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媒体山东行?察势」全球81!从济南这个位次看山东科研秘钥( 二 )


如果将山东的科研发展看作一列疾驰的动车 , 那么创新无疑是它的发动机 。 为了引进科研人才 , 山东积极开展“人才兴鲁”行动 , 一方面吸引集聚知名高校毕业生到鲁创新创业 , 同时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 , 另一方面创新与国内领先科研机构合作方式 , 加快建设研发平台或产业园区 , 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 , 逐步形成多领域、多产业、多主体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
而科研经费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 , 不但实现了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集中资金支持 , 因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而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 , 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
「粤港澳媒体山东行?察势」全球81!从济南这个位次看山东科研秘钥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对弈机器人
多点开花山东“智造”
有人用“多点开花”形容山东各地的科研力量崛起 。
以章丘明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 该区紧紧围绕“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引导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 结合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 , 充分发挥山东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优势 , 依托双创基地、哈工大机器人和北京机电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 引导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深度融合 , 拓展龙头企业产业链创新链 , 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 , 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大幅提高 , 催生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专精特尖”企业
作为山东唯一一个GDP过万亿的城市青岛 , 很早就出台政策支持“科技引领城建设” , 2018年青岛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就位居山东第一 , 而在今年的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 , 青岛的获奖成果占到全省41% , 创历史最好成绩 。
再看威海 , 全国首个仿生领域科研院所在这里诞生 , 在2019年度山东技术转移先进县评选中 , 这里成为入围县区数量最多的城市 。
此外 , 这里还孕育了“国之重器” 。 无论是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一号” , 还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 无论是全球第五个Unix主机系统浪潮K1 , 还是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样车 , 无不彰显出山东“智”造的成就 。
有了第一生产力的加持 , 这个北方大省注定“未来可期” 。 (采访人员 孙珂 刘佳 周雪 侯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