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搭起健康扶贫“连心桥”

为贯彻党中央、四川省委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 , 落实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健康扶贫的工作任务 , 切实解决甘孜藏族自治州等贫困地区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 全面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 , 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的帮扶领导小组 。 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帮扶工作 , 每季度深入受帮扶地区调研部署工作 , 近几年先后派出220余名骨干在甘孜州得荣县、理塘县和巴中市南江县帮扶 , 捐赠帮扶资金291万元 , 购代捐农产品38.4万元 。 同时 , 通过托管县医院落实医疗对口支援工作和对定点帮扶贫困村开展“五精准”的帮扶工作 , 该院成功帮扶得荣县人民医院、理塘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 成功帮扶3个贫困村脱贫 。
在帮扶工作中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注重发挥专业优势 , 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众实施由医院本部、对口支援医疗队、驻村工作队相衔接的“1+1+1”无缝帮扶模式 , 实现全流程闭环式帮扶 , 为当地困难群众搭起医疗健康帮扶绿色通道 。

  • 对口支援医疗队和当地群众结下“情缘”
冬天的得荣县白雪皑皑 , 银装素裹 , 县城中心的太阳谷广场上却人头攒动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新一批支医队联合县医院、中藏医院、妇幼保健院在广场上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大型义诊活动 。 就在义诊活动进行时 , 一名藏族妇女挤过攒动的人群 , 紧紧握住支医队员的手 , 激动地用生涩的普通话说:“ 谢谢你们来得荣 , 谢谢三院 , 谢谢共产党!” 通过当地干部的翻译 , 支医队员了解到 , 这位藏族妇女曾患有严重的胸外疾病 , 通过健康扶贫绿色通道被送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 现已康复 。 得荣县离成都近千公里 , 她是怎么精准联系到对应专业的专家 , 专家又怎么对她的病情如此了如指掌呢?原来自全省健康扶贫工作和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启动以来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用绣花功夫实施“四个精准” , 把“传帮带”落到实处 , 根据受援地需求和省卫生健康委的安排 , 每个受援点都派遣了各专业10 余名业务骨干长期驻扎 。 历届的支医队不仅为她搭建了连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绿色就诊平台 , 还通过支医队员和医院本部专家的远程会诊进行连续诊疗服务 。 每一次支医队轮换 , 专业内的支援医生都会对她的病情进行交接 , 做到不间断的连续跟踪治疗 。
通过精准发挥专业优势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得荣县患者搭建起来的“ 连心桥” 不是个例 。 针对得荣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客观条件 , 通过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宣讲卫生知识、为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户建立台账等形式 , 为当地的病患搭起了直通城市三级甲等医院的健康扶贫绿色通道 。
  • 驻村工作队和对口支援医疗队联手解忧
为攻克作为扶贫工作难中之难的三区三州贫困堡垒 , 医院派出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员骨干到得荣县贫困村进行驻点帮扶 , 郭慧敏同志就是这样来到得荣县八浪村的 。
作为省直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派驻得荣县扶贫的唯一一名女干部 , 2012 年 , 郭慧敏从中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 。 在得知医院将选派优秀党员前往甘孜州民族深度贫困地区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时 , 她立即主动请缨去最艰苦的地区 , 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 为藏区群众的健康和福祉做贡献 。 2018 年6 月 , 面对未知的环境 , 未知的艰难 , 郭慧敏没有犹豫 , 提着简单的行李 , 毅然来到深度贫困的得荣县斯闸乡八浪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 。
八浪村距乡政府6 公里 , 面积16 平方公里 , 海拔2697 米 , 全村29 户 , 174 人 , 有劳动力78 人 。 郭慧敏刚到村子的时候 , 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一个月内要走到、摸清、记录好每一户的情况 。 在内地的山村这也许是件小事 , 但在这里 , 做起来却不容易 。 村民多住在半山坡上 , 地势险恶 , 一年有近一半时间被冰雪覆盖 。 从一个村民小组到另一个小组 , 走半小时的山路是常有的事 。 除了交通落后外 , 村民下地干活、外出办事都没有通讯工具 , 往往驻村队员走访到家找不到人 。 郭慧敏和医院选派的另一名驻村干部余文超一起 , 起早贪黑一家一户地了解农户的劳作时间 。 走动多了 , 和群众熟悉了 , 郭慧敏了解到 ,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 一直以来都是八浪村贫困群众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 所以帮助这部分群众走出贫困、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