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对标世界一流”,五大管理机制与三大组织保障
文|周璐珊(知本咨询咨询顾问)
中国企业在以往对标管理实践中,往往存在“没体系”的问题。对标不成体系,除了内容缺失外,管理体系的构建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要真正达到对标世界一流,实现全面的管理提升,企业在制定相应对标内容的同时,对对标管理机制的完善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五个环节打造企业对标管理机制
早期的研究已经表明,新市场环境下优秀标杆管理机制需要具备三项基本特征,即:接受新观念的坦诚态度、高层管理人员的兴趣与支持、致力于持续的标杆管理。
通过对对标管理的重新解读,我们提取了将对标管理的四个关键环节,即:对标数据库、动态监测与预警、递进式深层分析以及企业行为选择实施。
我国企业在对标管理机制建设与升级的过程中,应围绕这四个环节来展开,并构建闭环式、持续优化的管理模式。
1.建设对标数据库
对标数据库建设是企业对标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库的构建,需要企业从对标管理需求出发,明确标杆对象,明确对标维度,对应选取时效性好、信任度高的信息渠道,形成对标数据信息的动态积累。
第一,明确标杆对象。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标杆对象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所在行业特点和潜在发展方向,既要着眼于同类同等水平的目标企业,又要放眼领域内发展领先的目标企业。
标杆对象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产业生态下的多类别企业,除了传统竞争对手企业外,还应该涵盖上下游关键供应商和客户企业,以及跨界发展的潜在竞争与合作企业。
标杆对象的选择,应该全面考量对标管理的需要,既注重基于业绩对比的同行企业,又要关注基于管理实践对比的其他领域优秀企业。
第二,明确对标维度。目前我国企业的对标管理提升应该关注三个对标维度,即:关键业绩对标、竞争能力对标、管理理念对标。企业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应将基于这三个维度系统性构建对标数据库。
对于关键业绩对标,很多企业开展对标管理已经积累形成了一定的数据基础,未来管理提升的关键是实现数据的动态跟踪。对于竞争能力对标和管理理念对标,需要企业加强标杆企业的行为信息跟踪,构建优秀企业最佳实践案例库。
第三,优化信息渠道。实现动态对标的关键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标杆企业的有效信息。动态数据的更新,应同时从内部和外部构建信息渠道。就外部信息渠道而言,围绕标杆企业从“五域”来搭建信息渠道。
“本体域”是以企业官方门户渠道为主的信息渠道;“产业域”是围绕产业领域相关的产业链企业渠道、行业媒体、协会渠道、监管渠道等;“媒体域”是围绕产业领域相关的分析渠道、咨询渠道、财经媒体等;“节点域”是以企业招聘信息或个人博客、Twitter等作为信息补充;“广域”进一步通过百度、谷歌等浏览器实现针对性信息的完善。
就内部信息渠道而言,企业内部的各个组织,尤其是市场部门、业务部门等,可直接获取与标杆企业相关的非公开类信息,这也是对标信息获取的关键渠道。
图1 基于“五域”的外部信息渠道采集模型 *资料来源|知本咨询
2.动态监测与预警
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的设立,是对标管理动态化实施的关键步骤。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增强对市场和标杆企业发展变化的敏感性,进而提升企业洞察力。
动态监测的实现,就是要围绕标杆企业和对标内容,进行适时的信息采集、整理与分类管理,并与动态对标分析相衔接。
预警机制的设立,应与企业关注的对标内容相结合。关键业绩的对标,可结合业绩指标的变化设立预警,提示企业对标的差异变化;竞争能力的对标,可结合关键成功因素形成评估结果,通过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力评价,对关键成功因素变化设立预警,提示企业在竞争力方面的差异变化;管理理念的对标,则需要进一步结合深度分析来剖析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背后的逻辑,为企业管理变革提供启示借鉴。
3.形成多层次分析
动态数据是对标管理的基础,深入分析是对标管理的关键。企业开展对标管理应将工作的重心转向对标分析上来。
从国际企业的优秀实践来看,早期的对标实践在数据信息采集方面会占用较大的时间和精力;随着对标工作的逐步深入,分析工作将成为主导,优秀企业在对标分析的时间与精力配备上最高可达90%以上。
- 空调|让格力、海尔都担忧,中国取暖“新潮物”强势来袭,空调将成闲置品?
- 纠结|硬杠红米Note9Pro?iQOO Z1跌至1575,对比之后纠结了!
- 对手|一加9Pro全面曝光,或是小米11最大对手
- 同比|亚马逊公布“剁手节”创纪录战绩:第三方卖家全球销售额超48亿美元 同比大增60%
- 闲鱼|电诉宝:“闲鱼”网络欺诈成用户投诉热点 Q3获“不建议下单”评级
- 作家|逾万名作家联名反对亚马逊有声书轻松退换政策
- 人民币|天猫国际新增“服务大类”,知舟集团提醒入驻这些类目的要注意
- 产业|前瞻生鲜电商产业全球周报第67期:发力社区团购!京东内部筹划“京东优选”
- 技术|做“视频”绿厂是专业的,这项技术获人民日报评论点赞
- 互联网|苏宁跳出“零售商”重组互联网平台业务 融资60亿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