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金银潭医院——中医治疗新冠肺炎重症的“示范田”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采访人员:王君平4月22日 , 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在京结束隔离 。 1月25日 , 大年初一 , 他带领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 , 几天后正式接管南一病区 , 这是中医首次整建制接管一个独立的重症病区 , 开辟了中医治疗新冠肺炎重症的“示范田” 。
当医疗队撤离时 , 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南一病区作为中医药传染病区 , 由全院15名中医师集中管理 。 以后 , 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也要积极地用中医药治疗 。
治疗重症:开辟一块阵地
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组建 , 主要由西苑医院和广安门医院共35名医护人员组成 。 他们抵达金银潭医院后 , 发现这家传染病三级专科医院无中药房 , 无法开中药处方 。 于是 , 他们迅速搭建中药保障平台 , 新增中药处方信息系统 , 使金银潭医院能用上中药 , 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阵地由此开辟 。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 令人揪心的是 , 患者随时可能死亡 。 接管病区的第一个夜班 , 西苑医院副院长李浩记忆犹新 。 黎明前 , 一位77岁的重症患者病情突然恶化 , 队员王冰迅速穿上防护服 , 第一个冲进病房为患者实施胸外按压 。 李浩与王冰交替操作 ,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本身就很憋气 , 长时间胸外按压非常消耗体力 , 护目镜很快布满了水雾……40分钟的艰苦抢救 , 最终还是无法挽留老人的生命 。
疫情就是检验医务人员能力的试金石 。 作为中医国家队 , 大家内心都憋着一股劲儿:付出最大努力 ,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中医力量 。
一位83岁的老婆婆 , 一直戴着面罩在高流量给氧状态 , 只要一脱氧 , 血氧饱和就直线往下掉 。 从肺影像看 , 老人几乎处于高危处境 。 “经过对患者的综合指标评估 , 没有需要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指征 , 可以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的汤剂 , 用中药注射剂代替抗生素治疗 。 ”李浩说 。
在治疗的第二天 , 老婆婆被医院纳入西药抗病毒科研观察项目 。 没想到的是 , 入组仅二三天后 , 老人病情明显加重 。 “先抛开科研 , 治病救人要紧!”李浩又给病人重新用上中药注射剂和汤药治疗 , 先改善肺部炎症……奇迹发生了 ,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 , 老人的病情日渐好转 , 最终康复出院 。
2月3日 , 金银潭医院首批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名确诊患者出院 。 “没想到中医药的疗效这么好!”这是患者的赞誉 , 也是中医人的答卷 。 临床实践证明 , 中医可以治愈新冠肺炎 。
“这说明中西医结合和中医治疗方案是成功的 。 ”李浩说 , “病区里也有部分患者转变很大 , 从对中医的不了解 , 到主动要求中医药治疗 , 对疗效充满信任 。 ”
“临床疗效才是评价中医药优势的金标准 。 ”黄璐琦介绍 , 随着医院及患者对中医药的逐渐认可 , 医疗队接管的南一病区床位由32张增加到目前的42张 , 收治的均为重症患者 , 其它病区也开始陆续服用中药 , 中医参与会诊成为金银潭医院会诊制度的硬规定 。 不少患者从不了解中医药 , 到逐步接受喜爱用中医药 , 甚至有患者要求转科接受全程中医药治疗 。
黄璐琦院士提供了一组数据:对金银潭医院具有可比性的8个病区分析 , 2月1日到2月29日共收治862例患者 , 南一区死亡和转出(恶化率)是一位数 , 其他7个病区平均是两位数 。 截至3月30日医疗队返回北京时 , 病区累计收治158例 , 出院140人 , 其中纯中医治疗88例 , 治愈出院率88.61% 。 “这再次证明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 ”说到这里 , 黄璐琦难掩激动 。
研发新药:打造一把利器
“白肺、呼吸窘迫、心脏骤停 , 快来帮忙……”在南一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的对讲机里突然发出紧急呼叫 , 他迅速换好防护服 , 冲进病房 , 持续进行半小时的胸外按压 , 直至抢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