要问一问当初创建浪尖时的“初心” , 所有问题最终都能在发展的大前提下做到决策和行动统一 。
所以 , 我坚定地认为 , 沉淀和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 是企业发展的“韧性”和“张力” , 是得道多助和失道寡助的区别 , 是帮助和确保企业能够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作出正确决策 , 最终走出困境的依仗 。 它决定了你能看多远 , 走多远 。
服务机器人
稿源:(美你的)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9129211232020.html
标题:美你的|《设计》杂志专访浪尖工业设计创始人罗成先生(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