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对话郝景芳:人工智能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 VC洞见

来源:红杉汇 作者:洪杉
曾毅对话郝景芳:人工智能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 VC洞见文章插图
有关人工智能 , 过去几年已是老生常谈 。 但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的边界 , 行业一直存在争议 , 并且衍生出不同的想象 。 热门的科幻电影《机械姬》隐喻出有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两大问题:一个是图灵测试可能存在缺陷 , 一个是人工智能与人脑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
对科学家而言 , 这或许是难以解答的技术性命题 , 需要漫长的理论证实和研究 。 但对更多人来说 , 大家关心的无外乎两类问题:
? 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像机械姬这么聪明?
? 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智商进而统治人类吗?
围棋可以说是人类智力游戏的最高峰 , AlphaGo曾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了人类世界冠军李世石 , 这难道还不够聪明吗?其实 , 在单一智能方面 , 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人类 , 但是综合智能方面 , 还和人类差得很远 。
为此 , 我们特意实地探访了AI类脑智能研究中心 , 与中科院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毅教授 , 随红杉汇联合成员企业童行学院创始人、「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一起进行了一场未来感十足的AI对话 , 揭晓更多有关人工智能、类脑研究的秘密 。
初探类脑网络:假若狮子会说话
郝景芳:身为一个主写科幻小说的人 , 脑子里更多想的是天马行空的思路 , 而曾毅教授则更多是脚踏实地的研究 , 非常想了解更多有关人工智能的前沿科技成果 , 科幻与科技的思维碰撞一向充满了化学反应 。 先请曾毅教授为我们介绍下类脑网络吧!
曾毅:我们为什么要从受大脑启发的角度去构建人工智能呢?实际上人类在发展过程中 , 一直是一种比较自信的动物 。 但在自然界面前 , 人类在整个演化过程当中 , 并不一定就是最优的 , 人类也还没有到达演化的顶峰 。 但是 , 人类在构建人工智能的时候 , 我们可以认为在一个镜子当中看我们自己 , 在构建一种新的文明 。
受人类智能启发 , 有人说构建AI不需要参考人类智能 。 如果这样 , 可能忽略的就是数亿年的自然演化带给我们的力量 。 人类是怎么产生的?正是在数亿年的演化过程当中产生的 。 有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 ,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 , 如果一只狮子会说话 , 那我们就没有办法去理解它 。 另一位哲学家Daniel Danette却认为不是这样 。 如果一个狮子会说话 , 我们将很好地理解这个动物 。 但这对于我们理解狮子毫无益处 , 因为一个会说话的狮子就已经不是狮子了 。
这不就是我们在构建人工智能时所面临的吗?如果我们创造的AI , 与人类的实现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 那还是我们理解的智能吗?从这个角度来讲 , 我们更多希望受到大自然演化机制的启发 , 去构建未来的人工智能 。 更关键的是 , 这种方式构建的人工智能对人类来讲可能是最贴近的 , 最容易被人类理解的 , 也是最安全的方式 。 可以想象 , 如果你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构建人工智能 , 你自己也说不清楚它为什么工作 。 就像现在深度神经网络的系统 , 很多层隐藏很难解释一样 。 你宁愿相信这样的系统 , 还是相信一个基于这个数亿年的演化 , 得到了现有机制和结构发展出来的智能系统呢?
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 。 我们在构建类脑人工智能的过程当中 , 其实是受到脑结构和它机制的启发 , 而不是去克隆!因为自然演化的过程 , 已经使得我们大脑的结构和机制调整得更适合去解决问题 。
人类是唯一具有意识的智能体吗?曾毅: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 ,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之所以跟动物有区别 , 就是因为人类可以有意识 , 但实际上人类是不是唯一能够具有意识的智能体?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研究的话 , 有不同的认识 。 如果我们跟AI系统来比较 , AI永远不可能有意识 。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其中一种 , 通过镜像测试 , 我们认为很多动物是有自我意识的 , 比如说大象、海豚 。 通过测试 , 可以看出海豚像人一样具有自我意识 , 而有一些动物像猴子 , 它就不能够通过镜像测试 。
我有一个同事 , 训练恒河猴大概两到五周的时间 , 使得它在训练以后能够通过镜像测试 。 当时给我的启发就是 , 如果我要构建一个猴脑的计算模型 , 要做的实验就是人们设计给训练猴子的这个实验 。 如果猴子能够学会通过镜像测试 , 那么是不是人工智能也能够学会通过镜像测试 。 最终的结果是积极的 , 我们的小机器人通过了镜像测试 。 你在用激光笔打到它的脸上的时候 , 它知道你打的是他的脸 , 而不是其他的几个长得跟它一模一样的机器人 。 但是在未经训练之前 , 它没有这样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