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的当务之急,是先商量好怎么分蛋糕?( 二 )


新老思维的碰撞
下面我来说一说融合过程中新老思维的碰撞、产业的碰撞等带来的问题 。
第一 , 我认真听了刚才的还有其他的演讲 , 其实有一个核心 , 汽车产业核心的逻辑是什么?其实它是一个整车为王的基本逻辑 。
整车为王是什么?整车厂是要掌控一切的 , 掌控市场、掌控资源 , 最大限度地我说了算 , 然后确保整个的最大商业利益的获取 。 一百多年来 , 主机厂从有车的第一天开始就是这个逻辑 。 我把它叫做典型的树形结构 。
看这棵大树 , 市场就是这一片充满营养的土地 , 大家要从中吸取养分才能赚到钱 。 整车厂是什么?就是树干和底下的根系 。 一个根系是品牌优势 , 一个根系是技术积累 , 还有产业链优势、话语权等方方面面 , 这都是主机厂是否能做大做强的核心所在 , 相当于扎在这个市场上的根系 , 整车厂就是树干 。
零部件是什么?零部件就是树杈 。 一根树杈是发动机Tier1 , 一根树杈是变速箱Tier1 , 一根树杈是汽车电子Tier1 , 一根树杈是车身之类的Tier1 , 完了以后它们再分出来的树杈就Tier2、Tier3 。
零部件供应商什么逻辑?只有大树干的根系从泥土里吸到养分 , 它先长大了 , 你才有钱 , 你才有养分 , 其实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 所以 , 现在全世界传统汽车思维的主机厂全是树形结构 , 基本逻辑大家都一样 , 就是整车为王 。
无论是三电技术 , 还是软件技术等其他技术 , 核心就是我必须掌控一切 , 所以这叫整车为王 。
今天产业朝着车路协同、车网融合发展 , 从交通到通讯到网络到云端到车 , 问题已经来了 。 客观上 , 现在新兴产业的出现 , 一定也是要求必须打破整车为王的逻辑 。
智能网联汽车的当务之急,是先商量好怎么分蛋糕?文章插图
什么意思?过去单一产业只是车自己掌控一切的时候 , 这个逻辑是对的 , 但是以后人、车、网、路、端、云全部整合在一起 , 它已经由树形结构变成网状结构 , 将来主机厂的地位毫无疑问会下降 。
整个智能化的道路里头 , 路边有大量的装备 , 它会听主机厂的吗?5G跟车里面沟通的东西那么多 , 它会听主机厂的吗?还有其他端的问题 , 构建一个超大型的立体空间式的网状结构 , 里面又有多少会听主机厂?
所以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这种变化今天已经出现了 , 打破整车为王的逻辑 , 构建的是全出行链的大环境 。 整车厂必须跟着这个变 , 否则网络上一个点出现问题 , 网状结构一定能把你踢出去 , 这部分问题摆在汽车人跟前 。
顺便说一下 , 我在整车厂呆了20年才到大学的 , 所以我很懂整车逻辑 。 这是第一个大的问题 , 整车厂在今天大的环境当中要思考的深层次的问题 。
智能网联汽车的当务之急,是先商量好怎么分蛋糕?文章插图
主机厂软件从底层做起吗
第二个问题 , 关于软件定义汽车 , 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说 。
第一 , 正是因为一百多年传统汽车业整车掌控一切 , 所以现在很多传统汽车界和新势力造车、跨界造车的逻辑不一样 , 思维也不一样 。 讲三个典型的例子 。
第一个例子 , 传统车企的代表——大众汽车 。 它目前正在做大众MEB平台 , 这个是它很重要的战略 , 但是一直跳票 。 在研发上它的思维是蛮先进的 , 就是在考虑开发这个平台 , 大众系都能用 , 电子电气架构首先硬件上已经彻底更新 , 由此带来的软件升级必须自己来 。 大众投入了超过1万人软件开发团队 , 但是软件问题还是焦头烂额 , 包括分管软件业务的负责人也已经辞职 。
第二个例子 , 跨界造车的典范——特斯拉 。 它老早就在软件EE架构上投入 , 软件OTA空中升级也是它做得最早 , 可以说是软件定义汽车的一个典型代表 。
第三个例子 , 上汽集团 , 它也正在朝着软件方面去走 。
在这里面 , 我们现在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会出在哪儿?由于你是整车为王 , 所以你要把软件东西都弄到自己手里 。 软件分成几个层面 , 操作系统层面的软件、架构层面的软件、应用层的软件 。
大众整个车的操作系统要自己做 , 完整的EE架构里的软件自己做 , 最后才是到各种控制方面的应用层的软件 。
在这里说国内的 , 原先斑马就是典型的上汽和阿里合作的公司 , 这个公司到现在上汽的股比已经小了很多 。 上汽怎么办?目前3000多人的软件团队还在招人 , 这个团队负责人是当时我指导的博士 , 现在在这儿成长得非常快 , 但是年纪轻轻比我这个老师头发白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