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末端物流:快递驿站的产品逻辑( 三 )


寄件业务,基于利润相对较高的客观因素,再加上寄件业务是物流生态的重要战场的外部条件(具体论述见《菜鸟网络 | 寄件业务的产品逻辑》),可以投入运营资源以获得增长的业务;
最后,流量变现业务需要根据站长现有可用资源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加注该业务的发展,再次不多展开。
成本侧,驿站经营性成本主要来自物料采购、员工工资、房租三部分。物料的使用属于固定成本,除了选择性价比高的渠道以外,没有优化空间;人力成本的控制,在于招聘、培训、考核制度设立的合理性,再此不过多展开;我们着重来看下房租这块成本如何控制。
看似同为固定成本的房租,实际上,却是站长可以优化的成本之一。房租的高低与租地面积的大小正相关,而租地大小又与包裹平均在库量有关。试想一下,假设所有包裹在入库上架后,就能立即被取走,那么租地大小仅需要支持单日最大包裹数的存放即可。
可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发现,大量的在库包裹都是滞留包裹,这些包裹是租金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图7简单梳理了降低包裹平均出库时间的优化方向,由于本模块主要阐述业务模型,所以不赘述具体优化方案。我们只需要明白,降低包裹平均出库时间是站长心头大事即可。
产品|末端物流:快递驿站的产品逻辑
文章插图
(图7 快递驿站 降低包裹平均出库时间 优化分析)
延伸思考:

  • 如何解决取件排队长的问题?
  • 包裹取件时间是否跟品类相关?若相关,能有什么优化方案?
2. 系统架构当你用较为合理的框架梳理完业务模型之后,系统架构便不自觉地显现出来了。如图8所示。
站长端的信息化系统需要有包裹管理、经营助手和资源管理三大模块。
包裹管理模块主要用来信息化管理主营业务,并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作业效率;经营助手则是面向站长而设立的系统模块,需要显示基本的财务信息,并通过一定技术手段给出经营策略/建议;资源管理是对人、物等资源的管理,以更好地支撑业务运转。
产品|末端物流:快递驿站的产品逻辑
文章插图
(图8 快递驿站 站长端 系统架构)
延伸思考:
  • 哪个模块将是商业竞争的核心?
  • 自营模式下的快递驿站,价值衡量应该注重哪些内容?
三、快递驿站的未来大趋势判断事物的未来走向,可以从寻找变量入手。变量有内外部之分,外部变量通常指的是宏观变量,如PEST分析。而内部变量又能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两种,我们将从内部变量出发,分析快递驿站的未来大趋势。
1. 自变量:无人化分析内部自变量时,只需要锚定产品价值。即这个产品为什么而存在,它的目标是什么?
举个例子,如果说人的存在是为了基因的延续,那么可以认为个体的人是必然要走向死亡的。因为人的永生会抑制繁衍后代的意愿,会降低基因的多样性,从而导致基因整体的脆弱性。
快递驿站的存在价值,在第一模块探讨历史必然性时已经给出。快递驿站的存在是为了标准化上游配送,释放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解决方案空间,以达到降本提效的目的。基于这一目标,我们能很快得出驿站未来发展重点在于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解决方案优化上。
无人化,各大巨头纷纷推出了自家的配送机器人。2016年,菜鸟率先推出“小G”末端配送机器人,此后京东、苏宁、美团等巨头都推出了配送机器人,以求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有了驿站的存在,使得配送场景复杂度得以降低,如社区、校园、园区等。但对于现有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成熟度来说,仍是不小挑战。
2. 自变量:自动化现有的驿站形态,丢件、错件的问题时有发生。问题一旦出现,不仅对消费者和站长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更会降低消费者对于驿站价值的认可度,毕竟驿站本就是打着安全的口号横空出世的。
问题件的产生,本质是人货匹配方案的问题,目前常见方案是用户根据取件码找货,或者驿站人员提货给用户,两个方案都存在拿错货或者成本高的问题。
自动化,人货自动化匹配的前提是人货信息的数字化,现有问题的发生可以归咎于包裹数字化程度较低。随着包裹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拿错件的纠错时机会议一下路径演化:用户拆开包裹才发现→出库时发现→找货时发现(理论上不存在,即只会找到正确的货)。
通过RFID技术使得包裹实体数字化,人货匹配效率和准确率能上新的台阶,更高效的取件方案将得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