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音频|巨头盯上了播客?


长音频|巨头盯上了播客?
文章插图
作者:大娱乐家,原文标题:《播客们的2021 : 从「路边摊」到巨头「盘中餐」》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资源溢出,热衷于搞内部赛道竞争的腾讯,在已经坐拥腾讯音乐、酷我、酷狗以及阅文听书等多个音频平台之后,最近又在安卓平台上线了最新的“微信听书”客户端。
单看名字就知道,微信听书基本就是之前微信小程序的独立平台,可以免费收听有声小说、书籍和各类音频节目,并且官方也鼓励众多音频创作者在微信听书App内创建音频号,传播广泛的有声内容。
事实上,不少播客主播在上月月底就收到了微信听书通过第三方发出的入驻邀请。

长音频|巨头盯上了播客?
文章插图
微信听书
而在所谓的“长音频”领域,或者说更具体到播客这条细分赛道,今年以来几乎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已经做出卡位的姿态。
腾讯音乐上半年发布了长音频产品“酷我畅听”。随后,字节跳动也上线了同类型产品“番茄畅听”,紧随其后的,则是快手几乎是一比一高仿小宇宙的播客客户端“皮艇”。网易云音乐也在上一版更新中为播客设置了独立入口,再来就是最新的微信听书独立客户端。
尽管国内的播客市场更多时候还依附在长音频之下,但随着巨头们投注更多资源,一个关于耳朵经济的“新战场”又将吹响战斗的号角。
“路边摊”的播客们,吸引了巨头们的目光
传统的音乐流媒体们这一两年来都热衷于讨论“长音频”,因为以音乐为代表的短音频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天花板。像是国内唯一上市的音乐流媒体平台腾讯音乐,最难做的业务恰恰就是让用户为音乐本身买单,本身不得不靠直播打赏来补贴那些爱听歌还不想花钱的听众。
因此音乐平台迫切需要找到下一个既与音频更沾边,同时又具有一定想象力的业务,长音频也正是成为了被各家盯上的新风口。根据艾媒咨询之前的预测报告,国内在线音频市场有望在2020年实现5.42亿用户规模。
当然,长音频本身也就像长视频一样,具有相当复杂的分类,从国内用户喜闻乐见的相声、评书,再到新潮的脱口秀、付费课程、听书。而陆续崭露头角的播客目前大概相对于长视频的小众纪录片门类,内容更具深度,同时也意味拥有更高的门槛。
根据PodFest China在《PodFest China 2020中文播客听众与消费调研》给出的中文播客核心听众用户画像:国内播客的主力消费人群年龄在22~35岁之间,主要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及其他新一线城市的高学历单身人士。同时,中文播客听众最常使用的5个收听渠道是:Apple Podcasts (49.7%)、喜马拉雅(37.9%)、网易云音乐 (35.0%)、微信公众号内嵌音频 (21.9%) 和Pocket Casts (19.5%) 。

长音频|巨头盯上了播客?
文章插图
《PodFest China 2020中文播客听众与消费调研》
单就这份调研数据来说,当下中文播客的主要目标受众几乎与国内互联网巨头最近几年执迷的下沉市场用户背道而驰,但即便如此,依然没人舍得放弃这条阳关小道。
这大概与现在国外播客市场的火热不无关系,今年五月,Spotify官方宣布他们独家签下了乔·罗根的热门节目The Joe Rogan,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Spotify的花费大概超过1亿美元。
长期观察美国播客市场的The Infinite Dial早前的报告显示,2岁以上美国人中,听过播客的比例在今年进一步上升至55%,约合1.55亿人,月度播客听众数历史上首次突破一亿大关,占比为37%,同比增16%。在收听时长及节目数量方面,美国播客听众平均每周收听的时长为6小时39分钟,再创新高。正是这种大好局面,让Spotify几乎是全情投入到了播客市场。
而回到国内,中文播客长期以来都没有摆脱小作坊的性质。一来这与国内互联网快速转向移动端愈发呈现中心化的状态有关,早期的播客创作者更愿意利用互联网的开放特性,而不希望将内容与单一平台进行绑定。二来播客作为内容创作,也同样面临着不少政策风险,保持小众或许可以在一段时间降低风险,但在知名度上无疑又会大打折扣。
因此,过去像传统的音频平台,如喜马拉雅、荔枝、网易云音乐等平台最多只是被播客创作者作为多个分发渠道之一。
长音频|巨头盯上了播客?
长音频|巨头盯上了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