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媒体山东行?察势」全球81!从济南这个位次看山东科研秘钥

香港商报讯全球81!在山东济南十三五成就的一系列数据中 , 科技创新的速度格外醒目:济南市在全球科研城市前200强名单中排名第81位 , 同时位居山东省首位 , 不仅诠释了山东省会的创新实力 , 亦是山东创新实力的体现 。 12月9日 , 2020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一行来到章丘明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粤港澳媒体山东行?察势」全球81!从济南这个位次看山东科研秘钥文章插图
机器人向采访人员们介绍馆内情况
“钝感之城”爆发
济南 , 在很多人印象中或还停留在“钝感之城”上 。 10年前 , 有媒体形容这座城市温吞、内敛、固守陈规、缺乏进取精神 。 但近几年 , 济南在科研上爆发的能量令人瞠目 。
2019年 , 济南正式启用国家超级计算机济南中心科技园项目 , 成为国际首个超算主题科技园区 。 国内唯一建成即将使用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 , 也落子此处 。 此外 , 济南率先提出打造万物互联的5G先锋城市 , 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5G商用城市和精品千兆城市 。
2020年3月 , 济南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 在全国9个试验区中占据一个席位 。 如今 , “科研力”早已成为济南突破自己的硬核力量 。
此外 , 济南还交出了一张科研“成绩单”:“十三五”期间 , 济南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从133.05亿元增长到225.53亿元 , 研发投入强度从2.09%增长到2.39% 。 14家“中科系”科研机构在此落地 。 截至2020年9月 ,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2.02件 , 比2015年的16.4件翻了一番 。
这种“科研力”不仅形成了城市独特的基因优势 , 还成为了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 在人工智能领域 , 相关产业方面规模就已达600亿元 。
在章丘明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采访人员看到 , 龙山人工智能谷推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机器学习等数字产业项目的集聚 , 并将技术和应用扩展至济南及整个山东省 , 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 , 完成章丘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平台等载体建设 , 全面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场景下的应用 , 打造济南人工智能科创高地 ,
「粤港澳媒体山东行?察势」全球81!从济南这个位次看山东科研秘钥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团一行在哈工大科创中心采访
顶层设计持续发力
采访人员注意到 , 济南的科研能力之所以变得如此硬核 , 与山东顶层设计的持续完善、政策措施的连续推出息息相关 。
在2020年12月2日举行的中共山东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上 , 山东自找软肋:“也要看到 , 我省发展仍处在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 , 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依然艰巨 , 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不足 。 ”
创新是进一步的根本动力 , 山东各地近几年明显加大了创新能力建设 。 以济南为例 , 在2016年 , 济南出台了全省首个《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 , 为济南打造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和智能产业集聚高地指明了方向 。
此后《济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出炉 , 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发展研究的具体方案 。
而最新发布的《济南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则明确了重点任务 , 提出到2022年济南形成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规模 。
章丘明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做好山东大学文章 , 把山大龙山校区(创新港)落地作为推动经开区争先进位的首位资源和引爆力量 , 强化规划、产业、科技、人才、平台、文化、机制“六个协同” , 为承接山大技术转移、项目开发合作提供个性化服务 。
「粤港澳媒体山东行?察势」全球81!从济南这个位次看山东科研秘钥文章插图
【「粤港澳媒体山东行?察势」全球81!从济南这个位次看山东科研秘钥】科创中心内展示的机器人"方阵"
创新山东的突破
2019年7月在济南成立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 , 在短短一年间创立了64家科研机构 , 实施了300多项发明专利 , 转化研究了200多项前沿产业技术成果 , 孵化了77家高新技术企业 , 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00亿元 。
从小范围看 , 这是济南的科技创新发展的象征;从大范围来说 , 这更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一方体现 。
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同样也是创新的产物 , 若没有当初不设行政级别的体制创新 , 若没有打破山东科技发展短板的决心 , 今天就不会今年日益成为国际科学研究共同体的科研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