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的当务之急,是先商量好怎么分蛋糕?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撰文 / 殷承良
编辑 / 涂彦平
设计 / 杜 凯
编者按:
今天汽车产业已经朝着车路协同、车网融合的大方向发展 , 顺应这种新的行业趋势 , 整个行业需要作出什么样的调整?
8月12日 , 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第二天 , 上海交大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主任殷承良就此带来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一些问题的思考》主题演讲 。
他认为 , 过去车自己掌控一切的时候 , 整车为王的逻辑是对的;但是以后人、车、网、路、端、云全部整合在一起 , 产业生态由树形结构变成网状结构 , 主机厂的地位会下降 , 整车为王的逻辑也会被打破 。
随着全出行链大环境的构建 , 整车厂必须跟着变 。 那么 , 软件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从底层做起的思维对不对?车网融合过程中 , 多部门、多行业的利益如何协调?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延伸有望带来万亿级产值的经济拉动 , 但当务之急就是各种利益的协调 。 殷承良不认为短时间内国家层面部门间能很好地完全协同 , 但希望有能力的地方可以先试先行 。
以下是他当天的演讲内容 , 汽车商业评论编辑整理 , 此处略有删节 。
这大概是我第七次或者第八次参加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了 , 每年听到大家很多真知灼见 , 我自己的感触也非常深 。 今天我主要是来分享对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一些思考 。 老实说 , 这方面的问题也蛮多的 。
文章插图
智能车两条路线
第一部分 , 谈一谈我怎么看车 。
某种意义上这是考虑汽车行业自身的深层次的特点 。 现在都在讲智能网联、新能源 , 其实智能网联目前更多的是嫁接在新能源汽车基础上发展 , 这是主流 , 特别是在咱们国家 , 很多东西是必须一起来考虑的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是 , 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现在主流的技术路线有两大类:
一方面 , 单车智能化 。 所谓单车智能化 , 正是传统汽车行业走到今天非常自然的选择 , 特别是以欧美系为代表的车企 。 所有的传感器都装在这一辆车上 , 识别路况也靠它 , 所有的东西都是我自己搞定 。 单车智能在美国做得可能是最好的 。
另外一方面 , 我们国家无论是传感器、执行器、芯片的算力、道路的复杂度 , 方方面面都比别的国家面临的挑战更多 , 现在主流路线开始考虑车路协同 , 基础设施这方面综合在一起考虑 , 这一点做得也比较多 。
所以 , 车路协同、车网融合结合现在的5G、智能交通整个做成一个大环境 , 这是中国走的大方向 。 这一点会对中国汽车行业、交通行业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
文章插图
现在大家已形成共识的 , 相对而言 , 可能是中国的技术综合实力会好一些 , 这里面有一个概念 , 就是车、网、路、端、云要有一体化的考虑 。 不光是车本身 , 单车的一件事 , 它和5G网络、聪明的路 , 还有各种各样的端连在一起 , 最终形成数据传输 , 产生云端的东西 , 也会一起考虑 。
所以 , 单车智能技术路线的复杂度非常高 , 每辆车成本非常高 , 但是以后可能单车的成本会降低 。 这里面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 。
文章插图
中国对单车的痛点很清楚 , 中美之间闹成这个样子 , 以后芯片上头我们一定会被卡 , 重要的或者新兴的传感器估计也不是特别保险 , 就只能是用比它低一档的产品 。 这一点无法支撑真正意义上走到L4级自动驾驶 。
另外一方面可能要靠网络来补充 , 但是它也不是没有问题 , 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的交叉融合 。 现在跨行业的交叉融合 , 既是我们的优势又需要我们做重大攻关 。
中美之间闹成这个样子 , 以后芯片上头我们一定会被卡 , 重要的或者新兴的传感器估计也不是特别保险 , 就只能是用比它低一档的产品 。 这一点无法支撑真正意义上走到L4级自动驾驶 。
文章插图
- 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再拿第一!27%的份额领跑全行业,苹果8%排在第四名!
- 痛点|首个OTA智能社区诞生 解决行业四大痛点
- 黑莓(BB.US)盘前涨逾32%,将与亚马逊开发智能汽车数据平台|美股异动 | US
- 出海|出海日报丨短视频生产服务商小影科技完成近4亿元 C 轮融资;华为成为俄罗斯在线出售智能手机的第一品牌
- QuestMobile|QuestMobile:百度智能小程序月人均使用个数达9.6个
- 定制|业绩宝APP创始人戴宏伟:依靠人工智能主动获客,打通全链路
- 优化|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布开源平台“群策 MARO” 用于多智能体资源调度优化
- 自动驾驶汽车|海外|自动驾驶无法可依?美国多个团体联合发布自动驾驶立法大纲
- 按键|苹果与宜家合作智能家居快捷按键,定价9.99美元
- 职工组一等|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落幕 青岛四名选手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