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群雄并起 隐私计算创业人的前路在哪里?——七位大咖论道 |GAIR 2021( 二 )


3、数据源厂商对隐私计算更感兴趣
富数吴海斌有着近20年的金融经验背景,投入到隐私计算行业的他表示:“隐私计算给金融机构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过去金融机构传统建模都会结合行内数据或直连外部相关数据,但是随着政策法规的落地,有些数据已经不能使用,但是拓展数据的话,就需要让数据保证可用不可见,既安全又合规。数据源厂商更加青睐隐私计算这一新兴技术,一来可以让数据足不出户,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二来,数据价值得到保证和管理,每次调用数据的时候都是透明的、可控的。
同时,吴海斌表示隐私计算也为保护个人信息产生了一定作用,从而对一些行业的运营模式促进了变革,比如富数科技人脸识别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创新,“我们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人脸识别解决方案,可以让校验数据方并不知晓被检验人的身份,但又能做出是否为本人的正确判断,实现个人隐私的保护。”
这种技术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富数的研发团队让其在性能上实现了从十几秒到几秒,甚至向毫秒飞跃,这其实已经达到可以商业应用的性能了,由此也开始改变业务模式。
4、用户需求从“大而全”到“小而精”越来越清晰
瑞莱智慧的徐世真分享了他两年来对隐私计算行业的观察。他认为用户需求从“大而全”到“小而精”越来越清晰。
以前用户对隐私计算的场景和能力还处在探索中,追求大而全,MPC、联邦学习都要使用,多种算法和功能都要涵盖,但是如果问将来如何使用,可能还比较迷茫。现在用户已经了解哪个模块可以解决哪个问题,同时针对大数据下的某项具体业务有了较为清晰的需求。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小数据变大数据的问题,以前百万级别的数量现在变为亿级或十亿级,TB甚至PB级别。这一问题也是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姚明|群雄并起 隐私计算创业人的前路在哪里?——七位大咖论道 |GAIR 2021
文章插图

二、侯锐:多行业隐私计算的可复制性局限可能会限制公司的发展,这个问题如何解?
说到商业导向,其实当我们谈商业的时候有一个另外的问题,可复制性。比如在金融领域,这里面存在可复制性和规模化挑战的问题。比如公司A做了工行,但可能到交行就搞不定了,需要另一个。复制性和通用性的潜在局限可能会限制公司的发展,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星云Clustar CTO 张骏雪表示,隐私计算还是相对比较早期的技术,从技术发展到场景应用并没有太长时间,一定程度上存在产品难以复制的问题。星云Clustar在隐私计算领域做了很长时间,我们把自己的业务分成三大块。从上到下,分别是通过隐私计算给客户输送合规合法的数据,帮助他们实现风控、营销等应用;第二,是数据平台、隐私安全、数据底座产品;最后,星云Clustar独特的算力产品。
从行业上看,最上面这一层(通过平台输送数据),相对来说可复制性比较强,比如给一个银行引入新的数据,跟它完成了一定的风控建模,知道这个数据在这个业务上有很好的效果,这个模式复制给另外一个有相同业务的银行金融机构,底层的算力产品是相对标准的硬件,可以本地或云批量化部署到不同机构、平台。唯一难以标准化的是中间的平台部分,不同机构、领域可能存在不同需求,比如银行A可能在安全方面需要较高,但银行B可能需要在用户界面更易用。所以,星云Clustar的应对方法是,技术栈需要全面,通过相对可复制的产品,抵消不可复制产品带来的问题。
洞见姚明觉得软件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一定是伴随行业差异化产生的。在他看来,金融是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了,比如金融风控场景,金融科技从业者都了解其模式比较纯粹、标准化程度极高。如果服务于其他行业,比如工业物联网、制造业、车联网、政务等,它的定制化程度就会更高,差异化和非标准化程度更严重。
他说,如果放开软件市场,从外延去看,当软件部署或软件的行业应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大家都在使用隐私计算作为数据协同、数据交换、数据流通的工具,这些工具之间一旦连接,会构成一张数据智能网络平台,在这张数据智能网络平台,可以衍生的产品丰富程度和标准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它链接了数据,形成了智能,最终提供给客户真实业务场景中的降本增效和业务创新。
因此,姚明认为隐私计算生态的产品和隐私计算软件产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隐私计算软件平台产品,会随着不同行业应用的扩大化或服务的标准化,快速形成标品的复制能力。但对于隐私计算所构成的数据智能网络市场,他认为它的潜力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