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一家被腾讯投资的to B企业会经历什么?( 四 )


在具体业务领域,腾讯与被投企业有更紧密的合作。
如在数字城市领域,腾讯云搭建底层基础平台,而明略科技具有数据中台和AI中台的能力,双方围绕企业新基建蓝图展开从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共同规划。而腾讯强大的C端连接能力,在智慧城市项目中也可以直接触达更多用户。
姚磊文提到,他们投的大部分公司,只要是和腾讯的业务有所关联,他们基本都会拉上业务部门探讨,看看可以碰撞出什么样的合作机会。
在涉及战略和综合打法的管理、组织和机制建设上,腾讯也在以立体化的投后服务,如投后咨询、用户研究分析等帮助被投提升能力。例如,刘子轩曾花一两天时间在明略科技战略会上为他们提建议,腾讯内部也有一个独立的“腾讯咨询”团队来为被投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
太美CEO赵璐告诉「甲子光年」,太美的很多管理方法是受到了腾讯的启发。此前太美的管理方式仍带有传统药厂的工业痕迹,强调大部门的组织方式。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这种组织方式也面临效率较低的掣肘。腾讯的管理顾问详细地和赵璐分享了腾讯的小团队、工作室管理方式,各个条线如何管理和考评。也是在他们的建议下,太美及时做了组织架构的调整,腾讯咨询团队则帮助他们制定了股权激励(ESOP)方案。
在产品化的经验上,腾讯作为中国最成功的产品公司之一,也在给生态里的其他企业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赵璐表示,太美之前就一直想学习腾讯的方法:如何做产品,如何管理工程师团队,如何敏捷开发,如何保证技术领先性等等。“这么多技术人员,绝对不是说一个CTO就可以带动的,需要很强的技术管理体系,不同的产品线要怎么去做。”
腾讯的“产品”精神甚至也投射到了一级市场投资——这个长期被认为非常依赖个人能力的“手艺活”上。在腾讯投资内部,他们正在使用一个自己开发的流程协同和数据管理产品——TIM(Tencent Investment Management,腾讯投资股权管理系统)。
通过TIM系统,腾讯投资团队以及财法支持团队可以无缝地协同推进项目进度,进行数据和行业知识的沉淀,并自动化形成报表BI看板。
随着被投企业越来越多、项目管理越来越精细,这样“体系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将直接映射到投后服务上。
4.捕手的养成
开放、不干涉并不等于“佛系”。相反,腾讯投资团队在找项目时候非常“拼”——对于看中的标的,姚磊文和团队不止一次拉着企业CEO坦诚沟通、聊到凌晨。
不仅对单个deal “很拼”,腾讯投资对赛道覆盖面也变得更广。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翟佳告诉「甲子光年」,经过15年的发展,红杉对于细分领域和项目的覆盖能力在行业内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但基本每次他见很早期的创业企业时,CEO都说腾讯已经和他们有所接触了。
两三年前,当时市场上看to B的投资人还并不多,翟佳有次和刘子轩喝咖啡,看到刘子轩从包里拿出一本供工程师阅读的技术文档书籍,因为刘子轩正在看技术型创业企业,因此需要对技术钻研得很深。翟佳很吃惊,也赞叹于腾讯投资团队的深度学习意愿和能力。
“Levin(姚磊文)团队虽然只有不到十人,但从每年的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来看,整个团队非常高效、务实。他们将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二者的优势有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快速高效的决策机制。”翟佳表示。
另一方面,腾讯投资团队也体现出一种沉静、坦诚或者说谦卑的气质。
吴晓波在《腾讯传》用“沉静型领导者”来形容腾讯的管理者——他们缺乏戏剧性人格,没有表演的欲望,他们是现实主义者,不太相信所谓的奇迹,却能够以最坚毅和冷静的风格带领公司走得更远。
这也是腾讯投资团队给人留下的印象。他们丝毫不吝于分享团队认知本身所经历的迭代,也从来不会规避提及曾经“看错”的项目。腾讯投资有例行的“集思会”,姚磊文告诉「甲子光年」,对于此前投资的项目,哪些判断对了、哪些错了,他们会很客观地评价和坦诚沟通,团队一起讨论未来方向的调整。
早期腾讯投资在看SaaS企业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方法论,依据美国的经典SaaS模型分析中国SaaS公司的模式。不过最终发现,系统的方法体系并没有让他们投到理想的项目。“这些创业者也都是非常优秀的创业者,团队也是非常优秀的团队,但同样的模式美国就可以,到中国市场就不太行。”姚磊文谈到。
刘子轩反思,之前还是“太学术了”,整体性地缺乏对传统行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