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十年盘点|支付战争:互联网最大战役的落幕 | 经济( 六 )


因为支付的重要,这成为了互联网史上一场罕见的漫长对峙,有着每年超过20亿投入的昂贵战争。但在2017年,两大巨头却开始同时放缓了脚步。
“纯跟进友商的事,我们早就不做了。”一位微信产品经理对《晚点LatePost》回忆,在战争早期,两个平台是互相发起红包战;到2018年,微信支付“已经没兴趣参与了”。
他说,微信至今也没有学习支付宝做会员体系和积分功能,因为内部判断,黏性对微信支付来说没有那么重要,微信还是本着用户原生需求去做。
尽管支付宝在2017年仍然进行了火力十足进行反击,但心态已大不相同。“不是为了打垮对手,而是只要保证支付入口份额不要崩溃,不要跌到40%以下,一切就不用害怕。”一位支付宝人士说。
2016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和多位创始团队成员的出走,外界揣测是微信支付应对乏力而主动放慢脚步。“但实际情况是,国内市场两分天下的格局已经定了,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呢?”一位微信支付的核心人士说。
“他咬不死你,你也打不死他。”一位支付宝原总监告诉采访人员,谁也没有把握可以再往前进一步了。
两大公司的业务重心也正发生变化。腾讯微信在大力倾斜资源普及小程序;支付宝则有意在金融服务上做更多的拓展,而且它不得不抽身辅助阿里巴巴应对另一个强悍的对手美团点评,后者正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攻城略地。
支付战争就这样悄然结束了。看上去因为背靠微信势能,微信支付的崛起理所当然,但头顶微信本身,最终能长多高,靠的还是整个腾讯生态和微信对产品的理解;支付宝依靠强大的组织能力和长期积淀,在交锋中抵挡住了重压,试错后迅速纠偏,守住了大本营。而现在,它们一起迎来了新的挑战。
战争虽已偃旗息鼓,但争斗仍然不可避免。在产品形态上双方仍在创新,比如支付宝力推过声纹支付、扫脸支付、无感支付,打的算盘无疑是“如果一天不能摆脱在手机上支付,它(支付宝)就一天不可能赢过微信。”
然而在下一个计算平台出现之前,背靠11亿用户的微信支付也并非无懈可击。“微信支付的天花板就是微信”,一位支付宝人士说,微信支付是微信的一个部门,缺乏自己的独立性,一个部门也许不足以跟一个集团抗衡。
如果说,支付战争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双方在流量、钱、场景生态上的争夺和比拼;另一条则是,两大支付工具在一个大的集团体系中的位置和资源倾斜,以及各自团队对支付的产品理念和产品创新。
支付宝在成立的7年间,做了最重要也最具有创新意义的三件事:支付线上化、理财和花呗。和腾讯做财付通相比,支付宝从不甘于只是电商的支付工具,按照马云当时提出的业务逻辑,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互联网世界里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基础设施。而支付宝是资金流基建的根基。
在金融领域的探索上,支付宝的底气在于它背后整个蚂蚁金服。蚂蚁金服通过借呗、花呗、蚂蚁聚宝、芝麻信用、股票、保险等产品构建起了完整的金融生态,它可以通过普惠金融的产品对商户、用户实现完整的金融服务。
但相比于支付宝在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微信支付的深度空间相对有限。
微信支付时常要在产品上妥协。比如AA收款这个功能,原本是在微信主页面右上角的「+」里,但在微信眼里,微信的核心功能仍然是即时通信,AA收款只是一个插件,没必要放在那么显眼的位置。
另一个例子是,在卡券的分发上,支付宝作为一个独立的金融平台,在首页有半屏的位置可以引导用户领取优惠卡、消费券,实现卡券的核销。但在微信的平台中,基于微信整体的产品设计,很难做到这样灵活的操作。
一位微信支付原成员告诉《晚点LatePost》,朋友圈广告是很好的引流途径,但它与微信支付分属两个部门,实际协调起来,双方都有各自的考虑,需要更多的磨合。
“早年我们曾考虑单独做一款钱包产品,但最终还是决定选择微信的用户黏性优势,这就决定我们必须接受微信的限制。”上述成员说。
《总体战》里有一句名言:“战争以一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两大巨头虽然永远不会失去战斗意志,但新的局面是,它们可能比任何一个时刻都更需要彼此的存在。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这意味着当用户在上千万商家使用二维码支付的时候,不同App的条码可以混合使用,不再区分。
这样一来,从理论上来讲,当下移动支付的格局是可以被打破的。“任何人都可以去抢任何人的份额。”一位微信支付产品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