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新闻1+1丨“人脸识别”滥用 个人信息不保 别让好人无处可藏
近期,一名男子“戴着头盔看房”的短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字幕显示,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去看房。售楼处为什么要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公园、小区、商场……人脸识别系统是想安就能安吗?使用过程中,又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呢?24日的《新闻1+1》连线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共同关注“人脸识别”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那些事儿。
【 无处|新闻1+1丨“人脸识别”滥用 个人信息不保 别让好人无处可藏】售楼处无权采集人脸信息 技术被滥用有两个原因
最近,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的现象受到广泛关注,有媒体报道,人脸识别系统已经成了售楼处的标配,戴口罩都能识别。那么,售楼处有权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吗?法律能否管理这种现象呢?
文章插图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
从必要性来讲,按照目前正在讨论的《个人信息保护法》,那是非常严格的,只有为了维护公共安全,而且还要满足一定的相应的条件才可以使用。至于售楼处有没有权利来采集人脸信息,《网络安全法》有明确要求,使用个人信息必须合法、正当、必要,而且必须取得消费者的同意,或者有其他合法的理由,才能够采集。售楼处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经过消费者的同意,也没有其他合法的依据和理由,是不能够采集人脸信息的。
既然售楼处没有征集个人的意见就不应该使用人脸识别系统,但其实它却使用了人脸识别的系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这种局面,是因为法律没“长牙”,还是因为漏洞太多?
文章插图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
我想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脸识别作为一项新技术,使用面越来越广,对于企业减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管理等等都能带来很大好处。但是对消费者来说,这就带来很大风险。
第二,现在的法律都有相应规定,像《网络安全法》,以及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还有正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7条也做出了规定,但是现在主要是在实践中执法这一块是相对比较滞后的,所以无法有效遏制这种越来越蔓延的大量主体都来采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趋势。
维护公共安全为目的的信息采集 也需要解决公众的担心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提到,安装相关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有人担心“公共安全”的概念被滥用,信息如果储存在技术部门又怎么保证安全?如何看待这两个担心?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周汉华:
第一,“公共安全”是一个弹性比较大的概念,究竟什么是“公共安全”?在城市房屋征收的领域,公共利益中也有大量的讨论,这个很容易被一些不法主体所滥用。此外,个人信息采集后,储存、使用以及安全管理,是不是具备足够的能力?如果不具备,那么采集了之后就很有可能被内部的员工或者被外部黑客等等侵入,这样就会导致一系列连锁的负面影响,这个也是比较严重的。
人脸识别系统的广泛应用 让坏人无处可躲 也让好人无处可藏
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精准率也会越来越高。除了推动相关立法外,还有哪些需要担心?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周汉华:
人脸识别系统最开始采用是出于公共安全的考虑,这是可以理解的。采用之后,现在线下传统犯罪大量减少,或者说那些犯罪分子都转移到网上了,导致网络违法犯罪急剧增加,所以现在出现的一个情况,本来这个系统是想让坏人无处可藏的,但是坏人现在都转移了,就变成好人在网上无处可藏了。
所以戴头盔的视频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背后也是对自己隐私权利的关注。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其实很多用户、消费者,是抱着一种几乎麻木的态度,因为采集技术现在广泛的使用,消费者自己没有选择,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的。
违法收集、处理个人信息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但关键看落地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个人隐私保护再也不是过去个人隐私相对简单的概念,将来可能跟个人利益甚至人身安全、金融安全都紧密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期待法律真正能“长牙”。周汉华参与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起草,他怎么看待这份草案呢?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周汉华:
- 智能手机|斗球新闻:Reliance Jio与Vivo合作在印度推出Jio独家智能手机
- 美国|知名科技博主:“想法采用曲线”与新闻媒体的未来
- 新闻记者|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如何转型
- 网络|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新业态下新问题已无处可藏?
- 微软|开会玩手机?微软新发明AI会议评分体系让你无处可藏
- Amazon官方新闻更新1015
- 中国财经新闻网|破译好产品的密码
- 开会玩手机?微软新发明AI会议评分体系让你无处可藏
- 全景图|让AI无处不在,华为昇腾构建了一幅怎样的百业全景图?
- 南方企业新闻网|大力士岳洋在潞州航空飞行俱乐部双臂支撑直升机降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