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修|数字化钢铁样本,河钢集团的“内外兼修”

从石家庄二环路内的河钢石钢老厂开车出发,一个小时路程就可以到达新厂区。
今年10月,这一新厂正式投入使用。当走进综合管控中心主控室,一字排开的电脑和巨大的LED屏幕,如同工厂的“智慧脑”和“千里眼”,产量管控区、库存管控区、能源管控区、环保管控区……所有流程尽收眼底,直接就能全程洞悉和把控整个特钢生产流程,实现全公司生产的一级调度。
与此同时,在河钢唐钢高强汽车板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无人天车、自动拆包机、自动打包机、捞渣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有序运转,尽管生产线一派繁忙,却几乎看不见工人的身影。
其实,这只是河钢集团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的部分展示。从2017年年底开始,河钢集团更是将数字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此,集团还单独成立了数字技术公司——河钢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直以来,众多观念都以为传统行业似乎离数字化很遥远,但作为国内大型钢铁集团之一的河钢集团,它的数字化却一直走在最前端。近日,在2020金蝶云全球用户大会上,雷锋网鲸犀就与河钢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申培来了一场深入探讨。

兼修|数字化钢铁样本,河钢集团的“内外兼修”
文章插图
河钢集团智能无人天车正在作业
信息化项目众多,却难以满足现状
提起河钢,就必须得先了解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位于河北省的河钢集团,由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两大钢铁集团,于2008年联合而成。目前,河钢集团拥有266家企业,12万多全球员工,是目前国内第二大钢铁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214位。
如此庞大的企业,想要完成数字化并非一日之功,而是要基于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积累。就这方面来讲,河钢一直走在前列。
据申培介绍,从2000年到2010年,像宝钢、太钢等钢铁集团纷纷投入数亿元资金,推进ERP、MES的建设。大约在2013年左右,整个行业完成了第一轮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河钢集团,也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信息化的建设。虽然河钢组建仅十余年,但唐钢和邯钢却都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因此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很完善,也积累了大量的成果、专利和人才。
伴随着多年信息化技术的搭建,河钢集团的生产、管理得到了很大提升。自动化的建设,让工厂的产线全连接起来,可能一个产线由很多工人变成了集中控制中心;ERP已经成为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工具,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MES系统的运用也是很成熟。
然而,尽管河钢的信息化建设很完善,到了2015年河钢发现大大小小各类子公司的信息化项目达到几百个,很难达到协同。在申培看来,存在着三大问题:
第一,缺乏统一的标准。河钢子公司众多,但之前各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全部都是由各公司自己独立自主建设,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几百套的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建设在不同的厂区、不同的公司,数据标准不统一、接口不统一、技术不统一,如果想要资源整合,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第二,就是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原来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是以业务需求驱动的,由业务部门提出,信息部门再为业务部门提供服务,这就导致了上百个信息化建设的项目之间没有联系,形成了信息孤岛。
第三,系统瓶颈问题。早先建设的单独应用已经不能支撑集团性的大规模应用,需要建设集团型的大规模信息平台。

兼修|数字化钢铁样本,河钢集团的“内外兼修”
文章插图
河钢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申培
而且,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关注自己,还得关注上游、下游、同行、社会,ERP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而是需要大数据平台、供应链平台等来解决。
此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对原有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冲击。因此,对于河钢集团来说,如何解决众多信息化系统的问题,让新技术如何落地,就成为了需要克服的难题与挑战。
“另起炉灶”,成立数字化技术公司
在意识到诸多问题之后,河钢集团便开始统筹规划,提出打破原来各子公司建设的思路,要求加强系统谋划。同时,集团还要求必须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数字化队伍,发展自主可控、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让新技术能在河钢集团得到创新应用。
于是,在2015年,诞生了河钢数字的前身——河北沃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据申培介绍,公司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公司只有12个人。同一时期,集团提出了大力发展非钢铁产业,到了2019年又提升为发展新兴产业。其中,数字化技术就是新兴产业最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