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酷特智能13年变形记:5分钟“打印”2000套不同款衣服


智能|酷特智能13年变形记:5分钟“打印”2000套不同款衣服
文章插图
文/图 半岛全媒体采访人员 娄花 孔敏
商场里千篇一律的服装,款式到尺寸并不能满足所有人,不过现在这些都不是问题,一种新的生产逻辑满足了穿衣不穿爆款只穿个性的消费需求。“从5分钟生产2000件相同产品,到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产品”,智能化生产效率提升、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是服装制造业捍卫其护城河取得的变革成果。
“后浪和科技的力量实在太大了,如果不转型势必会被新企业取代,作为老企业,更应该要踏准时代节拍并且不断探索创新。”接棒上任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个月左右,张蕴蓝表示肩上的担子重大。从传统民营服装企业到今年7月份成功上市,酷特从一个传统的服装厂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工厂,一步步打造复制成型的C2M商业模式,并把平台打造成了创客平台,堪称青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领域的模范生。
衣服都有“身份证”
工厂“0”库存积压
智能|酷特智能13年变形记:5分钟“打印”2000套不同款衣服】11月18日,采访人员走进了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酷特智能工厂,见证了C2M商业模式的智慧布局。酷特厂区一侧的缝纫区,工人们在装配有电脑设备的套口机上熟练地制作服装,另一侧,存储着量体数据和定制需求的大数据中心指挥下的智能剪裁机器正在高速运转,剪裁完成后的布料经由智能物流运输工具AGV小车定点输送到各个缝纫区的工人手中,整个过程高效有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作为加速变革传统服装制造,破解库存积压焦虑的一个重要抓手,大数据催生了智能化定制生产。“不仅是中小企业,很多大品牌也被库存所累。压力催生着转变,比如有的品牌把库存压力转嫁到加盟商门店,也有的品牌将库存退回供应商仓库。而我们选择通过打造C2M商业模式实现批量个性化生产且零库存积压”,张蕴蓝称,“简单解释就是C端消费者需求直达M端服装制造工厂,先订后做、卖了再做,工厂里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已经销售出去的。”
在酷特智能工厂里,每个工人面前多了一个小屏幕,上面显示着每件衣服的操作指令。“每件布料上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每道加工工序的工人拿到衣服,会首先刷布料上的‘身份证’读数据,根据代码转译成的指令来完成诸如剪裁、钉扣、刺绣等具体操作。”张蕴蓝介绍。据了解,酷特智能耗时10年,投入数亿资金,借助射频识别技术为每件衣服制作身份证。当C端量体等数据采集完成后,传输到酷特智能的数据平台上,射频制卡人员把全部数据录入到一个电子标签内。此后,这个像身份证一样的电子标签会跟随着与其相对应的那件衣服一直走完全部的生产流程。
“机器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工人还是原来的工人,但是整个工厂却像一个3D打印机高效有序运转,所谓‘3D打印’就是当C端的数据传输进来之后,各个环节联动起来进行3D打印输出个性化定制的服装。简单解释就是,电脑驱动自动化打版剪裁,工人按操作数字指令缝纫,整个工厂在大数据指挥下进行智能生产制造,以销售定产,摆脱了库存积压焦虑。”张蕴蓝称。
一天仅工作8小时
薪资高于传统生产线
“你到我们工厂里会看到,工人的脸上会有那种从容的神情,以前‘指手画脚’的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都不在了,所有的权力都下放给工人们,他们很开心,幸福指数就上来了”,张蕴蓝介绍,“以前因为没有办法通过先进的技术来直接触到终端,所以我们要层级管理,但现在依托这种数字化管理体系,不仅能够真正提高效率、提高员工幸福感,还能够降低成本。”
酷特智能依托大数据技术不仅实现了服装生产流程自动化,让管理更加高效,也让人和机器更好地结合。张蕴蓝称,改造后生产线上的工人每天只需工作8小时,且工资要高于传统生产线,不仅如此,依托数字化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管理更加省心高效,可谓实现了工人与管理者的互利双赢。
“数字化管理体系最大的魅力就是表面上没人管了,但实际上是背后管理的精准化。工人作业的视频,会实时传到我们的管理平台上面,我们后台人员进行实时监控,没有问题不会有人打扰你,但如果某个工位上的工人出了问题,立刻会有专门的人来进行干预,这就是通过保证过程的正确来保证结果的正确。”张蕴蓝说。
据了解,酷特智能前身为从事服装传统制造的红领集团,早在2003年便提出由数据驱动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到2007年酷特智能成立,正式推出C2M工商一体化的商业模式,通过三点一线的可标准化、数据化的量体方式,建立了版型、款式、工艺、BOM四大数据库,以满足99.99%的人体个性化定制需求。面料、裁剪、缝制、熨烫、质检、仓库、发货等流程智能化,高效化,从下单到发货仅需7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