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 二 )
如果攻击性向外表达受阻和压抑,会怎么样呢?
那么这股能量并不会消失不见,而是会转向内部世界,变成自我攻击。
首先,他可能会自责,自卑,很容易内疚,严重者甚至会抑郁和自杀。
比如有个网友说,“从小性格内向,不说话不爱闹,对家长要求几乎有求必应……所以在大家眼里怎么看都属于“乖巧”,可惜内心并不是,小学的时候就压抑到想跳楼一死了之,被防盗窗拦住了(感谢防盗窗)……”
其次,自我攻击者,在跟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会非常害怕与人起冲突,让别人不高兴,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不知道如何重视自己的感受,保护自己的边界,伸展自己的需求。
文章插图
比如蒋方舟曾说起自己有一次跟男友吵架,对方在电话里一直大声骂她,她却整整跟对方说了两个小时的道歉。但男友觉得这样的道歉很敷衍,挂了电话又一直打电话来。蒋方舟看到来电显示吓得发抖,就是不敢接电话,不敢跟对方说一句:你这样做,我很生气!不要再打了!
这是因为,对于攻击性表达受阻的人来说,她有可能在跟别人的竞争和冲突中,还没有“赢”别人,就已经先把自己痛扁一顿了。
最后,自我攻击严重者,可能会产生躯体反应。
比如,我的一位来访者间歇性胃胀气,怎么都看不好。而且她的胃胀气在与人冲突时,表现得尤其频繁。排除了生理问题后,她突然顿悟。
“我感觉到所有对男友的愤怒,都被自己吞了下去,我消化不了,最后成了胀得像皮球一样的肚子……”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要将自己的破坏欲和活力活出来,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和纠正错误的空间,他们的那些野性最终将会转换成活力。不然,他们可能会丧失原始的野性的能量,不能去欢庆自己的存在。
4.“兔子”被驯养的背后动力
既然成为兔子,并非孩子们内心所愿。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一个又一个的孩子成为了听话、懂事的兔子呢?
一是为了符合主流价值观
《驯兔记》故事文本里,当好学生李晓曼第一次发现自己变成兔头人身时,她害怕得哭了。但老师安慰她,成为兔子是令人羡慕的,变不成兔子是可耻的。
于是,这条价值观在外在权威,比如老师、校长、父母们齐心协力的捍卫下,慢慢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真理”。当孩子遵守它时,父母师长就给予掌声、奖励和表扬。搁在现实中,听话的孩子就成了荣誉和优秀的代名词,有新鲜的胡萝卜吃。
文章插图
但是反抗权威、不听话、要表达自己的“皮皮鲁”们,则要接受父母老师的批评和指责,同学们的嘲笑和孤立。这样的“大棒”一锤锤下来,轻者郁闷难受,重者也会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压。
为了符合这样的价值观,为了得到奖励,为了避免惩罚以及来自于团体的施压,孩子们有可能会选择变身兔子。
二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逻辑
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听到过很多类似句式的话:“你怎么这么不乖,如果你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不要你了……”
也许,父母只是说说,孩子却当真了。因为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爱时,总是会出现一些附加条件,“成绩好”“乖巧”“懂事”……这种有条件的爱被孩子接收到,自我力量尚不够时,他们为了生存可能会压抑自我,选择听话。
尤其对于多子女家庭,长期被忽视,以及内心没有内化足够稳定的客体的孩子来说,由于感受到爱、温暖和支持不够稳定充足时,他们越会选择“听话懂事”的生存逻辑。
三是为了向父母表示忠诚
海灵格说,“孩子是忠于他们的父母的。”
有些父母,自身人格比较松散,不够结实,所以,他们经不住孩子这股向外释放的野性和能量。因为这股能量不仅会扰动他们的人格,还有可能让他们感受到孩子成长带来的分离焦虑和痛苦。所以,他们可能会收紧对孩子的控制。
出于对父母的爱和忠诚,孩子们就只能选择练习《葵花宝典》,“阉割”掉自己的小爪子,接受控制做一只听话的兔子,并且有时候还会在家庭中调换角色,孩子成为了“小大人”,来保护和照顾父母的需求和情绪。
文章插图
而事实上,在一个家庭当中,父母自己当先修炼强大而饱满的人格。只有自己允许自己内功深厚了,他们才能给孩子穿大鞋,允许他们的攻击性肆意生长,允许他们的本能排山倒海地倒出。
- 月经|产后多久来月经才算正常来得越早就表明恢复得越好吗
- 越来约|要想让自家的男孩越来约优秀,每天给他说三句话!
- 产科|产科男医生越来越多,接产时男医生会避开产妇隐私吗这些要了解
- 孩子|孩子越大越不和父母说话:不懂沟通的父母,永远打不开孩子的内心
- 孩子的免疫力越来越差了吗?因为粑粑麻麻的这几个习惯……|育儿宝典 | 免疫力
- 想不到|小时候不和父亲亲近的女孩,将来会拥有怎样的人生?你或许想不到
- 家长|给家长们的忠告:如果你有个女儿,这些事知道的越早越好!很重要!
- 孩子|孩子的孝顺程度,跟胎教息息相关,胎教越成功孩子越孝顺
- 肠胃|要想孩子不积食,这2种食物少给娃吃,吃的越多,孩子脾胃越弱
- 夫妻之间|夫妻间相差多少岁最合适越接近这个数字,生出来的宝宝越聪明