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埔街 一个工业重镇的“凌波微步”


云埔街 一个工业重镇的“凌波微步”文章插图
192探头球面近场天线测量系统 。
云埔街 一个工业重镇的“凌波微步”文章插图
在联柔机械 , 工作人员正接收床垫传来的数据 。
云埔街 一个工业重镇的“凌波微步”文章插图
王章军 。
上百个蓝色“尖刺”构成穹顶和四壁 , 在密密麻麻的“尖刺”中间 , 一根橘黄色的天线静静矗立着 。
这一颇似科幻电影的场景出现在广州市黄埔区云埔街 , 是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192探头球面近场天线测量系统 , “尖刺”就是系统的探头 , 该系统是国内探头数目最多的测量系统 。 如今 , 该公司布局的5G融合天线及毫米波相关产品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地测试着 。
作为广州科学城扩容提质的重要承载区 , 云埔街面积达46平方公里 , 面积比越秀区还大 。 街内人口约24万人 , 堪比一个地级市一年增加的户籍人口数 。 作为黄埔区有20多年工业发展历程的工业重镇 , 坐拥西门子、蓝月亮等知名企业的云埔街 , 曾凭借先发优势创下诸多辉煌 。
但随着辉煌已去 , 这一工业重镇正面临着新的问题:产业发展陈旧 , 转型身子沉重 , 先发产业优势变成劣势 。
对此 , 曾经“重剑无锋”的工业重镇踏起了“凌波微步” 。 用一“芯”为民凝聚起民心 , 用数字化手段让产业“由重变轻” , 用城市更新推动业态由陈变新 。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陈思勤 吴雨伦
摄影:徐昊
由散到聚
一“芯”为民的宜居云埔
初到刘村社区 , 参加刘村党委下属党支部会议时 , 市派驻刘村第一书记张挺感到“一片死气沉沉” 。
“本该有的民主讨论 , 没有一个人发言 。 ”张挺回忆道 , “受先前的地方势力影响 , 村民都敢想不敢言 。 ”
原来 , 刘永添涉黑团伙案发后 , 社区干部队伍发生较大变化 , 无法履行社区日常事务和集体经济的正常管理 。 正在会议室处于一片尴尬的安静时 , 一位老党员出声了:“请先把刘村的一处污水坑解决了 , 再说其他的事情吧 。 ”
于是 , 张挺当即组织讨论布置了解决方案 。 扰民的污水坑问题得以解决 。 这件事过后 , 居民看到了社区尊重民意、决心治理的热忱 , 实现了社区由乱到治、民心由散变聚的转变 。
“村务终于公开了 , 每年人均分红也多了1万余元 , 这都是看得到的好处 。 ”67岁的刘村村民刘善奎谈起刘村的改变 , 有点兴奋 。 目前 , 刘村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35372元增至2019年的156500元 , 增幅高达342% 。
包括刘村在内 , 云埔街下辖14个社区 , 企业云集、楼盘密布 , 云埔街辖区内既有康师傅等员工过千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 又有上千家中小企业 , 是广州企业最多的街道之一 , 管理难度大 。 街内来穗人员约14万人 , 外来人口多也导致云埔街的社区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民心涣散的问题 。
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街道如何凝聚民心?云埔街的答案就是既要一“芯”为民 , 也要一心为民 。
“不仅老百姓的收入要大变化 , 城市面貌也要大变化 。 ”面对云埔街人口多、环境复杂的情况 , 云埔街党工委书记王章军暗下决心 , 云埔街要实现五年大变化 , 打造智慧和宜居的新云埔 。
一“芯”为民智慧平台正在云埔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 所谓一“芯”就是以时空大数据平台作为核心 , 在平台应用层则涵盖智能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低洼路段智能预警系统等 , 有效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 让城市基层运行更聪明、基层治理更精准 。
“我们装了很多24小时水质监控传感器 , 通过传感器就看得到污染峰值在哪个地方 , 能迅速发现是哪一个断面在排污 。 ”王章军说 , 云埔街道辖区内共有河涌七条 , 由于缺少水质实时检测系统 , 需人工巡查、取样 , 无法做到实时监测 。
但建设智能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后 , 可以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对水质的氨氮、溶解氧和pH值进行检测 , 呈现安装地理位置和实时监测数值 , 监测数值达到预警值时 , 根据预警等级的设置发出不同的预警信息 。
一“芯”为民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工作中怀为民心 。
面对民众关心的交通问题 , 云埔街正争取地铁6号线的延长线由西到东穿过街道 , 知识城14号线支线由北到南穿过 。 同时 , 云埔正加速埔北路等道路施工 , 推进广深高速段双井便道建设 , 协调国防光缆、燃气等管线管理部门以及村社 , 落实工程建设相关用地 , 早日破解云埔周边交通拥堵问题 。 在医疗方面 , 云埔街正通过城市更新 , 在腾出空地上配建一家专科医院和一家三甲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